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 羅榮
【摘 要】武漢新寫實主義女作家方方的中篇小說《惟妙惟肖的愛情》以惟妙惟肖二人的愛情婚姻為線索,描述了以歷史學退休老教授禾呈和他的兩個雙胞胎兒子、表姐雪青四人的日常生活狀態,呈現了知識分子在面臨社會環境變化時最真實的面孔,旨在讓當代知識分子去思考自己的文化定位和價值選擇,從而給新一代大學生——未來的知識分子提供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知識分子;分類;共性;根源;價值
中圖分類號:I247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8-0213-02
《惟妙惟肖的愛情》原載《花城》2014年第2期頭條,隨即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等眾多選刊紛紛以頭條或兩條隆重轉載推介。《惟妙惟肖的愛情》的第一部分:有關禾呈的故事。后面緊接著禾呈先生展開了六個部分:“惟妙和惟肖”“馬小珍的選擇”“我愿意幫她這個忙”“她要的也是你想要的”“惟妙離婚了”“惟肖也離婚了”。由此可見,本書的故事情節是以雙胞胎兄弟惟妙和惟肖的愛情婚姻為線索來推進的。這一場場虛無的愛情、功利的婚姻,以及一批批虛虛實實的知識分子,實質上是作者要對這個時代知識分子身上的弊病進行嚴正的拷問。
一、知識分子的分類
(一)亦實亦虛的知識分子
惟妙和禾呈就是這類。首先說惟妙,他好靜,喜讀書,連一家人去旅行都不忘和父親探討歷史。惟妙的生活似乎除了談古論今,別無他樣:他似乎對異性朋友以及婚姻生活并不向往,以至于果斷拒絕了馬小珍的感情;對事業毫無熱情,只是人盡其責罷了,根本不在乎學生的感受。盡管如此,但筆者認為惟妙在做學問方面確實很踏實,近似一個圣人,無欲無求。惟妙認為,“知識分子的歷史就是一部倒退史。無論從人格、能力還是思想,一段段歷史看過來,看到的全是退步”。惟妙把歷史看得通透,所以他是活得最淡定的一個,但這種淡定又近乎冷漠——親情、友情和愛情似乎都與他無關。如果說對學問的執著是惟妙踏實一面的話,那么亦虛的一面則表現為自尊心甚強的他終究還是抵御不了物質層面的誘惑。他想接受惟肖提供的國際旅行,卻言不由衷;在知情的情況下還幫惟肖高價購買學生論文,毫不顧忌對方因沒有論文畢不了業。
其次說禾呈。如果說惟妙是在看透歷史的真相后極力追求“圣人”般無欲無求的境界的話,那么禾呈則是不滿現狀卻又無能為力,在名與利的騷動下隨波逐流。禾呈其貌不揚、言語木訥,學習成績也一般,實屬平庸之輩。他接受了曾被繼父奸污的同班女同學做老婆,只是因為她的叔叔可以幫助自己留校,以滿足侄女做教授夫人的夢想。很顯然,禾呈很早就跌進了體制的大染缸,但他還用自命清高來掩飾自己缺少面對困難的勇氣,其骨子里實質上是懦弱無能、不思進取的,幾乎事事都要靠媳婦去沖鋒陷陣,甚至讓老婆去領導面前以死相逼來評職稱。談歷史,禾呈看似蠻在行的;談工作,他小心翼翼。可他普通話講不好,學生不愿意聽;就連他晝夜伏案的著作一本賣不出去。工作中,他怕得罪領導,惟肖要被雪青雇為司機,他不敢爽快地答應,因為他顧慮到學校領導是否會不高興。個人認為,知識分子該有的學識、清高與果敢似乎與他毫無關系。這樣的禾呈卻保留了某些文人附庸風雅的作風:在家有老婆坐鎮的情況下,還是會情不自禁地表達出對表姐雪青的傾慕。所以,自命清高的禾呈骨子里仍是穿長衫的舊式知識分子。
(二)徒有虛名的知識分子
惟妙雖有些貪戀物質,卻算得上知識淵博,好歹也有個博士文憑支撐身價;禾呈雖軟弱無能,卻也勉強算得上是個老實巴交的知識分子。而徒有虛名的知識分子可稱得上雖無什么學問,卻總能利用機巧和權柄把自己偽裝成一副大學者的模樣,進而在教育界呼風喚雨。表姐雪青和惟肖就是這樣。他們喜歡鉆體制的空子,只要動動小心思,就能賺得個盆滿缽滿,但她對此還不滿足,她要名利雙收:金融巨頭,公眾人物,學術大咖,缺一不可。雪青和惟肖都沒有讀大學,但卻能都能成為校方盛情邀請的博士生導師,這不得不讓人感到詫異。禾呈拼死想要的教授頭銜,他倆卻唾手可得。他們主張人應該順勢,和時代互為欣賞,摒棄守舊。但他們所推崇的成功的黃金法則是:送票子、送房子、送車子、送女人、送好處。這和《人民的名義》里面的祁同偉、趙立春很是相像。惟肖本就不是個安分的家伙:去學校穿名牌擺闊、高考時把準考證扔馬桶。這樣一個厭學之徒,在表姑雪青的影響下漸漸步入歪門邪道,最后為了捕獲成功的光環,還不惜拋妻棄子。這種人即使用權柄買來了學歷,最終也還是遮不住那顆藏在暗處的粗鄙的靈魂。
二、兩類知識分子的共性
(一)對知識的輕薄
這些人既無做學問的稟賦,也無做學問的態度。比如禾呈明知自己的一口普通話不受學生待見,卻不加改進。他自以為自己做學問很深刻,沒想到辛辛苦苦寫的書沒人買,免費送人也無人愿收。他對知識的渴求,不是因為他對專業有熱情,而是對前途有熱情。而在追求前途(評職稱)的過程中,種種丑態讓他非學問人的特點愈加明顯。禾呈的表姐雪青更是與學問不沾邊,倒有不少規矩和派頭,靠八面玲瓏獲得博導的頭銜。她的確是個復雜的人,是一個融艷俗和明媚于一身的女人。惟妙對知識的輕薄主要體現在他收了弟弟的重禮,幫弟弟買論文。所謂知識無價,他不僅違背了為人師的道德,更重要的是他將知識變成了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市井俗物。惟肖自己本身就徹徹底底不喜歡讀書,甚至高考逃考,步入社會之后,他更是學會了討好賣乖那一套,整個人簡直就是集媚骨和銅臭味于一身。
(二)對真愛的踐踏
禾呈自知一無所長,無法吸引女性,明知老婆身子被人侮辱過,卻還是裝作什么也不知道,稀里糊涂地讓老婆未婚先孕。這是一種“湊合式”的戀愛,禾呈不愿意花精力去尋找愛情。至于表姐雪青,被家人安排好的婚姻——沒去讀大學就嫁給了一個中學校長。小說沒有交代她與丈夫相處的細節,從其生活狀況看,估計也是湊合式過活。惟妙的婚姻更是荒唐可笑。他不喜歡對方,明知對方和自己結婚是為了留在城市,居然還娶了那個把他看作跳板的農村女人。他真把自己當成了救世主,能夠逆轉別人的命運。一場毫無感情的婚姻!所以妻子出軌,他不會產生強烈的背叛感。與其說他想做一個能夠改變別人命運的救世主,還不如說他的做法是一種對自身愛情不負責任的濫施同情。惟肖玩弄女人,甚至于挖哥哥墻角。也許得到馬小珍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又或許是對哥哥惟妙讀書“永樂派”卻什么也沒有的諷刺。他和前任女友分手,和馬小珍走結婚,到最后他又和女明星一起廝混,這一段段經歷不過是彰顯自己的有錢有勢。
(三)價值觀的詆毀
復旦大學的陳果教授曾說“知識分子當是社會的良心,如果我們的學校只是讓我們崇拜和效仿這些成功的人,不能激發起我們對偉大心靈的追求和敬意,那么我們就會失去靈魂的卓越,失去內心的精氣神,人格魅力也會越來越遠,我們可能就會變得grow rich, grow old,但不會有grow up,因為up是精神上的事。”小說中的這群人,是一群毫無目標與人生價值實現需求的偽知識分子。金錢、文憑、名聲,真情……他們究竟是為了什么,或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讀書“永樂派”除了自命清高外別無所長,他們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他們侃侃而談,自以為在事業上兢兢業業,可終究是為了一只飯碗;他們面對時代變化既不想隨波逐流又心有不甘的尷尬狀態和矛盾心理,往往更加劇了他們內心世界的虛偽。而讀書“臭屁派”反倒緊跟時代步伐,有名氣、有派頭、更有錢,宣揚自己才是時代的弄潮兒,從世俗的角度看,似乎滿足時代的需求,實質上是胸無點墨并為所欲為。
三、造成共性的根源
(一)社會根源
改革開放初期,市場經濟發展迅速,追逐物質利益成風,道德節操喪失,這就是故事展開的大背景。很多知識分子享受物欲帶來的快樂時,將那些曾經懷有深深敬意的東西拋至九霄云外。純潔的愛情與財富、名利等放在一起時,也顯得微不足道。不學無術的雪青竟成了校方盛情聘請的博導、而她麾下的惟肖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成功商人的形象代言人;而對學問尚存一絲興致的禾呈和惟妙,反倒被人嗤之以鼻。
(二)成長環境的影響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本中雪青和惟肖是一對好搭檔,可以說是沆瀣一氣、臭味相同。二人最看重的是錢,其次還看重名聲,一個小小的校車司機,在表姑雪青的指點之下,通過各種投機取巧,終于找到了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而惟妙則是在禾呈先生的影響之下,養成了安靜做學問的個性,然而受時代大環境的影響,他還是沒能完全抵得住物欲層面的誘惑,終究有晚節不保之感。
四、結語
作家方方將與禾呈先生相關的“知識分子”集中起來進行剖析,并對其靈魂進行深深地拷問。人們瘋狂地開展起“鉆空子”運動,大把撈鈔票,肆意追求享樂,而忘了給精神家園澆水施肥,活成一副行尸走肉。直至今天,文本中所反描寫的兩類知識分子還是大有人在,真的是可悲可嘆。這也警醒我們應該爭做社會的良心,學會grow up,不斷完善自己的心靈結構,不負知識分子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方方.惟妙惟肖的愛情,廣東:花城出版社,2014.
[2]何霞.“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度殘春”——解讀方方《惟妙惟肖的愛情》[J].名作欣賞,2015(03):10-12.
[3]劉盼盼.時代變遷下的人生、社會之痛——讀方方《惟妙惟肖的愛情》[J].名作欣賞,2015(15):113-114+126.
[4]何冬梅.論《惟妙惟肖的愛情》中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態[J].文學教育(下),2015(0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