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玲 曹太全 段曉霞 羅勝利 馮文
2019年3月20日至21日,由國家紡織品服裝服飾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廣州)、國家皮革制品質量檢驗中心(廣東)與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廣檢紡織服裝服飾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19全國紡織皮革檢測技術交流研討會在廣州舉行。該技術研討會已成為全國紡織皮革檢測領域最具權威性的技術交流平臺之一。全國皮革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桑軍以及來自全國76家檢測機構的技術專家共計18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圍繞箱包、皮革、鞋類檢測等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為統一對標準的理解和檢驗操作,就以下內容達成共識,供行業內共同遵守。
問題1:QB/T 1333—2018《背提包》、QB/T 2155—2018《旅行箱包》中規定振蕩沖擊性能的測試部位分別為背帶、提把、側提帶和提把、拉桿、背帶,下圖所示部件是否需要考核?

圖示部件僅起輔助作用(如將包體固定于旅行箱拉桿上或人體腰部、將箱包在地面或行李架等處拖拽),未長時間起到背帶或提把所具備的背或提的作用,不考核。
問題2:QB/T 1333—2018中振蕩沖擊性能規定“背提包雙背帶、單提把的縫合部位有重合時,單提把不檢此項”。如出現下圖所示的其他形式的兩種部件重合,該如何確定測試部位?

有重合時只考核測試最為嚴格的部位(負重更重、次數更多)。
問題3:QB/T 1333—2018中振蕩沖擊性能規定“有變換使用方式的部件,選擇規定負重最大、振蕩沖擊次數最多的方式進行測試”,同時備注“雙背帶、雙提把指在產品相應對稱部位具有的相同部件”。
下圖所示兩款包,單背帶部件均可變換使用方式,但右圖部件變換使用方式后對稱部位并不完全相同,變換使用方式后能否當作雙提把?

只要具有雙背帶、雙提把的作用即可當作雙背帶、雙提把,并不要求對稱部位的部件完全一致。
問題4:QB/T 1333—2018中規定“總長度小于120mm的提把(拎帶)不測振蕩沖擊性能”,左圖所示樣品(圓環周長大于120mm)是否需要測試?右圖格紋包是否需要測試,如測試是按拎帶還是雙提把?

左圖所示樣品進行測試,并提醒客戶該款式存在的質量風險;右圖所示格紋包如滿足簡易收疊式包的特征則不測試,若不滿足則按照雙提把進行測試。
問題5:QB/T 2155—2018適用于配有走輪、拉桿的旅行箱、旅行包。標準中行走性能試驗方法如下:

下圖所示只有走輪(四輪),沒有拉桿、側拉帶、側拖把的包,能否適用于該標準?如果適用,考核行走性能時該如何測試?
由于該樣品具有走輪,客戶可選擇執行本標準以考核到走輪質量。該款樣品的使用方式與“具有側拉帶、側拖把的四輪試樣”類似,測試行走性能時按照該試樣的測試方式進行考核。
問題6:QB/T 1333—2018中縫合強度試驗方法如下:

下圖所示由編織材料制成的包袋是否需要考核縫合強度?

標準中縫合強度項目的考核對象應為中間是縫合線、兩側是面料的縫合形式。圖示包袋的編織結構與標準中所指的縫合形式不同,不適合用現有的標準方法進行測試,不考核。
問題7:執行QB/T 1333—2018時,兩面均可使用的包測試摩擦色牢度時該如何區分面層材料、里料?(注:QB/T 1333—2018 中摩擦色牢度項目,面層材料和里料的指標不一致,里料不考核濕摩擦。)
由于兩面的材料既能用作面層材料,也能用作里料,而面層材料要求更嚴,故均按面層材料進行考核。
問題8:執行QB/T 1333—2018、QB/T 2155—2018時,下圖所示的箱包內部五金配件如拉鏈頭、金屬插接件等(打開箱包后肉眼可見),是否需要考核五金配件耐腐蝕性?

使用時由于經常打開箱包,內部肉眼可見的五金配件也會接觸汗液和空氣,應考核。
問題9:執行QB/T 1333—2018時,下圖所示的皮革和鏈帶結合的背帶,是否需要考核背帶耐折性能?如果考核,是直接夾持還是將皮革部分單獨拆下來后夾持?

圖示背帶彎折形式和普通背帶不同,不考核。
問題10:執行QB/T 1333—2018時,包袋上存在兩條長短不同的背帶,兩條都測試還是選取長度大的測試?當背帶又可以作為提把使用時,背帶耐折性能是否測試?

左圖兩條均測試;右圖需測試。
問題11:執行QB/T 1618—2018《腰帶》時,如果帶體形狀不規則,不同部位的彎曲力力值不同,測試帶體耐揉搓性能時該如何選擇測試部位?

材質、結構均相同時,選擇彎曲力最小和最大的部位分別測試,結果寫最差值;材質、結構不同時,不同的部位均需測試。
問題12:執行QB/T 1618—2018時,下圖所示的整體有孔洞或金屬鉚合件的帶體是否需要測試帶體耐揉搓性能?

盡量選擇無孔洞或鉚合件的帶體進行測試,無法避免時,左圖測試,右圖不測試。
問題13:執行QB/T 1618—2018時,圖示無邊油帶體是否需要考核帶體耐揉搓性能?(標準要求為“帶面、帶里無裂漿、裂面、涂層脫落;邊油無裂紋,無脫落;多層腰帶帶體無開裂、分層”)

該項目需評判帶面、帶里的裂漿、裂面、涂層脫落情況,應考核。
問題14:QB/T 1333—2018中“扣件耐用性能”試驗方法為QB/T 5084—2017《箱包 扣件試驗方法》,下圖所示四合扣是否需要測試扣件耐用性能?

QB/T 5084適用于箱包成品磁扣件、粘扣件,四合扣不屬于磁扣件或粘扣件,不測試。
問題15:旅行箱中配套的收納包是否需要考核質量要求?如需考核,是按QB/T 2155—2018中4.3.7裝飾件還是按QB/T 1333—2018進行考核?

根據《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獎品、贈品等視同銷售的商品,也應有商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并有相應標識。故應引導客戶獨立考核配套商品的質量要求。

根據《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獎品、贈品等視同銷售的商品,也應有商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并有相應標識。故應引導客戶獨立考核配套商品的質量要求。
問題17:執行QB/T 1333—2018等皮具標準時,質量等級標注為“一等品”“優等品”等是否合適?
建議客戶在標志中標注“合格品”。
問題18:執行QB/T 1333—2018時,初始狀態為收疊才算簡易收疊式包還是單層布袋即可算作簡易收疊式包?
下圖所示包袋是否可以當作簡易收疊式包?

結構簡單、無復雜配件、正常狀態下可折疊收納、使用初衷為不盛載較大負重的包可作為簡易收疊式包,如環保袋、鞋盒袋等。圖中兩包均可作為簡易收疊式包。
問題19:QB/T 4120—2010《箱包手袋用聚氨酯合成革》中耐磨性能的試驗方法為QB/T 2726—2005《皮革 物理和機械試驗 耐磨性能的測定》,標準要求為“不破”。下圖所示合成革測試耐磨性能后圖案部分有脫落、涂層部分無明顯損壞,該如何判定?

判定為符合,同時在備注中描述印花磨損現象。
(4)洪水是否在懲罰惡。上面幾點是質疑方舟的技術性問題,而方舟的根本問題是大洪水的目的——是為了懲罰惡,消滅罪惡的發生體:人及惡獸。這一點是否完成了呢?第一,如果該隱有罪,直接懲罰他就可以了,但是上帝卻要懲罰殺了該隱的人:“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創世紀·第四章》)第二,諾亞在大洪水前,確實勸過鄉親進入方舟,但沒有人相信。
問題20:產地:標準要求國外進口的鞋應標注產地至國家或地區。國內的鞋是否需要標注產地?
國內不需要標注。
問題21:質量等級:標準要求若相應產品標準中只規定有合格品質量等級的,應標注合格品或不合格品;若相應產品標準中規定有不同質量等級的,應標注具體的質量等級。產品標準無質量等級,應如何標注?如輕便膠鞋、普通運動鞋、黑色雨靴、橡塑涼拖鞋等。是否這種情況時必須標注合格品,還是建議標注合格品,或者標注合格、合格證,或合格證上檢驗員章,這幾種形式都可以?
依據產品標準,有說明合格品、一等品、優等品的標注對應的等級。如無,標注合格、不合格,或合格證,或合格證+檢驗員公章。
問題22:QB/T 2673—2013《鞋類產品標識》中針對材質和顏色標注要求:標記的材料至少應占幫面或襯里和內墊表面積的80%,若沒有一種材料達到80%,則標簽應列出鞋類材料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主要材料的信息。
(1)織物幫面表面涂覆連續或不連續的橡塑膜,面積超過20%,這類幫面材質該如何標注?
標注織物(涂覆膜除外)。
(2)透明幫面材料顏色如何標注?
標注透明或透明色。
問題23:QB/T 2673—2013《鞋類產品標識》要求標識字體高度不應小于1.8mm,其中鞋號按GB/T 3293.1規定標注。在GB/T 3293.1—1998 《鞋號》中要求所用字體高度至少3mm。那鞋上和內包裝上鞋號的字體高度至少應多高?
鞋上或內包裝上鞋號的字體高度應至少3mm,其余信息至少1.8mm。
問題24:QB/T 2955—2017《休閑鞋》剝離要求縫制或粘縫、特殊工藝(包括鉚釘釘合)制造的休閑鞋不測剝離強度。產品標準及對應的方法標準均未規定測試部位。對于前掌粘縫、后跟粘合的情況是否測試剝離強度?(皮鞋只測前尖,旅游鞋有明確部位,但休閑鞋不太明確)

若未注明測試部位,優先測試前尖部位,若前尖部位不能測量,則依次選擇后部及側面,對于前掌粘縫、后跟粘合的樣品,剝離其后面,若注明了測試部位的產品標準,按標準進行試驗。
問題25:GB/T 15107—2013《旅游鞋》剝離強度中幫底剝離強度和底墻剝離強度標準值存在較大差異,對于部分邊緣凸起不明顯的,如何界定是幫底還是底墻?

QB/T 2703—2017《鞋類 術語》中2.1.16底墻的定義。底墻:鞋底側面直立的邊沿部位。去掉內墊觀察,若鞋底邊沿部位高于內底,即可認為是底墻。
問題26:GB/T 3903.1—2017中要求如需割口,在鞋底屈撓線的中間部分割5mm長的割口。標準關于鞋底屈撓線的說法是:彎曲試樣,在鞋子兩側邊緣標記跖趾屈撓位置,連接這兩個位置即為鞋底屈撓線。肉眼評估不同人員、不同機構操作存在差異,如何較為精確地確定屈撓線位置 ?

參照GB/T 20991—2007《個體防護裝備 鞋的測試方法》 外底耐折性能中的規定:在軸線頂點與鞋頭距離軸線三分之一的地方通過縱向軸線畫出與軸線成90°的耐折線,此線作為理論屈撓參考線。屈撓線是一個范圍,并不單指一個位置點。
問題27:QB/T 2955—2017《休閑鞋》織物表面的鞋底耐磨性能是否測試?
參照GB/T 36975—2018《鞋類通用技術要求》5.3.5執行,織物材料外底不考核。
問題28:皮鞋、皮涼鞋中要求,女鞋鞋跟高度大于20.0mm且跟口大于8.0mm,男鞋鞋跟高度大于25.0mm且跟口大于10.0mm應安裝勾心或其他剛性支撐材料。剛性支撐材料的剛性如何界定?
若能取得類似勾心試樣的支撐物,則按照剛性支撐材料類別算,若只有企業認為的起到支撐作用的中底板等材料,則需送原材料做組合內底的縱向剛度試驗。
問題29:現部分鞋跟口部位有凸起,或中間部位凹陷,或有支撐,該情況下跟口高度如何測量?

以跟口高度測試最小值作為最終測量值。
問題30:新版鞋類術語中QB/T 2703—2017《鞋類 術語》定義鞋跟為裝配式鞋底中跟座下的支撐物。在休閑鞋標準中規定適用于女鞋鞋跟高度不大于20.0mm且跟口不大于8.0mm、男鞋鞋跟高度不大于25.0mm且跟口不大于10.0mm。皮鞋中規定女鞋鞋跟高度不大于20.0mm且跟口不大于8.0mm、男鞋鞋跟高度不大于25.0mm且跟口不大于10.0mm應安裝勾心或其他剛性支撐材料。此處的鞋跟是否僅指裝配式鞋底中的鞋跟?
外觀檢測跟高的測量根據GB/T 3903.5中要求進行測量。 除了外觀檢測測量,其他物理項目檢測需測量跟高時,跟高的測量是從地面到內底的垂直距離,裝配式與成型底測量方式一致。 鞋跟結合力測量跟體高度。
問題31:外底與外中底粘合強度:圖中兩款鞋是否有外中底,如有需要測試嗎?

鞋類術語中定義外底為鞋的底部部件,位于最外層,直接與地面接觸的部位。外中底是位于外底上方,邊緣可見的中底。左圖不屬于外中底; 右圖有外中底,如無法測試,則不測。
問題32:QB/T 4556—2013《雪地靴》防滑性能為GB/T 3903.6,未帶年份號。現GB/T 3903.6出版了新版本GB/T 3903.6—2017,與舊版本GB/T 3903.6—2005差異較大,測試時是選用新版本還是舊版本?
試驗條件按產品標準要求,試驗方法按新標準進行試驗。
問題33:GB/T 26703—2011測試試樣密度時,采用的標準為GB/T 533—2008《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 密度的測定》,該標準適用于測定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的密度。當皮鞋跟面材質不屬于硫化橡膠或熱塑性橡膠(如發泡材料、皮革、塑料等)時,應當如何測定其密度?
皮革跟面不測跟面耐磨;塑料用排水法測試;發泡材料建議用排水法測試,在測試時抹平表面,避免表面產生氣泡。
問題34:GB/T 26703—2011《皮鞋跟面耐磨性能試驗方法 旋轉輥筒式磨耗機法》規定:當原厚度大于2mm的試樣在完成20m行程時,試樣的剩余厚度已經不足2mm,應當如何處理?
選擇半程20m進行測試。
問題35:有一部分皮鞋的內底采用一種化纖材料,是否屬于纖維板范疇,是否測試纖維板屈撓指數?
測試,如多次仍未折斷,建議設置符合標準值的最低次數,核查該次數時是否斷裂。
問題36:鞋類內墊和襯里上印制或縫制的鞋號、產地、logo等標簽是否考核摩擦色牢度?

不建議測試,除非客戶有專門要求。
問題37:HG/T 3689—2014《鞋類耐黃變試驗方法》測試,試樣外露的膠水在試驗后發生黃變,是否考核?
按標準取樣并考核。
問題38:合成革或人造革幫面的兒童膠鞋能否采用布面童膠鞋標準?
標準制定的初衷主要是針對硫化工藝的兒童鞋,無論幫面是織物還是人造革,是硫化工藝的童鞋即可采用該標準執行。
問題39:HG/T 2017—2011《普通運動鞋》、HG/T 2018—2014 《輕便膠鞋》粘合強度項目測試時縫制或粘縫工藝是否需要測試?
不測。
問題40:后掌著地部位最薄處厚度:皮鞋、皮涼鞋后掌著地部位最薄處厚度:裝配式中空鞋跟的后掌著地部位最薄處厚度如何測量?

只測量跟面厚度。
問題41:幫帶拔出力:QB/T 4552—2013拖鞋中幫帶拔出力縫制、粘縫、鉚釘工藝是否需要測試?如需要測試,類似下圖樣品如何取樣?


不適合條款7.3的取樣方法的縫制、嵌裝扣及其他特殊裝配工藝的拖鞋,免測幫帶拔出力。
問題42:鞋墊耐磨:QB/T 5191—2017《鞋墊》中耐磨性能試樣方法為GB/T 3903.16—2008《鞋類 幫面、襯里和內墊試驗方法 耐磨性能》。在GB/T 3903.16—2008中規定采用標準摩擦織物或標準砂紙對試樣進行摩擦。而QB/T 5191—2017中未對耐磨性能測試使用的磨料進行選擇,應采用何種磨料?
在進行QB/T 5191—2017《鞋墊》中耐磨性能測試時,使用標準摩擦織物對試樣進行摩擦。
問題43:皮鞋跟面耐磨:QB/T 1002—2015《皮鞋》中的跟面耐磨性能要求當ρ小于0.9g/cm3時,磨耗量≤150mg。但測試方法GB/T 26703—2011皮鞋跟面耐磨性能試驗方法中未給出相應的計算公式,應當如何計算?
當裝配式跟面的密度ρ小于0.9g/cm3時,計算試樣的相對磨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