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發出雄壯宣言,一代代奮斗者在百年史冊上印下生動足跡。
8956.4萬,這是2018年“七一”前統計發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這個數字,是我們黨剛成立時的150萬倍左右。令人驚嘆的不止于“量的奇觀”。成立98年,執政70年,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先后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更是“質的奇跡”。
解讀奇跡的密碼可能有長長一串,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毫無疑問:我們黨使命引領、初心不改,終于由小變大、由大向強。進入新時代,只有繼續堅守初心,強化使命,我們才能對得起先輩,才能統攬“四個偉大”,才能走向復興。正是著眼于此,中央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從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可謂意義深長。
撫今追昔,黨內教育是一以貫之的。從1942年至1945年延安整風運動到20世紀80年代的歷次整風、整黨運動,從1999年至2000年“三講”教育活動到2010年至2012年創先爭優活動,從2013年至2014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5年“三嚴三實”專題教育、2016年以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曾經也必將有效解決黨內突出問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
強調守初心擔使命,是因為初心可能因蒙塵而被遮蔽。共產黨人心中裝著人民,并非“本來無一物”,可身在俗世,各種誘惑投懷送抱,各種討好撲面而來,各種觀念相互激蕩,看著別人怎樣,盤算自己如何,圍獵之下,忘記初心、丟掉使命,現實中不乏其人。因此,不忘初心務必“時時勤拂拭”。
如何拂拭?看似抽象,其實具體。這方面,基層不乏有益的探索嘗試:不妨回趟家鄉,拜訪一下母校和老師,與當年同學或發小聊聊過往;不妨聯系到自己的入黨介紹人,重訪當初宣誓入黨的地方;不妨到尚未脫貧的農村走一走,問問老鄉還有哪些愿望;不妨到工作現場感受一下勞模風采,對標先進找差距……相信,無論多忙碌,擠出一點時間做點類似的事,不會沒有意義。當然,對于主題教育,中央會有專門方案部署,我們必須一絲不茍嚴格落實,關鍵是結合實際進行,務求實效,切不可搞形式主義。守初心擔使命,靠的不是一次一時,只有把日常工作生活當作“熔爐”,端正“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習慣成自然。
還記得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深有感觸地說:“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每個黨員有什么樣的精氣神,我們黨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執政黨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一個國家就呈現什么樣的狀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億萬中國人民就一定會心甘情愿跟著我們黨風雨無阻、高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