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華
【摘 要】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戲劇表演”主要是指舞臺上的藝術表現,但在國際上,表演早已從藝術上的高超技藝走向了普通大眾的實際行為指導,即開始參與到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分別從教育領域、醫療領域、職場及生活領域闡述一下表演的社會功能,從而讓大眾對“戲劇表演”產生更為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戲劇表演;教育戲劇;心理治療;人類表演學
中圖分類號:J80?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7-0015-02
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戲劇表演”主要是指舞臺上的藝術表現,但在國際上,表演早已從藝術上的高超技藝走向了普通大眾的實際行為指導,即開始參與到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分別從教育領域、醫療領域、職場及生活領域闡述一下表演的社會功能,從而讓大眾對“戲劇表演”產生更為深入的了解。
一、“戲劇表演”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
在教育領域,“戲劇表演”除了是藝術類專業學生學習的技藝以外,因其具有提升創造力、想象力、表現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等特性,早在十八世紀初就已經應用到了英美的幼兒、中小學及大學的課堂教學中,被稱作教育戲?。―IE/TIE或Creative Drama)。具記載,英國小學女教師哈麗特·芬蕾-強生是最早將戲劇表演內容應用于教學課堂的,“她于1911年出版的《教學中的戲劇方法》(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被譽為是第一本在學校教學中應用戲劇方法的著作”[1];另一位則是主張表演和游戲對語言學習具有重要作用的英語教師、教育家亨利·卡德維爾·庫克,他于1917年出版了《游戲方法》,在二者的引領下,英國的教育戲劇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從小學逐漸發展到高年級,形成覆蓋成人教育及特殊教育在內的全方位教育體系。在美國,小學教師溫尼佛列德·瓦德的是美國教育戲劇的代表人物,她將“創造性戲劇”(Creative Dramatics)引入教學,并于1930年出版著作《創造性戲劇》,隨著她及學生的不斷傳播,美國多所大學相繼開設戲劇課堂,創造性戲劇逐漸被列入教育計劃中,形成了大、中、小、幼相互銜接的教育體系。臺灣和香港教育戲劇發展相對較早,均在20世紀八十年代。在臺灣,“表演藝術教育”于1986年寫進《藝術教育法》,2001年寫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在香港,教育戲劇受英國的影響最初以TIE(Theatre in Education)形式為主,經過不斷的發展,目前香港的絕大部分學校都設有戲劇課外小組,近六成教師將戲劇用于課堂教學,數十所學校開設了戲劇表演課程。”[2]
在中國大陸,大中型城市引入教育戲劇相對較早。北京、上海等于二十一世紀初開始在幼兒教育、青少年教育中引入教育戲劇,并創辦了多家戲劇教育機構,通過表演豐富多彩的教育戲劇,使學生在個性發展、自信養成、創造力、想象力、理解力、溝通力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在高校,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知名院校也長期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潛能開發訓練,排演各種教育戲劇,通過一種反思的戲劇,讓觀眾與演員參與社會現象、討論矛盾糾紛,化身矛盾主角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提升學生認識世界、判斷世界的能力。在國家政策方面,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9月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在此次《意見》中明確指出將戲劇、影視列入學校美育的課程當中,并提出通過開設藝術實踐類、史論類等任意性選修課程來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強化文化主體意識和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思想。截止2019年初,國內大部分省市院校及中小學已開設相關美育課程,預計到2020年,將形成大中與小幼、課堂與課外、普及與專業、學校與社會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全方位美育體系。
另外,將“戲劇表演”引入教育體系,對于啟發學生對社會的“早知”“早覺”具有重要的認知作用,對于學生建立步入社會前期的模擬社會行為,熟悉社會、了解社會的自覺意識起到了啟蒙、引導的作用。著名前蘇聯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教育戲劇、表演訓練正是使學生對知識進行自由探索的有效途徑,學生在不同的戲劇環境中得到認知,從而滿足其自身作為發現者、研究者的要求,使其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將“戲劇表演”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將教育戲劇作為一項教育改革措施體現在教學大綱中,將有助于為廣大學子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將有助于提高人們對社會科學的認知能力。
二、“表演”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
在醫療領域,“表演”主要應用于心理治療方面,最初的表演治療方式是由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1920年首創的用于集體心理治療的心理?。?psychodrama),他提出“臺上的角色可以邊演邊創造,治療師充當心理劇導演,接受治療的人在劇中表演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 受過訓練的演員和治療師協助演出,”[3]
表演過程中對來訪者進行引導及治療,從而使來訪者在模擬真實情景的環境下表現自我,挖掘心理的潛在問題,解決來訪者心理困惑。隨著表演在心理治療領域的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后現代心理學思潮的倡導者弗萊德·紐曼( Fred Newman) 及其同事將表演治療發展成為一種更加靈活的社會治療方法,即“通過改變原有的生活形式,來改變與之相應的情緒狀態,從而讓來訪者在表演過程中表達出無法用言語描述的復雜情感狀態, 以減少習慣性心理防衛,突破內心障礙,喚起創造力、自發性和想象力”[4],進而達到深刻的認識自我能力,而治療師的角色則可以稱之為“話語藝術家”,幫助來訪者內心重構,從而達到治愈的效果。例如,在美國監獄里會專門開設戲劇表演訓練課程,犯人們通過在各種戲劇情境中體驗,來降低了具有暴力傾向的犯人出獄后再次犯罪的概率,從而促進治愈其反社會性人格障礙。
表演心理治療進入中國的心理治療領域相對較晚,其中臺灣是開展表演心理治療比較活躍的城市。在臺灣,戲劇表演治療除了應用于一些心理問題的治療,“還用于幫助情緒障礙,肢體殘障,聾、盲、心理發展殘缺、社會恐懼癥的患者或者老年人等方面,尤其是對于那些失憶的老年人,有明顯的療效?!盵5]
在內地,戲劇治療還在逐漸被認知的過程當中,其主要應用于心理疏導方面,例如對地震災區失去親人,以及受過重大創傷的人們進行的心理疏導等。有這樣一則實例,在汶川地震中,一個小女孩失去了父母,連唯一的妹妹也因她要逃生未能施救死去,這令女孩的內心充滿傷痛,并產生極大等愧疚感。她開始封閉自己,禁食禁言,無論工作人員多么細心照顧,她依然少言寡語,不與外界接觸。表演心理工作室的老師來到災區進行心理治療,用戲劇表演的方法讓孩子再次進入當時的情境,將內心懺悔的話語表達出來,從而緩解和釋放了孩子心理壓力,通過幾次的治療,孩子開始接受外部世界,心理狀態逐漸恢復正常??梢姡硌菪睦碇委熓且豁椄纳菩睦砬榫w問題的有效途徑。不僅如此,“表演”還可以改善親子關系、伴侶關系以及社會人際關系,通過在不同的事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來訪者體會不同的人物心理和生活境遇,增進彼此的了解,從而緩解生活中的矛盾,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融洽、和諧。
三、“表演”在職場及生活中的應用
在職場及生活領域里,“表演”應用更加廣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學科為“人類表演學”。“人類表演學”興起于二戰后50年代,最初主要由人類學家關注,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國的人類學家歐文·戈夫曼,他的研究主要體現在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1956),另外還有英國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的“社會戲劇”(SocialDrama)等,后來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戲劇思想家理查德·謝克納(Richard Sehechner)在研究和總結前人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創建了“人類表演學”理論,并于1977年出版了《人類表演理論》一書,此后“人類表演學”便陸續走入美洲、歐洲、亞洲等眾多高校。人類表演學理論主要包括審美表演、社會表演、大眾表演、儀式表演和游戲表演這五個范疇,“其理論基礎是人類日常生活的表演,即所有客觀存在都是存在,所有存在都在行動中,凡是自我指涉的行動就是表演?!盵6]
因此,一切有指向性的人類活動都可以當作表演來研究,例如,古代的祭祀或職場中的日常表現等。
在中國,將“人類表演學”引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上海戲劇學院孫惠柱教授,他于20世紀80年代前往美國學習,90年代回國提出了以心理學、行為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哲學、法學、教育學、社會學甚至歷史、文學為研究方向的社會表演學,他認為“凡是與人打交道,且要爭取獲勝,達到理想價值的語域和場地都將出現社會表演學的身影,都將是社會表演發揮作用的地方”。 ? ?[7]
因此,社會表演學成了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指導。它逐漸應用到了各行各業的培訓當中,例如法律(警察、律師等)、銷售(金融、保險、產品銷售等)、醫療(醫師、護士、心理咨詢等)、教育(教師、培訓師等)、創意(工程設計師、軟件設計師等)、其他(機械、煤礦工人)等行業人員的培訓,正是通過表演訓練的特殊性——潛能開發,使企事業員工達到完善企業形象、提升溝通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創建企業文化、解決組織難題,提升管理能力等。目前此類培訓機構主要以企業劇場的形式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參與的培訓的人員主要有企業高管、中層人員以及新就職員工等,由于表演基礎的共性以及角色塑造的個性,使每一次培訓內容都有所不同,這種根據不同企業及受眾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內容體現了表演訓練的靈活性及有效性,因此,受到了眾多企事業的認可。
可以說人類表演學是一項具有廣泛研究價值的學科,著名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世界是個大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上場或下場的時候,并且一個人的一生中會扮演幾個角色。”因此,在當下這個飛速發展的泡沫化時代里,網絡世界發達但精神生活匱乏,人們缺少對社會和自身的準確認知,大眾幸福感缺失的種種境遇下,人類表演學、戲劇表演訓練對于如何靈活自如的扮演職場和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戲劇表演”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他可以應用在教育、醫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是舞臺的藝術,更是學習的方法,治病的良藥、生活的哲學,它可以適應不同的環境,滿足不同的需求,達到不同的效果。因此,認識“戲劇表演”的社會功能將更有助于人們開發潛能、完善自我,更有助于人們健康發展、促進和諧。
參考文獻:
[1][2]徐俊.教育戲劇——基礎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礎教育,2011,(3):68-69.
[3]朱興國.表演心理學與社會治療[J].醫學與哲學,2008,(8):33-34.
[4]郝琦,汪新建.表演治療的理論與方法述評[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8):87-89.
[5]姜澎,趙殷.戲劇表演:心理治療新手段[J].家庭醫藥,2013(9): 70-70.
[6]孫惠柱.人類表演學系列:謝克納專輯[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4.
[7]俞建村.人類表演學的緣起、現狀及趨勢[J].中國戲劇,2008,(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