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馬紅梅 安通 胡彪 鄭潔 華姝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提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專班化推動產業加速發展。全省各地干部群眾立足實際,鼓足干勁,層層抓具體抓深入,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我們總共向周邊村寨招募了8000多個村民前來采茶,但村里7000多畝茶園需要的勞動力遠不止8000人,明年我們將擴大招募,爭取招募采茶村民1萬人以上?!碧峒爱斍按謇锊璁a業的發展情況,余慶縣花山鄉回龍村烏江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馮廷剛說,“省級層面專班化推進茶產業,我們發展的信心更足,決心更大?!?/p>
回龍村種植白茶的歷史悠久,2010年以前只有200畝,自從省里出臺一系列政策助推茶產業發展以后,2013年后村里的白茶種植規模逐年遞增,目前已達7000多畝。
7000多畝白茶為回龍村以及周邊村民擴寬了致富道路,全村30歲以上的村民無一人在外務工,村民逐漸過上幸福生活。
在余慶,通過茶產業助推村民增收致富的村寨還有很多。
與回龍村相隔約50公里的松煙鎮二龍村,茶葉種植面積達1萬畝,群眾收入由過去的4800元,增加到現在的1萬元左右,解決勞動力就業8000余人。
目前余慶已形成“村村有茶園、鎮鎮有基地”的茶產業發展格局,茶園面積達18.2萬畝,規模茶場146個,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高達96.1%,形成了以烏江流域為主的苦丁茶產業帶,以江北為引領的綠茶產業帶。
在決戰脫貧攻堅過程中,貴州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堅定不移地推進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茶產業已成為茶區經濟崛起和農民增收的一大
亮點。
目前,貴州建成茶園面積752萬畝,茶葉產量9.17萬噸,全省形成黔東北、黔西北、黔東南、黔中、黔西南五大產業帶。

多年來,貴州大力推動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茶產業已成為茶區經濟崛起和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圖為村民在余慶縣松煙鎮二龍茶園采摘春茶。(楊潤蘭 / 攝)
5月23日,位于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三江村的14個食用菌大棚內不時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
“她們是三江村村民,目前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和木耳,工作間隙會聊天開玩笑,相處得很愉快。”三江村村委會副主任陳貴告訴記者。
“村里有了產業,我們實現了就近就業,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6歲的村民葛成菊告訴記者,此前由于家里兩個孩子無人照管,她不得不當起了全職媽媽,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丈夫一個人打工?,F在她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家里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感謝黨的好政策”。
2017年11月,為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實現脫貧,三江村村干部帶頭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包含33戶貧困戶和低收入困難戶在內的70多戶農戶加入合作社。
2018年1月,村里流轉土地建起了50畝食用菌基地。
目前,三江村食用菌基地累計用工已超過300人次,累計發放工資10多萬元。
近年來,烏當結合各鄉鎮產業優勢,全力推動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

臺江縣方召鎮巫梭村干部與村民在食用菌基地查看木耳長勢。(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鄭潔/ 攝)
2019年,烏當區食用菌種植目標任務為1000萬棒,產量0.6萬噸,產值0.7億元。截至目前,烏當完成食用菌播種544.5萬棒,占任務55%,產量1437噸,產值1867.5萬元。
2016年以來,貴州食用菌產業連續兩年實現翻番,取得了長足發展。據統計,2019年一季度,全省食用菌累計種植達8.62億棒(萬畝),產量22.84萬噸,產值20.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15%、52.78%、57.27%,帶動農戶6.17萬人,完成了一季度目標任務,實現了開門紅。
在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高田村高標準蔬菜示范區里,一邊是忙碌的農戶,正忙著施肥、松土、種蔬菜,一邊是“突突”運轉的機器在田間地頭開展耕作。
“在機械化耕作過程中,涉及機械化開溝培土、機械化覆膜、機械化起壟、蔬菜移栽、機械化耕整地等程序,需要農民掌握現代耕種技術?!逼綁螀^農機中心副主任高應剛說。
平壩區正在加快建設1475畝先行區,利用現代化種植方式種植大白菜、芥藍等蔬菜,力爭實現半年見成效?!敖浄磸驼{研,平壩區按照136模式進行建設,即1000畝先行區、3000畝核心區、6000畝示范區,計劃用兩年時間創建1萬畝高標準蔬菜示范園區?!逼綁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圍繞500畝以上壩區建設,除了在貴陽本地建設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外,貴州省還在平壩區、長順縣、印江自治縣等地同步建設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

村民在平壩區高標準蔬菜示范基地務工。(平壩區委宣傳部供圖)
建設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旨在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為統籌協調推進全省蔬菜產業發展,貴州成立了農村產業革命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了《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蔬菜產業發展推進方案(2019—2021年)》,通過大力發展夏秋蔬菜、突出發展優勢單品等十三項重點工作,確保到2021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3000萬噸,綜合產值達820億元。建成規?;?、標準化蔬菜基地300萬畝,健全產業鏈,打造公共品牌和特色品牌。
當聽說上海市民吃到鮮嫩、口感極好的牛肉連連稱贊的時候,關嶺牛養殖基地的農戶開心不已。
在這條產業鏈上,一頭是山區養殖戶,一頭是都市消費者。
5月21日,記者走進關嶺牛養殖基地,零距離感受關嶺牛的生長環境。在養殖基地內,?!斑琛甭暣似鸨朔?,工人忙著拋撒草料。
“這里是我們關嶺牛標準化養殖場,每天都有專業養殖人員精心照顧,從草料的選擇、喂食到糞便的處理都嚴格按要求進行,保證每一頭出欄牛肉質十分鮮嫩?!别B殖基地里,工作人員向記者詳細介紹。
關嶺牛作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78個地方畜禽品種之一和中國“五大名?!敝?,一直以來以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繁殖率高、脂肪含量低等聞名。
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縣一業”的決策部署,關嶺自治縣把關嶺牛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第一民生工程和支柱產業來抓,圍繞種、養、加、銷全過程,逐步構建了關嶺牛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產業鏈。到2020年,關嶺將建成規?;馀pB殖示范場60個以上,扶持360戶飼養規模達20頭的養殖戶,實現人均養牛收入達8000元。
今年以來,貴州省成立生態畜禽產業專班,組織專家團隊細致研判產業發展方向,明確今后兩年重點發展生豬、肉牛、肉羊和肉(蛋)雞產業的思路,制定推出《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肉牛產業發展推進方案》《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肉羊產業發展推進方案》《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生豬產業發展推進方案》《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肉(蛋)雞產業發展推進方案》等系列方案,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產加銷全產業鏈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貴州充分利用適宜石斛生長的自然優勢,結合長期積淀的產業優勢,全力推進石斛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這里的大樹小樹,棵棵都是‘發財樹’?!?月22日,在安龍縣者貴村石斛基地里,村民陳健笑著告訴記者,自從樹上種上鐵皮石斛,守了幾十年的青山立馬變成了“金山”。
者貴村位于黔桂交界處,林業資源豐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這里海拔、氣候條件恰到好處,非常適合仿野生鐵皮石斛生長。”安龍縣西城秀樹農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阮建說,當地的青杠樹樹皮粗糙且厚,水分和營養成分豐富,鐵皮石斛易于附著和吸收更多營養。
每年4月至6月是石斛的采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是鮮條采摘期。眼下,當地村民都忙著來基地務工,業務熟練的一天能收入四五百元。
“去年光工資就發出去400多萬元。”阮建說,石斛基地隨時有活干,在集中采摘期,每天需要200多個工人。
如今,者貴村出產的石斛也贏得了市場青睞。阮建介紹,鮮條干燥后加工的成品,市場價每斤7500元以上,有的產品每斤上萬元還供不應求,可以說是“種下了石斛,就等于收獲了黃金”。
在石斛產業專班的推動下,貴州將重點建成一批專業化、規范化、規模化的種苗繁育基地,形成一套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育苗快繁體系,大力發展仿野生鐵皮石斛產業。
同時,針對全省現有石斛產業主要以種植端為主、缺少精深加工企業和具有全國銷售網絡企業的現狀,貴州還將著重打造種植、加工、銷售、旅游文化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著力打造安龍、荔波、獨山、烏當、赤水等5個省級示范基地,強化“三品一標”創建,大力開拓銷售市場,推動貴州石斛走出大山、風行天下。

青杠樹皮糙且厚,水分和營養成分豐富,鐵皮石斛易于附著和吸收更多營養。圖為村民在樹上采摘鐵皮石斛花。(安龍縣委宣傳部供圖)
5月22日,記者沿著水城縣百里獼猴桃產業帶看到,郁郁蔥蔥的果樹下,一顆顆飽滿的獼猴桃掛滿枝頭。在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在給獼猴桃果實套袋,他們手法嫻熟,不一會兒,樹上的獼猴桃全都穿上了“新衣服”。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水城獼猴桃結出了惠民利民的碩果,綠了田園,美了農村,富了百姓。圖為村民正在采摘紅心獼猴桃。(水城縣東部農業產業園區管委會供圖)
“2019年,水城縣獼猴桃掛果面積5.4萬畝,預計產量2萬噸,產值可達8億元。水城縣獼猴桃產業共覆蓋18個鄉鎮63個行政村,種植面積10.39萬畝,帶動農戶3.5萬戶10.38萬人?!彼强h獼猴桃產業園區負責人王齊安告訴記者。
“如今在基地里務工,按照計件工資計算,每個月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有了這個‘果園銀行’作保障,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在獼猴桃產業園區工作的當地村民聶丹說。
獼猴桃以及其他水果產業的快速發展,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進水果產業革命工作,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設立水果產業專班,統籌全省水果產業發展,聚焦百香果、火龍果、藍莓、獼猴桃、地方名李、特色櫻桃及地方特色規模樹種,抓好項目謀劃,推動啟動省、市、縣三級示范項目,以項目為抓手打造水果“萬畝片”“千畝村”示范區,以產業發展強力推進脫貧攻堅。
據悉,貴州省水果產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第一季度,全省水果種植面積756.1萬畝,同比增加9.63%。其中,獼猴桃60.38萬畝、藍莓16.65萬畝、火龍果9.4萬畝、百香果4.49萬畝、地方名李(鎮寧和沿河)23.52萬畝、特色櫻桃(畢節和鎮寧)26.1萬畝。
作為中外聞名的竹子之鄉,赤水從文化到產業,從生活到生產,都與竹子緊密相連。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葫市鎮,也是赤水竹林的發源地,其竹文化與竹產業的淵源更為深厚。從遮陽避雨的斗笠,到鮮嫩可口的竹筍,乃至橫渡江河的竹排,竹子從衣食住行,貫穿了葫市人的始終。
漫山遍野的竹子,造就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葫市鎮為此確立了“生態立鎮、竹業富鎮、旅游興鎮”的發展目標,以竹為核心發展產業,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全面小康。
據葫市鎮黨委書記袁貴平介紹,以竹加工為基礎,葫市鎮衍生出以金緣竹業為龍頭的竹筷、竹雕、竹編等竹加工企業42家,解決了150余人就業。此外,去年有114戶貧困戶參與竹原料采伐,銷售收入達到了20余萬元。
除竹原料以外,竹筍出售也是葫市鎮的增收支柱。尖山村今年利用豐富的楠竹資源,引進企業合作,收購楠竹筍67萬余斤,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營業額就有近百萬元,既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2018年,赤水市完成竹產業增加值22.87億元,完成工業園區稅收3億元,逐步實現從賣原竹到賣竹制品、竹商品的轉型。
目前貴州省正強力推進竹產業“全鏈條”發展,創新推進“12345”產業鏈推進模式:即建立一個省領導領銜的推進機制,推進千企引進和千企改造“雙千工程”深度融合,實現工作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合一”,強化龍頭企業、專家團隊、基金支持、人才保障“四位一體”,按照“五步工作法”強力推進竹產業發展。
預計到2021年,全省實現新造竹林80萬畝,改培竹林100萬畝,竹林基地面積達到500萬畝,產值達到130億元。
“從來沒想過,到了我這個歲數還能每天掙到100元?!?/p>
說這話的是平壩區天龍鎮天龍村66歲的村民鄧世琴。
2018年10月以前,鄧世琴一直在家帶孫子,平日種些傳統農作物,一年收入不超過2000元,但現在農閑時她到天龍村的太子參基地務工,一個月的收入就超過了2000元。
“不僅是本村村民,附近村子很多村民都到這里來務工?!碧忑埓宕逯午娊鸶嬖V記者,太子參基地平均每天需要50個勞動力,自去年10月太子參基地建設以來,累計用工已超過3000人次。
2017年,天龍村成立了天龍村農商專業合作社。為了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助推村民就業增收,2018年村合作社對外引進了一家制藥公司,該制藥公司根據天龍村的自然環境優勢,出資1000萬元在村里規劃種植了1200畝太子參。
“太子參經濟價值極高,除去成本,平均一畝的純利潤是6000元。初步測算,到今年8月,年前栽種下去的太子參將產生7000萬元的收益?!焙午娊鸨硎?,除了經濟效益好,栽種太子參還能解決大量農村勞動力賦閑問題,為村民擴寬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平壩中藥材累計種植面積3.45萬畝,300畝以上規模化的中藥材基地有7個,除需2至3年后才能產生效益的中藥材外,目前平壩所種植的中藥材累計產量為7150.5噸,累積產值為3315.1萬元。
中藥材逐漸成為貴州扶貧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和大健康產業。截至4月底,貴州中藥材種植面積630.70萬畝,產量11.28萬噸、總產值達10億元。
時值5月,龍里縣谷腳鎮茶香村漫山遍野的刺梨花競相綻放,玫紅色的花朵在風中搖曳生姿,前來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
5月21日,茶香村村民顧尚俊清早起來,就在自家餐廳的廚房里忙進忙出,不時詢問幫廚采購的食材是否夠用。
顧尚俊的農家樂開業不到一周,但生意出乎意料的火爆,最忙的時候他一天接待了500多個客人,夫妻倆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雇了3個村民過來幫忙。
“這幾天生意太好了,我大致算了一下,這幾天平均每天利潤超過3000元?!被鸨纳庾岊櫳锌〈蛳碎_店可能虧本的顧慮,每天喜滋滋地跑前跑后,一點不覺得累。
除了開農家樂,顧尚俊還種植了刺梨及刺梨幼苗200多畝,通過賣刺梨鮮果及刺梨幼苗他一年至少進賬30萬元。
在龍里,像顧尚俊一樣通過刺梨產業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數。
龍里是全省乃至全國人工刺梨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優的地方之一。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刺梨面積24.5萬畝,現有刺梨加工企業8家,全縣刺梨產業綜合產值達億元以上。

游客到龍里縣谷腳鎮茶香村觀賞刺梨花。(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馬紅梅 / 攝)
在貴州,通過刺梨產業助力農民增收的不止龍里,2018年全省108.3萬農民通過刺梨產業增收致富。
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共有15個縣開展規?;汤娣N植,主產區分布在六盤水、黔南州、畢節市、安順市,集中連片種植面積約155萬畝,種植規模全國第一;有刺梨加工企業40家,2018年刺梨加工量7.9萬噸。
今年,貴州計劃培育5家銷售1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0家銷售5000萬元以上骨干企業,引領帶動刺梨產業加快發展。
近日,貴州省2019年湖庫生態漁業春季魚苗投放活動啟動儀式在余慶縣打鼓臺水庫舉行,拉開了貴州省2019年湖庫生態漁業春季魚苗投放的序幕。
“打鼓臺水庫投放鰱鳙魚、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魚苗共8萬余尾,采取‘人放天養’的模式,不投餌、不喂料,通過三到五年時間,達到生態養殖、凈化水源的目的。”貴州省水投集團公司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鐘應蘭說。
余慶縣水資源豐富,共有河流溪溝67條,河道總長1059.9公里;各類山塘水庫400座,總庫容65.86億立方米;有水田面積30.43萬畝,有適合魚類養殖的良好環境和資源優勢。
“因地制宜發展大水面養殖、生態養殖,構建‘公司+合作社+庫區漁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建設良種繁育基地、流水養殖基地,與觀光旅游、休閑垂釣相結合發展生態漁業,促進產業融合,創立‘黔魚’品牌,帶動漁民致富。”鐘應蘭說。
在余慶縣打鼓臺水庫投放魚苗,就是貴州省發展湖庫生態漁業的一次具體行動。據統計,貴州省有適宜發展湖庫生態漁業面積134萬畝、稻田養殖面積320萬畝,資源豐富、潛力較大。
今年以來,生態漁業被省委、省政府列為重點推進的12個農村產業之一,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包括發展目標、產業布局、品牌戰略、配套政策、科技支持等15項指導意見。目前,貴州省各市(州)均已成立生態漁業工作專班,已將全省計劃實施的260萬畝稻田養魚面積任務落實到縣(市、區),遵義市落實苗種3萬斤、儲備大規格魚種10萬斤、引進水花苗1000萬尾,黔南州落實苗種17.4萬斤,黔東南州苗種場計劃生產優質大規格魚種291萬斤,貴陽市落實苗種57萬斤。
“種植油茶錯不了,一朝種下,收益能惠及幾代人?!闭f起種植油茶的好處,玉屏侗族自治縣朱家場鎮甘龍村村民范永芬總是贊不絕口。
玉屏的油茶種植歷史悠久,有“中國油茶之鄉”的美譽,老油茶林資源豐富。但過去由于不懂科學的管護和品種改造技術,老油茶效益不高,村民守著滿坡的油茶樹過苦日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近年來,玉屏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作為該縣主導產業的油茶,更是成了其中的重頭戲。
為抓好油茶主導產業發展,玉屏成立了縣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油茶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并與大連民族大學簽訂了油茶產業技術攻關合作協議,共同建設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支撐玉屏油茶產業科學發展。

鮮艷的油茶果掛滿枝頭。(玉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依托“中國油茶之鄉”的品牌,玉屏自治縣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油茶,助推鄉村振興。圖為當地村民在油茶基地務工。(玉屏自治縣委宣傳部供圖)
有了技術作支撐,玉屏去年對全縣的老油茶林進行了低產改造,范永芬家那幾畝“不值錢”的老油茶林可算是“搖身一變”,年底就給她帶來了5000多元收益。
如今,在甘龍村,光是油茶種植戶就有74戶319人,其中貧困戶有35戶143人,全村共種植油茶1730畝,大都是老油茶林或成年油茶,一經“改造”,都成了群眾增收的穩定產業。
為推進油茶產業的發展,貴州省將積極搭建平臺、提供優質服務,籌備組建油茶產業協會和專家委員會,相互傳授技術、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整合省內科研力量,借助外部科技力量,重點研發和推廣產量大、含油率高、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加快油茶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副產品研發步伐。積極引導組建多形式的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戶以土地入股,引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入股,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從良好的生態環境到雨熱同季的氣候優勢,從雄厚的科研力量到標準化的種植模式,從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到全國性的交易集散地,貴州具備了生產優質辣椒的所有支撐條件。
立夏過后,黔東南州天柱縣渡馬鎮的辣椒秧苗進入移栽期,田間地頭皆是農戶忙碌的場景。“辣椒有了銷路保障,大家干起來更有信心了。”共和村村民譚元明說。
2019年,渡馬鎮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片片耕地和荒田種滿了帶著脫貧希望的辣椒。
“我們通過調動黨員干部和網格員,利用院壩會、田間會等形式,宣傳辣椒產業政策,發動群眾種植辣椒?!倍神R鎮農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渡馬鎮已發展辣椒1719畝,主動加入種植的農戶有140余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6戶。
貴州是全國辣椒種植和食用最早的省份之一,是辣椒重點產區,做大做強辣椒產業具有扎實的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優勢。遵義蝦子辣椒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達30萬噸,“遵義定價、集散全球”的市場體系正在形成;貴州辣椒的標準化生產程序、嚴格的田間管理、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已成為標配,一半以上的辣椒種植實現規?;?;貴州辣椒指數成為指導辣椒期貨交易的重要工具……
據行業調度數據統計,截至4月底,全省已種植辣椒193.7萬畝,實現產量3.67萬噸。貴州將整合資源,以特色化、規?;?、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為方向,以萬名農技干部下基層服務為抓手,對辣椒產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農村產業革命,以“香辣協調、品味溫醇”為重點樹立貴州辣椒產業形象,以遵椒系列、遵辣系列為主,暢通銷售渠道,舉辦好辣博會等重要展會活動,打造貴州辣椒“特色、生態、安全”的核心競爭力。

威寧自治縣哈喇河鎮辣椒種植基地。(劉軍林/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