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平
很多人都格外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膽固醇指標,化驗單上沒有發現“箭頭”就覺得安然無事。其實,相對于一般人群,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經發生過心梗、腦卒中的患者,血脂目標值要求更為嚴格。
化驗單上的正常值是正常人的正常值,有病的人就不能按這個標準了。想想這也是有道理的。你在化驗單血脂正常的情況下還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那這個值對你(病人)來說是不是就高了?是不是還需要降低呢?而且,實際研究也證實,把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又被稱為“壞膽固醇”)降得低一些,能夠延緩、阻止、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比如,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2.0mmol/L,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才能停止進展;再低一點,降到1.8mmol/L以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才可能發生逆轉(減輕、縮小)。
所以,血脂(LDL-c)高不高不能單以化驗單上的正常值為判斷標準,而是要考慮所患疾病、個人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等。臨床證明,心血管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把血脂控制在一定的低水平,就可以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所以,不同疾病的血脂要求是有標準的,這個目標值不是血脂化驗單上的正常值。
對于已經患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比如患有冠心病、腦缺血、腦卒中(缺血性、出血性)或者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就要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
對于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要求降到2.6mmol/L以下,如果數病并存,就應該進一步降低到1.8mmol/L以下。
如果沒有患病,那就要看危險因素多少。除了血膽固醇,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又被稱為“好膽固醇”)低,以及男性≥45歲、女性≥55歲。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本身就高(沒達到高危水平),有2項危險因素就是中危;就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但3項危險因素都具備,也是中危。
此外,對于55歲以下的中年輕人,還要看看余下的生命歷程中患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風險。如具備以下2項或以上高危因素,就是高危:
1.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也就是二級高血壓的水平);
2.非高密度脂蛋白≥5.2mmol/L(等于總膽固醇值減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mmol/L;
4.體重指數(BMI,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28;
5.吸煙。
對照一下現在多數年輕人的情況,估計很多人都是高危了。這些人就要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這樣才能保護心血管健康。
另外再多一句嘴,戒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