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麗

5月28日—30日,第三屆海外院士青島行隆重啟幕。本次大會內容豐富,參會院士水平高、范圍廣,共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海內外院士參會。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主持。開幕式后,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王藝華,共同參加了青島國際院士港院士聯系網絡啟用儀式。為進一步改善教育基因,提高國際化水平,聘請蕭錦榮院士、弗蘭克·基什納院士和趙衍剛院士為“李滄區名譽校長”。
53位院士簽約進駐
據了解,本次院士大會取得豐碩的成果。在簽約院士方面,有53名院士簽約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其中包括許多著名的在業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院士專家。如澳大利亞科學技術與工程學院、印度國家科學院(外)、印度國家工程院(外)院士蘇雷什·巴爾加瓦,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卡塔琳娜·勒·布蘭柯等,專業領域涉及范圍廣,包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網絡信息、生物醫藥、藝術等高端新興領域。與此同時,青島國際院士港還與企業及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實現了與濟鋼集團、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行、廣州創顯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等96家企業及4家金融機構的簽約或達成合作意向。在高校及科研機構方面,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法蘭西建筑科學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12所高校和11所科研院所簽約或達成合作意向。
此外,本次大會所產生的輻射效應同樣顯著,在大會上,青島國際院士港順勢啟動的院士聯系網絡,致力于打造全球頂尖院士溝通交流的“根據地”,通過聯系全世界的院士,探索與海內外院士多樣化的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匯聚院士資源,建立以項目合作為導向的聯合攻關機制,逐步推動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國際院士聯系網絡。
三年耕耘終顯成效
本次海外院士青島行活動,還有幾個鮮明的特色:共有12名青年科學院院士出席活動,參會院士平均年齡降至57歲,較上一屆61.5歲明顯降低;通過實地觀摩與考察,與會院士對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有了強烈的意愿,海外高端人才引進渠道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拓寬;同步開展的科研成果推介活動有效促進了“雙招雙引”和“政產學研金服用”無縫對接,促進科研和成果轉化多國家、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這些,都證明了在三年的辛勤耕耘下,青島國際院士港展現出包容、創新、融合、國際化的發展路徑,以青島國際院士港為核心,以院士引領為鮮明特色的高端科技創新產業化平臺釋放出了強大新動能。
青島國際院士港之所以能實現整合全球創新要素的功用,是因為它有三年的深厚累積。有數字顯示,前兩屆海外院士青島行活動,院士港累計簽約引進21個國家的108名院士。今年,參會院士水平高、范圍廣的特點繼續凸顯,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海內外院士參加,并實現了對日本、西班牙、希臘等國家院士邀請的突破。
經過三年悉心培育,目前,已有32個院士項目落地,13個項目產出42種產品。其中,何滿潮院士團隊的NPR新材料智能化生產線,張東曉院士團隊的新型自懸浮高強度支撐劑項目,帕克院士團隊的原位成纖納米新材料等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此外,陳璞院士團隊的小核酸精準醫療產品,西拉姆院士團隊的納米防霧霾紗窗、納米防霧霾口罩、納米靜電紡絲設備,司馬金院士團隊、卡巴尼辛院士團隊的深遠海機器人等海洋設備也都已經進入實驗和量產階段。據統計,2018年院士港各功能板塊實現產值突破100億元、綜合稅收突破10億元。
以青島國際院士港為核心,以院士引領為鮮明特色的高端科技創新產業化平臺釋放出強大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