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邵進
德國魯爾區工業遺產保護及開發,是世界上較為成功的案例。
上世紀中期,部分發達國家開始逐漸向后工業化時代邁進。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業企業開始搬離城市,隨之出現了大批工業閑置廠房。但并不是所有的廢棄工業廠房都需要拆除、變賣,可以試圖挖掘這些老工業遺址的綜合經濟價值,其中,德國魯爾工業區就是一例。
德國魯爾區是德國能源、鋼鐵和重型機械制造基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業區和最大的工業區之一。隨著二戰的結束和結構老化等多種因素,魯爾工業區面臨危機。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魯爾區開始了工業遺產的綜合開發,整體上采用區域一體化開發模式—制定一條區域性的工業遺產旅游線路,將全區主要的工業遺產旅游景點整合起來。其中,包含十幾個工業遺產旅游景點和工業聚落,以及國家級工業技術和社會史博物館和用廢棄工業設施改造而成的瞭望塔等,形成了一條著名的“工業遺產旅游之路”。
魯爾區所有工業遺產旅游地(點)的開發模式可概括為以下三種:工業歷史博物館模式、公共游憩場所模式和綜合開發模式。
工業歷史博物館模式以一些廢棄的鋼鐵廠和采煤廠最為典型,將亨利鋼鐵廠改造成大型露天博物館,游客可在一些工業設施內,參與其中的活動,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旅游者;將一些規模較小的工業設施廠房改造成為極富吸引力的個性化博物館供游客觀光,并有導游對這些工業歷史博物館進行解說介紹,增加了這些博物館的歷史感。
公共游憩場所模式主要是將廢棄的工業廠區開發成公園、游樂場等公共休閑場所。較有影響力的是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該公園最原始的面貌是一個大型鋼鐵公司,被改造成工業景觀公園供游客休閑娛樂。
綜合開發模式主要是將原有的廢棄廠區改造成兼具購物與旅游功能的綜合服務場所。在位于奧伯豪森,建成于1758年的魯爾區第一家鐵器鑄造廠中,保留較好的廠房設施被打造成了一個工業博物館。在鑄造廠廢棄工業場地上新建的大型購物中心內,配套的服務休閑場所包含了美食文化街、咖啡館、酒吧、游樂園和體育中心等,成功地將購物旅游與工業遺產旅游結合起來。最終,這里成為了工業遺產綜合開發模式的典型代表。
魯爾區開發工業遺產旅游的經驗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魯爾區工業遺產的開發是一個一體化整合的,即從廢棄的園區、廠房,到逐個工業專題展覽館,最后形成著名的工業遺產景區,是一個由點到面、不斷細化完善的過程;二是魯爾區重新塑造了城市形象,即政府對魯爾區的開發進行大力投入和扶持,為魯爾區開展工業遺產旅游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使魯爾區許多典型的重要的工業廠房被保留下來。
魯爾區工業遺產的開發利用之所以成功,概括起來有四點值得我們借鑒:一是重塑城市形象為魯爾區開展工業遺產旅游提供了優美的環境;二是創新為魯爾區開展工業遺產旅游提供了豐富內容;三是城市間合作為魯爾區工業遺產旅游整體開發提供了前提和基礎;四是政府大力投入和扶持為魯爾區工業遺產旅游整體開發提供了重要支撐。

德國魯爾區工業遺產旅游區。(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