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袁燕 干江東 劉皓
貴州是泛珠三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粵港澳大灣區“人緣相親,情緣相連”。特別是去年港珠澳大橋建成投運和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直接打通了貴州至香港、澳門的快速大通道。
孟夏時節,萬物并秀,白云山下,生機盎然。
5月下旬,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在廣州舉行。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與澳門日報社協辦的本屆峰會,以“一流灣區、媒體擔當—媒連粵港澳,融通大灣區”為主題。來自中央有關部門和駐港、駐澳負責人,粵港澳三地政府官員,以及來自中央、粵港澳臺、泛珠地區八省區的媒體相關負責人等300多名嘉賓代表參加。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占全國國土面積不到1%,人口數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但其經濟總量達到約10萬億元。今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使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貴州是泛珠三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粵港澳大灣區“人緣相親,情緣相連”。近年來,貴廣、貴昆、渝貴等高鐵相繼建成通車,特別是去年港珠澳大橋建成投運和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直接打通了貴州至香港、澳門的快速大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將為貴州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貴州如何更好地融入大灣區建設?媒體峰會上各界“大咖”各抒己見。
在廣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王珺看來,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貴州要從標準跟跑者到領跑者。王珺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將助力貴州企業和產品更好地接軌國際市場標準,提升市場競爭力。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食品農產品出口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大,王珺希望貴州產品積極開拓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在生產標準、檢驗標準、包裝標準方面敢于與國際市場標準接軌,把貴州的生態優勢、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從按照訂單標準進行生產,到緊跟國際市場標準,成為國際產品標準、市場標準的制定者和引領者,牢牢掌握市場的話語權和議價權。
“貴州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以大數據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智慧,努力從國際市場標準的跟跑者躍升為領跑者,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p>
澳門科技大學電影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建言貴州“抓住對接現代市場的風口”。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需求旺盛,不斷向內地延伸。貴州近年來大數據、大生態、大旅游發展風生水起,立體交通格局正在形成,旅游“井噴式”發展,還蘊藏了多彩少數民族文化,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但是需要引進大品牌,對接上現代市場的入口,提升人才儲備和服務水平,以及品牌化和標準化水平。通過大企業更有效地配置資源,特別是引進一些平臺型的企業,可解決貴州當下遇到的很多問題。“要找到現代市場的接口,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給貴州帶來了這樣的機遇?!?/p>
“貴州發展令人刮目相看!”這是海南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郭志民見到記者說的第一句話。特別近幾年大數據、“天眼”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使得貴州從原來一個欠發達地區融入改革開放的大格局中?!百F州與海南的主流媒體應主動擔當作為,共同傳播兩省融入大灣區的探索和經驗,以及兩省綠色發展、脫貧攻堅、大數據、旅游等領域的探索,促進兩省深化合作、互利共贏。”
在江西日報社社長王暉看來,加強媒體交流可助力贛貴合作。江西與貴州同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省份,同為首批3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同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省份之一,兩省主流媒體應主動作為,抓住共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為深化贛貴兩省交流合作貢獻媒體力量。2018年江西省代表團參加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并擔任論壇主賓省。近兩年兩省高層加強互訪,為兩省加強經貿合作、促進人文交流營造了積極良好的氛圍。兩省重要新聞媒體應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助力兩省實現攜手合作、互利共贏。
“借船出海,合作共贏”是廣西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總監顏兵對黔桂合作的期待?;浉郯拇鬄硡^是國家戰略,對西南地區是機遇。貴州到廣東的交通大動脈打通了,物流、旅游、大數據、金融服務等就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黔桂應該走出去推介旅游、工業品、農產品,形成合力實現共贏。港澳臺需要內地的市場,貴州旅游也需要將粵港澳發展為客源地?!巴ㄟ^宣傳帶動,分享先進經驗和發展智慧,取長補短,先進帶動后進,后進迎頭趕上?!?/p>
黎平縣蓋寶村,一位80后村支書組織當地7位侗家女孩子注冊“浪漫侗家七仙女”快手賬號,粉絲量超過了10萬,每天的視頻打賞收入就有1000多元。在天柱縣農村,19歲的快手網紅女孩“愛笑的雪梨吖”袁桂花高考后,通過快手平臺成為一名主播,在快手上直播務農日常和家鄉特產,擁有300萬粉絲,使全家人擺脫了貧困……在峰會現場,快手科技副總裁余敬中興致勃勃地在電腦上展示快手上的幾位貴州“網紅”?!盀槊撠毠宰⑷肟萍紕幽堋弊層嗑粗猩罡行牢??!岸桃曨l已經成為促進經濟文化生活交往、民心相通的新型傳播形式,邊遠落后地區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短視頻等新技術,可以迅速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促進信息、產品、人員、資金等資源流通。”余敬中說。
梳打傳媒聯合創辦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副主席李卉茵希望能攜手貴州掘金大數據產業。她認為近年來,貴州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數字經濟增速連續3年排名全國第一,互聯網巨頭紛紛落戶,十分值得港澳地區借鑒。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已上升到國家層面,貴州應加緊從大數據方面融入,以大灣區作為橋梁和紐帶,與國際接軌,對貴州招商引資、黔貨出山等一系列后續發展,都能起到加速推動的作用。另一方面,貴州在大數據方面的發展已經成果豐碩,擁有高級的機房配套以及海量服務器?;浉郯拇鬄硡^要在數據方面進行開發,如果攜手貴州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鳳凰衛視資訊臺執行總編輯呂寧思看來,貴州與大灣區人文精神高度契合。大灣區不僅是高科技與制造業的現代區域,更應成為文明、文化與文創區。換言之,在硬實力基礎雄厚的同時,必須厚植人文精神的軟實力。對于后發趕超中的貴州而言,同樣需要打造屬于自己的人文精神,激發內生動力。
大灣區人文精神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嶺南文化歷來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一直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地接受外來文化影響。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一直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深圳是人才匯聚的移民城市,具有年輕、開放、進取和包容的文化優勢。大灣區是與全球化對接的產物,既包含香港澳門兩個經濟體的發展模式和經驗,也融合不同歷史和特色文明培養出來的精神文化與體制特點,并且與東南亞地區的人文精神有密切和深度交流,應該成為亞洲和東西方文明交匯交流的高地。
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為內涵的貴州人文精神,是基于貴州深沉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升華于當代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實踐,與大灣區人文精神的價值取向高度契合,與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理念高度一致。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平行論壇聚焦大灣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