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元曠 張寶英
(1.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2.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31)
平樂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東南部,地處東經110°34′~111°02′、北緯24°16′~24°53′,區域面積1 893.14 km2。平樂縣轄10個鄉鎮134個行政村,2018年末總人口46.19多萬,其中農業人口38.74萬,耕地面積20 720 hm2(其中水田面積13 640 hm2),果園30 920 hm2,農民人均純收入13 724元。
平樂縣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短夏長,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在310 d以上。一直以來,平樂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發展,構建了以糧食、月柿、柑橘、板栗、馬蹄(荸薺)和淮山等為主的農業現代種植業產業格局。
1978年,平樂縣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柑橘基地縣,在各級業務部門的不斷努力下,平樂縣柑橘生產獲得了新的突破。桂林市柑橘生產從1978年的4 300 hm2、205×105kg發展至1995年的4.3萬hm2、3 971×105kg。17年間,柑橘種植面積增加了10倍,產量增加了19.3倍。經過20年的發展,桂林市已成為全國柑橘生產大市、全國重要的柑橘生產基地,使桂林果農逐漸走向富裕的道路[1]。平樂縣為桂林市的柑橘主要生產地[2],柑橘種植地主要分布在源頭、沙子、平樂鎮、青龍、張家和二塘等鄉鎮。2005年,平樂縣柑橘種植面積達9 333 hm2,產量2 200×105kg,產值3.7億元,農民人均柑橘種植純收入達710元,占平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8%。柑橘產業已成為平樂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05年后,柑橘黃龍病在平樂縣迅速蔓延,對平樂縣柑橘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沙子、二塘等柑橘種植大鎮受到毀滅性打擊,柑橘種植面積減少90%。截至2009年,平樂縣累計砍除病樹587.5萬株,折合減少面積4 899 hm2,椪柑、橙類(甜橙、臍橙、夏橙)等感病品種種植面積持續減少,平樂縣柑橘種植面積減少至3 333 hm2,柑橘黃龍病蔓延的嚴峻態勢得到及時控制。2010年后,受國內外市場價格的影響,砂糖橘、茂谷柑、早熟溫州蜜柑價格上揚,縣內砂糖橘、茂谷柑等種植面積迅速擴增,早熟溫州蜜柑面積亦有小幅增長,柑橘產業再次得到發展。
2013年,平樂縣柑橘種植總面積5 666 hm2,其中投產面積5 333 hm2,柑橘總產量1 270×105kg。其中,砂糖橘、茂谷柑等種植面積迅速擴增。同年,砂糖橘種植面積1 923 hm2,比2012年增加396 hm2,增長25.9%,其中投產面積1 400 hm2,年產量530×105kg;早熟溫州蜜柑面積亦有小幅增長,全年種植面積2 387 hm2,比2012年增加155 hm2,其中投產面積1 883 hm2;年產量750×105kg。
由表1得知,2014—2018年,平樂縣柑橘種植面積平均每年增加1 026 hm2。其中,2014—2015年平樂縣柑橘種植面積增加較為緩慢,2016—2018年平樂縣柑橘種植面積增加尤為迅速,幅度較大,高達2 466 hm2。現在,各鄉鎮主要種植品種為砂糖橘、南豐蜜桔、溫州蜜柑、臍橙和夏橙[3],其中砂糖橘可以覆膜保果,所以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
這幾年,隨著柑橘品種結構的不斷完善,現在早熟品種占16%,中熟品種占50%,晚熟品種占34%。早熟品種以早熟溫州蜜柑為代表,中熟品種以臍橙、南豐蜜桔、椪柑為主,夏橙、砂糖橘、馬水桔是晚熟品種的代表[3]。

表1 2014—2018年平樂縣柑橘種植和收入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2014—2018年平樂縣柑橘年產量在逐步上升,平均每年增加202.45×105kg。其中,2017—2018年平樂縣柑橘產量增加269.93×105kg,主要是因為早期的果園開始掛果,而且經過這幾年政府對柑橘技術培訓的重視,“三避”、水肥一體化等技術逐漸普及,廣大果農能較好地掌握柑橘生產、管理技術。
隨著柑橘產量的增加,產值也在不斷上升,農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從2014年的900元提升至2018年的1 500元。由圖1可以看出,平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7.2%增加至24.1%,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圖1 2014—2018年平樂縣柑橘產業收入占農戶人均年收入的百分比
目前,我國對鮮活農產品的貯藏保鮮技術有了突破性研究進展,新的水果品種不斷緩季涌現,并且一個季節內出現了各種不同季節的水果,讓消費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增強了消費者的選擇靈活性,削減了消費者對柑橘鮮果的依賴性[2]。
果農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與時代脫節,產業發展沒有固定的生產技術規范和生產模式,以農戶散種經營為主,建園規劃不合理,缺乏完善的生產設備,栽培管理技術不成熟,技術規范不完善,包括修剪、病蟲防治、施肥與地力管理等方面,導致農產品的質量、產量有所降低。
柑橘黃龍病在平樂縣蔓延,對平樂縣柑橘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打擊。這主要是因為椪柑、橙類(甜橙、臍橙、夏橙)等感病品種種植面積持續減少,沙子、二塘等柑橘種植面積減少,零星存在的感病樹沒有及時被挖除銷毀,苗木市場監管不力和縣內仍有一些非法育苗點,帶病的柑橘苗木在縣內流傳渠道較多;黃龍病雖然在政府的治理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這種病還是沒有完全消除,對柑橘的生長依然充滿威脅[4]。許多果農仍存在懼怕黃龍病的心理,擔心黃龍病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病害,一旦出現這種病害,會給他們帶來嚴重的損失,影響經濟收入,致使柑橘產業的發展受到影響。
如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上,柑橘產業的競爭仍然非常激烈,所以生產廠家十分重視柑橘商品化處理。柑橘商品化處理和柑橘生產需要齊頭并進,但是平樂縣沒有注重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平樂縣柑橘產業的發展。要想提高平樂縣柑橘產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競爭優勢,在柑橘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柑橘的產量、質量及外觀品質[1]。
部分企業和果農對品牌創建缺乏足夠的認識,品牌意識不強,品牌的作用不被重視,柑橘產品優質而沒有優價,導致平樂縣柑橘品牌市場知名度及美譽度不高[5]。
通過30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平樂縣得出了一套滿足平樂縣柑橘產業發展、能適應市場規律的生產經營模式。一是以國有源頭農場為龍頭企業,采取“企業+經營戶”的發展方式,將源頭農場的經營理念及管理技術輻射周邊鄉鎮及全縣[6]。二是農民憑借多年的種植經驗能快速接受生產新技術,配備技術過硬、素質高的服務團隊。三是大力提倡并實施“分期收購,分級包裝,分級銷售,加大加工,加大出口”的經營理念,提出新的要求以及符合市規律的經營路線,使平樂縣柑橘產業得到發展。四是包裝材料有待改善,從以前的竹簍裸果進市,逐漸向精美紙箱、塑料筐套膜上市的良好商品形象轉變[3]。以上均為平樂縣柑橘產業做好、做強、做優、做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今后,技術人員應更深一步研究柑橘鮮果保鮮技術,達到延長鮮果市場持有期的成效。還要縮短時令水果產出季節存在的差異,滿足市場需求,形成柑橘鮮果季產年銷的新局面。
利用氣候、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市場價格好、銷路好的砂糖橘、茂谷柑、早熟溫州蜜柑等品種。要充分利用早熟柑橘的優勢、市場份額的優勢、規模優勢和較成熟的生產技術基礎優勢,有計劃、有步驟、劃區域引導搞好品種更新換代工作。
學習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加強柑橘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成果轉化,著重推進技術創新,加快柑橘先進技術示范推廣。要以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招納技術骨干人員,學習先進技術,培養出一支柑橘產業發展技術隊伍,努力為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結合源頭農場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和市場營銷經驗,加強種植管理等。鼓勵、支持建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組建柑橘生產合作社,實現一村一社統一管理、統一經營。依托源頭農場的管理模式和技術優勢,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形成一個統一整體的管理體系。
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教導果農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術,使他們成為懂技術、會管理、會經營的種植人員。
利用現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肥,改善普遍存在的土壤嚴重偏酸性、果樹缺素癥狀凸顯等問題。還要擴大生態種植面積,鼓勵果農應用“豬—沼—果”生產模式,以有效提高柑橘品質[4]。
縣財政每年要預算一定的柑橘黃龍病綜防專項資金,用于柑橘黃龍病綜防工作,以確保柑橘產業健康發展[7]。同時,平樂縣應出臺恢復柑橘發展扶持政策,鼓勵廣大農戶發展柑橘種植業,并給予一定的產業補助。
不斷優化柑橘產品的保鮮、儲藏、加工等手段,改變平樂縣柑橘產品的季節性和區域性特點[5],改善生產時間、空間集中和消費時間、空間分散的矛盾。還要將柑橘產業的發展重點放在產品深加工企業上,降低產品的市場負荷,柑橘產業的發展才會有新的突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