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榮
【摘要】文化自信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肯定與發揚,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引領性思想。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堅定不移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就是要培養群眾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就是要逐步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讓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就是要激發內心的責任擔當,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關鍵詞】文化自信 中國夢 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四個自信”不動搖,繼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推進。這不僅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自信的深刻理解,更反映出文化自信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引領性思想。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源于本民族深厚悠遠的文化積淀,成長于中國偉大的革命征程和改革發展事業,有著既深厚又鮮活的生命力,有著對傳統的繼承,也有著順應時代潮流的革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薪火相繼,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灌注在每個有理想有擔當的中國人心中。例如,我們有以和為貴、和平共處的儒家氣質,也有鐵骨錚錚、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我們有生于憂患、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也有革故鼎新、別出心裁的創新精神;我們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也有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奮斗。又如,我們現在治國理政的思想淵源也有許多來自古老的傳統文化:“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的敬民思想,“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的政治理念,“公生明,廉生威”的廉政思想,“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的法治精神,等等。這些深厚的文化積淀是我們民族發展的根基,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浸潤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氣質。對于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其現實價值,并積極使其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揮引領性作用。
當然,對于傳統文化應該細心鑒別、有選擇地揚棄,并且要與時俱進。事實上,從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一路走來的傳統文化,伴隨著中國的發展,逐漸產生了薪火相繼的革命文化和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這都是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繼承和發展。它們的精神內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同時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改造與升華,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烙上了具有明顯新時代特征的烙印。我們的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于其旺盛頑強的生命力,源于我們敢于也善于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
培養群眾努力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源泉。文化自信的主體不應該是少數階層或者少數群體,只有人民群眾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構建者與檢驗者。因此,只有廣泛調動人民群眾,文化自信才能獲得最廣泛的力量來源與最堅定的后盾支撐。
在現有條件下,我們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手段提升廣大群眾的文化自信,引導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創造盡可能豐富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群眾真正有所受益,在現實生活中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與優越性,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感與信心。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它不僅對我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對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從總體上來說,我們目前的文化現狀與經濟的發展壯大仍然不相匹配,我們迫切需要提升文化軟實力,真正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所以,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運用多種方式和途徑,逐步提升國家的文化力量,時刻保持文化自信,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影響力提升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要在讓世界了解我們的同時逐步塑造與提升大國形象。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信心,適時交流,用多種方式傳播并展現中華文明的風采。近年來,在積極的文化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對外文化交流項目日益增多,大型國際文化活動、節日慶典、比賽層出不窮,影視、文化貿易活動等有序開展,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陸續開設,都說明中華文化正逐漸揭開自己在世界舞臺上的面紗,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也在逐步的提升。
當然,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中國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系。在網絡信息化時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交流的便捷,各種文化思潮紛至沓來,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文化的多樣性與社會思潮的多元化更要求我們必須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持主流意識形態,自覺抵制西方錯誤思潮的影響,盡力將資本主義的一些腐朽思想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對社會的沖擊力降到最低。同時,在信息化時代,文化的交流互動、相互交織雜糅又要求我們對外來文化要批判地接受、有選擇地運用。
文化是一個國家得以長久穩定發展的靈魂,如果沒有文化的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失去了精神動力。事實證明,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績。改革開放使古老的中國煥發出勃勃生機,各個領域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前景。這也說明經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社會主義文化是真正適合中國現狀并體現社會前進方向的先進文化。
文化自信是加速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支撐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奮斗的精神根基。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與中國大國地位的逐漸顯現,我們更需要自覺地保有內心的文化方向,同時懷有深沉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切實用行動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增進民族自豪感。因此,我們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廣泛團結的民族向心力,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堅持作為中華文化主體的主人翁意識和擔當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實現。
(作者為石家莊鐵道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劉先春、張思源:《文化自信與中國夢的內在關系探析》,《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4年第6期。
②孟東方、王資博:《中國夢的內涵、結構與路徑優化》,《重慶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