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紅釗

【摘 要】:目的:探究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手術及手法復位治療的臨床療效差異。方法:從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手法復位治療,實驗組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在治療一段時間之后分析比較兩個小組患者的Krimmer評分、掌傾角、尺偏角和患病位置的愈合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半年、一年、兩年之后的優良率分別為76%、84%、9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70%和80%;兩個小組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之后的掌傾角、尺偏角都有所提升,且實驗組患者的掌傾角、尺偏角提升程度要比對照組高;實驗組患者 骨折臨床愈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結論:復位固定是當前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最有效方法,通過采取這種方式能夠提升患者的掌傾角、尺偏角和臨床愈合率。因此,在臨床角度上需要將手法復位治療方式作為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治療的主要方式。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手術治療;手法復位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1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創傷,具體是指 橈骨遠端骨關節面上2cm-3cm內的骨折,這類骨折占據全身骨折的6.7%比例,常見于老年婦女。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病因一般表現為外界間接暴力。在臨床醫學角度關于是選擇手術方式還是選擇手法復位方式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存在較多的爭議。為此,文章選擇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分別分析手術治療和手法復位治療在 橈骨遠端骨折方面的治療療效,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性有14例,女性有36例,年齡在18-80歲,平均年齡為45.5±12.4歲;實驗組男性有15例,女性有35例,年齡在17-80歲,平均年齡為45.5±10.4歲,兩個小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不具備統計學研究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手術方式予以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切開復位T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患者采取仰臥的按時,手臂被麻醉處理,充分暴露患者的骨折情況,在直視下對患者進行復位,并在治療的過程中應用松質骨螺釘、T型鋼板來進行固定處理。在骨折出現碎裂塌陷的時候則是需要及時取異體進行植骨處理,實現對患者傷口的及時填充。將支架縮短處理之后放置在前臂中下段和第二掌骨的位置上,確定進釘點之后切出小的切口,在模具的引導下將支架 固定釘放置在距離第二掌骨的三分之一位置上,安裝連接桿,在電動氣壓的作用下來進行術后止血。
實驗組患者采取手法復位加石膏外固定處理,手法復位反復根骨折的不同類型來選擇相應的方式,具體包含以下幾種:①伸直型。伸直型的骨折復位治療需要囑托緩和仰臥在硬板床上,肩膀向外展開90度的角度,一個手握住患者的拇指,另外一個手握住患者的其他手指,沿著臂向遠端牽引。在充分牽引之后,手術者雙手握住患者的側手腕,用力按壓,緩慢放松牽引。②屈曲型。這種類型的操作原則和伸直類型的操作原則保持在一致的狀態,但是復位方向相反。
1.3 評價標準和觀察指標
Krimmer評價標準如下:優秀的評價指標是患者骨折愈合程度良好,沒有出現畸形癥狀,手腕關節功能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疼痛。良好的判定標準是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沒有出現畸形的情況,功能基本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中的判定標準是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出現了輕微的畸形和功能障礙。較差的判定標準是患者外形畸形比較明顯,腕關節存在功能障礙和疼痛。比較分析兩個小組患者的Krimmer評分、掌傾角、尺偏角和患病位置的愈合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成員數據均采用專業的統計學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應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表示,應用X2進行檢驗,在p<0.05的時候說明兩個小組的比對差異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Krimmer評分
根據兩組患者的Krimmer評分發現實驗組患者治療半年、一年、兩年之后的優良率分別為76%、84%、9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70%和80%,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掌傾角、尺偏角測量結果比較
根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掌傾角、尺偏角測量結果發現,兩個小組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之后的掌傾角、尺偏角都有所提升,且實驗組患者的掌傾角、尺偏角提升程度要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2.3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比較情況如表一所示,根據表一發現,在經過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 骨折臨床愈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3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常見骨科疾病,導致這類疾病的原因比較復雜,多數與患者的職業和年齡存在關聯。臨床上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主要方式是手術治療和手法復位治療。在采取不同治療方式之后發現,實驗組患者(手法復位治療)治療半年、一年、兩年之后的優良率分別為76%、84%、90%,顯著高于對照組(手術治療)的60%、70%和80%;兩個小組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之后的掌傾角、尺偏角都有所提升,且實驗組患者的掌傾角、尺偏角提升程度要比對照組高;實驗組患者 骨折臨床愈合率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結論:復位固定是當前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最有效方法,通過采取這種方式能夠提升患者的掌傾角、尺偏角和臨床愈合率。因此,在臨床角度上需要將手法復位治療方式作為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治療的主要方式。
參考文獻
張華, 鄧強新. 特定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手術及手法復位治療后的遠期療效對比[J]. 中國老年學雜志, v.30(12):1735-1736.
王能兵. 46例橈骨遠端骨折手術及手法復位療效分析[J].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4(8):831-832.
周慶華, 韓文劍, 溫啟強. 特定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手術及手法復位治療后的遠期效果對比[J]. 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2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