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群星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農業和扶貧開發局,貴州 興義 562400)
我國的農業發展位于世界前列,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是國家必須注意的問題。關于農產品安全的管理有很多方面,本文將對種子市場監管做出分析。農作物種子的質量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倘若沒有質量優秀的種子,農作物可能會在生長過程中遭受病毒或者害蟲的侵襲。抵抗力較低的農作物會產出質量差的農產品,食用者可能會產生嘔吐等不良反應。甚至一些農戶為了經濟利益會給農作物噴灑農藥,農藥殘留于農作物之上,相對應的農產品也將受到農藥的感染。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加強種子市場監督極其重要?,F代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對食用品更加關注心,關注農產品安全問題是舉國上下都關注的熱點話題。
現在的農業市場發展迅速,為了吸引客戶,增加產品銷售量,較多新的農作物品種逐漸流入農業市場[1]。農作物種子的銷售者往往擔心自家店的種子品種沒有吸引力,擔心老牌種子不能抓住農戶的眼球,所以會引進很多新型品種的種子。因此,種子市場執法過程中,發現了農作物品種雜多的現象,使得農民選擇困難。
國家對于種子市場的監督力度越來越大,這種趨勢使人們看到了國家對種子市場的重視程度,從而造成更多的人員逐漸進入種子銷售行業。但是,這些人員往往沒有專業的農業銷售知識,不懂相關的農業法律,容易出現不懂法而犯法的行為,且會給農戶銷售錯誤的農作物種子。甚至在農戶詢問種子的具體用法時,這些人員傳遞錯誤的種子播種時間、管理方法,造成農作物的生產質量低下。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農業發展越來越壯大,農民對于農作物種子的要求也逐漸明確。但是,面對日新月異的種子市場,農民往往選擇困難,無法確定哪一種種子才是好種子。盲目跟風的農民不會在意種子的不合法、價格昂貴,直接購買那些看似優良的種子,甚至還會形成一種購買潮流,使更多的人爭相購買。此外,一些農民不考慮氣候、地理和農業市場等因素,盲目跟隨大眾。

圖1 2006—2010年我國部分農作物的銷售情況
由圖1可知,玉米、稻谷、小麥及蔬菜的銷量每年都居高不下,因此這些農作物種子的銷量也很高。面對農作物種子市場的大體走勢,部分農民可能不明白種子的種植條件等因素,或者是盲目跟隨其他地區的種子購買方向,導致出現購買的種子不適應本地環境而造成大面積的農作物壞死、農產品劣質及農民利益受損的嚴重現象[2]。例如,小麥適合南方的氣候,北方農民不能盲目根據農業市場的走向來購買小麥種子。同理,玉米比較適合北方環境,南方環境可能生長不出更高質量的玉米。
面對農業種子市場的諸多問題,國家出臺嚴厲的措施給予種子市場監管。大力度的監管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網鏈式的捕捉給不法銷售種子的人員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得他們有所收斂。但仍存在部分人員抱著僥幸心理,甚至改進了作弊的手段,讓監管人員查找不到證據給予處罰。
各個地區的農作物種子銷售要嚴格遵守相關經營法律法規,采取更多有利于農作物種子合法銷售的措施,能夠讓農民購買更加安全、更加有利潤的農作物種子。同時,國家也要嚴格檢查經營者銷售的農作物種子的質量。接收到農作物種子經營者的經營申請時,要及時安排相關人員進行種子檢測與審核,避免出現劣質種子銷售和店家作弊經營的現象。此外,國家相關部門要對農作物種子經營者所報送的材料進行嚴格把關,將材料中需要補充和注意的內容告訴經營者。國家部門還要及時地將生產經營許可證頒發給農作物種子經營者,能夠讓他們及時地帶證經營,做到合法銷售。同時,要與經營者簽訂相關協議,確保經營者的后續行為規范[3]。
國家要加強農作物種子經營者的法律觀念,及早避免經營者的不法行為,從思想上給予正確的指導,在合法的道路上進行農作物種子銷售。同時,國家可以對農作物種子經營者進行定期培訓,灌輸遵紀守法的正確理念,培養他們的銷售能力以及掌握農作物種子知識,避免銷售時出現胡亂講解的現象,從而導致農民盲目購買。加強農作物種子經營者的法律觀念和豐富其相關種子銷售知識,可以從整體上提高我國農業種子市場的經營水平。
國家不僅要加強對農作物種子經營者和種子市場的監管,還要對相關部門進行嚴格把關。可以積極鼓勵人們對種子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二度監察,采取民眾舉報制度,并保持通道暢通,便于群眾進行種子市場的監管,防止部門人員出現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同時,種子市場監管人員也要按時對種子市場的發展和變化進行分析研究,以便采取更合適的市場監管措施。

圖2 2007—2015年我國農作物種子行業市場規模
由圖2可知,2007—2015年我國農作物種子行業市場規模逐漸增強,且增長速度逐漸加快。種子市場監管人員要分析局勢,順應市場發展走向,避免采取與種子市場發展規律相違背的措施,甚至給農民的購買傾向做出錯誤的引導。
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對農產品的質量越發關注。通過加強農作物種子的監管來直接保證農作物的生長,間接保證農作物種子市場的合理發展以及農業生產用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