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羅亮亮 袁航
隨著人工智能從技術平臺走向場景應用,以及政府、社會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斷深化,人工智能產業的落地變得更加實用和符合商業價值需求,行業的應用也更加規范化和規模化。
在今年數博會的騰訊云展廳,一款名為visionseed的AI“眼睛”用64點人臉識別算法,通過識別駕駛員眨眼頻率,提醒駕駛員與同車人員預防疲勞駕駛,引得體驗者連連贊嘆。
展廳的另一邊,360安全大腦向觀展者展示其應用于小區安防的優勢:如果有陌生人進入小區并且表現異常,系統會自動開展動態評估,第一時間提示安全隱患。
而騰訊神鸮大數據市場監管平臺,可精準識別互聯網中多行業疑似違法銷售行為,日均排查網絡虛假銷售線索數萬條,累計協助監管部門打擊5000多個傳銷平臺。
…………
“沒有AI的大數據是無用的。”暢銷書作家、未來學家凱文·凱利在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人工智能”高端對話上如是說。
“人工智能的核心價值是通過有效的預測來提高人類駕馭不確定性的能力,這對企業、社會和人們的生活會產生很多根本性的影響。”國際計算機學會知識發現專委會主席裴健認為,人工智能可幫助人類管理、控制和減少不確定性,已成為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
而在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看來,“AI作為一種新通用的技術,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而且改變了生產結構。其觸發的產業變革涉及眾多領域,正在推動各行各業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領取體驗券,在自助終端上注冊,然后“嘀嗒”一聲,“刷臉”秒過……2019數博會期間,貴陽地鐵推出的“刷臉”乘車體驗活動,讓貴陽市民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

AI 作為一種新興通用技術,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而且改變了生產結構。圖 為2019 數博會上的“智慧民生平臺”展示區。(秦素芬/攝)

實體經濟要利用好互聯網構建的線上設施,要在自己的土壤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人工智能”高端對話上作主旨演講。(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賈智/攝)
今年數博會開幕當天,貴陽市政府與上海依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各自優勢,開發政用、民用、商用、警用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應用,“刷臉”乘車正是其中之一。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黨委書記、廳長高衛東透露,貴州將在智慧交通建設上開展一系列創新實踐,圍繞打造數字高速公路建設開展試點,推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高速公路上的融合應用。
小i機器人創始人、CEO朱頻頻為貴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議:“作為一個內陸省份,首先需要進一步聚集相關人才解決產業發展遇到的人才瓶頸問題,還要發揮目前所具備的優勢,將應用場景實現落地,開拓一些創新模式,考慮如何讓新技術在應用場景中發揮價值,從而帶動產業發展。”
人工智能已開始廣泛運用于工業制造業領域,成為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基礎。擁抱工業互聯網,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選擇,也是迎接海量市場和“數字制造”革命的必然路徑。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西門子合作共建精密電子制造車間,成本降低20%以上;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實施大數據+智能制造,實現了每小時產品產量提升58%,優品率提高33%的發展效應;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利用互聯網從B2C轉變到C2B,在整體行業市場下滑的情況下,復合增長率仍達60%……
三家企業實現工業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背后,工業互聯網是關鍵。
工業互聯網是工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工業體系和互聯網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新一輪工業革命關鍵的基礎設施和重要支撐,成為各個發達國家正在重塑制造業實現數字化的一個著力點。
徐工集團CIO、徐工信息創始人兼CEO張啟亮在今年數博會上說,工業互聯網重塑制造業主要表現在三個維度:重構服務模式、商業模式和生產模式。
“徐工集團是做工程機械的,以前我們在服務企業和設備領域都處于一種被動狀態。有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后,我們可以預測未來設備的出現故障的時間,及時為客戶做出應對服務。”張啟亮說,包括商業模式也一樣,以前很多企業都是通過賣產品來獲得利潤和生存,但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后,這種傳統的賣產品模式將逐漸向賣服務轉變。
“我們原來的生產都是以產品為中心的生產模式,未來肯定是走客戶個性化定制的生產模式。”張啟亮表示,重構生產模式主要體現在制造業開始更多考慮以人為本。“因為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客戶和企業之間的隔閡,讓企業能夠實現個性化生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余少華認為,工業互聯網在某種意義上是為制造業疊加了一個神經層,工業互聯網要建兩個關聯工廠,一個是智能的,一個是物理的。智能工廠能夠把物流、資金流、人流交互在一起,不斷提升制造業的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