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陽
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是干部工作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重要制度成果,是新時代做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條例》充分貫徹精準科學選人用人的理念,對考準考實干部作出明確制度安排。
精準識人首要突出政治考察。《條例》強化了干部選拔任用的政治要求,明確必須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鞍山市委出臺《關于在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考核識別和選拔任用干部的若干規定》,把落實中央巡視整改等12項工作情況作為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在事業單位和黨政群機構改革中,把“以事為軸心”作為政治素質考察的重要標準,提拔重用一批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干部。在年度考核中增加“德”的反向測評,深入了解班子和干部政治素質。嚴把“凡提四必”審核關,年初以來取消11人考察對象資格。實踐證明,一些政治上的“兩面人”雖然有很強的隱蔽性、迷惑性,但只要多用心多留心,多角度多方位探察,總能把他們識別出來。
精準識人必須堅持以事察人。《條例》通篇貫穿事業導向、事業要求,強調要突出工作實績方面的考察,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優秀干部。建立重大工作任務跟蹤考核制度,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安排專題調研組對下派干部進行跟蹤考察,近距離了解其立場態度、解決問題能力等情況。建立聽取省直部門評價干部制度,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到省對口部門請示匯報工作,組織部門派員同去,聽取對工作的評價,作為考察市管班子和干部的重要參考。實行領導干部“優秀工作作品”評審制度,每年結合年度考核開展1次工作作品評審。每個領導班子、每名領導干部分別建立工作實績檔案,收錄各類考核結果、獎懲等情況。實踐證明,考察干部必須把研究人與研究事相結合,用事實和作品評價干部,避免從抽象到抽象,憑感覺下結論,這樣評價結果才讓人信服。
精準識人必須拓寬選人視野。《條例》著眼進一步拓寬視野、暢通渠道,增加了“注意從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以及社會組織中發現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等內容。我們開展干部無任用調研,發現了131名近期可提拔的優秀干部人選,儲備了268名中長期培養對象。大力推進市直部門、市直與縣(市)區、鄉鎮之間的干部交流,205名干部實現異部門、異地區交流使用。實施“雙鞍融合”干部交流培養計劃,與鞍鋼互派10名干部掛職交流。注重專業化配備干部,目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9個專業性較強部門班子中,相關領域專業型干部均占50%以上。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起用20名處分期已滿且表現優異的干部。從實踐看,選拔任用干部工作必須樹立“一盤棋”思想,花心思、下深水尋找人才,盤活干部資源,廣開進賢之路。
精準識人必須注重實踐檢驗。一個干部到底是內功深厚還是花拳繡腿,只有在崗位上、在實踐中才能見真章。《條例》增加“加強日常了解和分析研判”條款,旨在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科學性,做到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市委堅決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等觀念,對空缺崗位,應配盡配、應配快配,決不讓崗位等干部、工作受影響。建立日常研判、調整前研判、調整后研判和年度研判等“四大研判機制”,動態分析研判班子、干部狀態,及時發現干部選拔任用風險。實行領導班子動態調整制度,每半年對市管領導班子進行一次無任用調研走訪,對不適宜、不勝任、不擔當、不作為、不在狀態的市管干部及時調整。事實證明,選任干部既要對看準的人好事快辦,及時給崗位、給平臺、給實踐鍛煉,也要把考察延伸到任職以后,看能力、看業績、看任職前后變化,決不能“一任了之”。
(作者系鞍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