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吉軒
2018年2月7日,丹東鳳城市婦幼保健院財務科長兼會計卞某因挪用公款罪、貪污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這是鳳城市紀委監委成立后打的第一個漂亮仗,也是遼寧成功辦結的首例留置案。丹東是全國首個整建制完成縣級監察體制改革的試點地區,此案正好發生在改革的關鍵時刻,高質高效辦理,成為深化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試金石”。
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2018年,按照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遼寧著眼于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統籌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積極創新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提高反腐敗工作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織緊織密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位一體”監督網,為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重整行裝再出發。在新起點上,遼寧省各級紀委監委不斷深化人員融合和工作磨合,以新修改的黨章、憲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及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為重點,加強黨章黨規黨紀和憲法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邊工作邊融合,扎實推進合署辦公“形”的重塑和“神”的重鑄,打造堅強的反腐鐵軍,凝聚強大合力,改革成效日益顯現。
勇于擔當,做深化紀檢監察
體制改革的“排頭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打響了改革的“發令槍”。
勇挑重擔、敢于擔當,上下聯動、整體發力。遼寧把深化監察體制改革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精準“施工”,全面對標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時間表”“路線圖”,整合行政監察、反貪反瀆、預防職務犯罪等反腐敗工作力量,初步建立了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
從丹東試點“一枝獨秀”到全省“滿園春色”,遼寧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如期組建,依法行使監察職權,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全省監察對象由50余萬人增加到100余萬人。
統籌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遼寧推動監察職能向派駐機構、高校、企業和基層延伸——
結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采取綜合派駐和單獨派駐相結合方式,省、市兩級實現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監督全覆蓋,縣級綜合派駐改革有序推進,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向鄉鎮(街道)派出監察辦公室,賦予派駐機構和鄉鎮(街道)監察職能和部分監察權限,推動監察體制改革向基層延伸;調整省紀委監委派駐機構設置,成立省委教育紀檢監察工委,統籌謀劃縣級派駐機構改革,加強對派駐機構督導考核力度。
據統計,全省省、市紀委監委派駐機構共立案1930件,同比增長25.7%。
同時,遼寧積極構建巡視巡察立體監督網。持續深化政治巡視,組織開展3輪對83個縣(市、區)、省直單位和省管企業、高校的巡視工作,發現被巡視黨組織存在問題2245個;強化跟蹤督辦,推動巡視成果運用和整改落實,督促被巡視黨組織整改問題1808個;以巡視帶動巡察工作發展,全省完成對1947個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巡察,發現問題31372個。
切實創新體制機制,全面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成立431個紀檢監察協作片區,全省鄉鎮(街道)專職紀委(紀工委)書記、專職紀委(紀工委)委員配備率達到100%,選配村監督員2.2萬余名,基層紀檢監察力量明顯增強。堅持問題導向,發動群眾參與監督,切實把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
通過改革創新,構建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個“全覆蓋”的權力監督格局,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籠子越織越密、越扎越緊。
全面融合,在實踐中探索
符合遼寧實際的改革路徑
轉隸人員、健全機構,只是改革的新起點。新單位組建后,著力推動人員融合、思想融合、業務融合,才是確保改革成果充分體現的關鍵。
如何做到思想不亂、隊伍不散、工作不斷,讓反腐的拳頭攥得更緊,全省各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經驗。在統籌推進紀檢監察機構改革的過程中,遼寧堅持把全面融合貫穿始終,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符合遼寧實際的改革路徑。
“人員轉隸不只是崗位的轉隸,更重要的是從思想這個‘根上轉隸。全面融合,適應新崗位新角色,這些都是必修課。”遼寧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邵林說。
警示教育、專題講座、業務培訓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進行。省紀委監委機關率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整行裝再出發”警示教育活動,增強政治自覺,提高黨性覺悟。圍繞主責主業,組織全省紀檢監察干部開展大學習大培訓,通過“學條規提能力促規范”崗位練兵活動,做到“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補齊短板,增強素質,提升能力,扎實推進合署辦公“形”的重塑和“神”的重塑。
阜新市監委成立的第二天就組織市、縣監委300余人參觀了遼寧省反腐倡廉展覽館,觀看警示教育片。“從執法機關到政治機關,要提升政治站位,筑牢思想防線。”阜新市監委委員葛忠學說。
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反腐敗,堅持在實踐中深化融合,不斷提高磨合融合的效率。
注重反腐敗工作規范化、法治化,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建立了統一決策、一體運行的執紀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實現了紀法貫通;構建了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多環聯動、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實現了法法銜接。通過強化紀法協同,確保讓違紀者受到黨紀處分,使違法者受到法律制裁,促進黨內監督和國家監督的有機統一,使反腐敗工作加快步入法治化軌道。
以更大的氣力、更高的標準、更扎實的作風,遼寧通過深化改革鞏固組織和制度創新成果。
“1+1>2”制度優勢
迅速轉化為治理效能
全省各級紀委監委全面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能,統籌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監督執紀和監察執法一體推進,統籌運用紀法“兩把尺子”,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堅持執紀必嚴,又堅持紀法協同,實事求是,精準科學。
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領導,實現依規治黨與依法治國、黨的紀律檢查與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全省各級黨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意識普遍增強,思想更加統一、領導更加有力、措施更加具體,有效促進了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借改革之機啃硬骨頭、除積弊、促規范,工作力量向一線傾斜,更聚焦主責主業。一環緊扣一環的改革措施,激活了反腐能量,改出了新氣象,改出了更強戰斗力,讓權威高效的制度優勢彰顯。
圍繞改革任務,聚焦改革目標,突出思維理念、體制機制、措施手段改革全要素跟進,遼寧注重紀律檢查、國家監察、內設機構改革一體化實施,堅持統籌謀劃、重點出擊、上下聯動、整體發力,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正實現從“物理移位”到“化學反應”的深度融合。
全省以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為契機,以改革補短板,以創新增優勢,哪個方面有短板就將改革“重錘”落到哪里,哪個領域有問題就將創新“靶向”聚焦到哪里,不斷推動反腐敗工作規范化、法治化,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干部,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實施監察,實現了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改革成效日益顯現。
2018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24365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0298人,移送司法機關647人,同比增長14.3%、6.6%、69.4%;采取留置措施489人,嚴肅查處了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1+1>2”的制度優勢迅速轉化為治理效能,改革成果在反腐敗斗爭實踐中得到充分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