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天慧
【關鍵詞】糖尿病足,病因,預防,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1 概念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動脈病變和局部神經異常所致的足部感染、潰瘍或深層組織破壞.(WHO定義)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致殘性和致死性很強,根據 WHO2003年的數據,全球大約有2億糖尿病患者作為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糖尿病在西方國家常與下肢截肢聯系在一起發病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對于年齡在65~74歲的患者,合并糖尿病使截肢風險增加了20倍,2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病程中會遭遇糖尿病足,33%的患者會因下肢缺血面臨截肢。[1]本文就臨床護理工作中對糖尿病足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
2 糖尿病足的病因
2.1.1 潰瘍
糖尿病患者的很多足部并發癥起自感覺性神經病變及輕度的自主與運動神經病變。其中感覺神經病變合并過高的機械應力,是引起足部潰瘍和感染的主要始動因素。炎癥與組織損害是一定程度的反復應力作用于一個特定的失去感覺的區域的結果。來自地面、鞋子或其他鄰近足趾的壓力或剪切力導致潰瘍形成,由于缺乏正常的神經保護機制,潰瘍常因骨突的存在而加重。[2]自主神經系統的病變造成皮膚正常排汗調節功能、皮膚溫度調節功能和血運調節能力喪失,導致局部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此外,正常排汗能力的喪失阻斷了局部組織的再水化,造成組織進一步破壞,使得深部組織更易于細菌定植。運動神經病變在糖尿病足的發病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足內在肌的攣縮造成典型的爪狀趾畸形。跖趾關節的過伸也被證明能夠直接增加跖骨頭下壓力,使得該部位更易形成潰瘍。近趾間關節屈曲造成突起的趾間關節背側與趾尖跖側形成潰瘍的風險增加,而血管病變又使得破壞的組織難以愈合。[3]
2.1.2 感染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導致皮膚軟組織破壞,造成外源細菌侵入。化學趨向性改變導致白細胞反應效率低下。此外,高血糖、氧分壓降低和營養不良等可共同引發組織水腫、酸積聚、高滲和低效無氧代謝。此類環境適合細菌生長,并阻礙了白細胞的功能。此外,血管疾病可造成抗生素運輸受限,進一步造成細菌清除效率降低,導致局部軟組織感染,甚至骨髓炎的形成。[4]
2.1.3 Charcot關節病
為漸進性的負重關節破壞性病變。神經創傷學說認為,失去痛覺和本體感覺后足部遭受反復的機械損傷或是單發的創傷會導致Charcot關節病變;神經血管學說認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發的病變區域血供增加導致骨骼吸收和強度減弱,進而,反復的創傷造成骨破壞與不穩定。[5]
2.1.4 足趾畸形
運動神經病變導致足內在肌的攣縮,造成典型的爪狀趾畸形。
3 糖尿病足的預防
3.1.1 加強足部檢查
糖尿病病人一旦確診,應堅持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足檢查,了解有無神經病變、血管病及肌肉骨骼病變等。[6]要詢問病人有無吸煙、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糖控制不良及之前有無足部疾患、胼胝成潰瘍形成等,如有并發癥,則應每季度檢查一次。并積極治療并發癥,去除危險因素。[7]
3.1.2 有效控制血糖
良好的控制血糖是減少糖尿病并發癥最有利的措施,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定期監測血糖、堅持長期適量的降糖藥治療,嚴格飲食控制和良好的運動療法。我們采用胰島素泵治療能及時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有利于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足。[7]
3.1.3積極預防足外傷
養成每天檢查足的習慣。囑患者戒煙,每天可用溫水泡腳,溫度不超過40℃,且浸泡時間不能過長。末梢循環遲鈍的患者不要使用熱水袋。正確修剪趾甲以及鞋襪的選擇,不要赤足行走、赤足穿鞋,穿鞋前檢查鞋內有無異物,正確處理雞眼,保持皮膚清潔、濕潤,防止干燥瘙癢,避免抓傷。
3.1.4 加強健康教育
有調查顯示,大部分病人對糖尿病足的概念不清楚,對足部沒有給予有效的護理。甚至沒有到醫院及時就診。故加強教育、提高病人的自我防護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2]所有糖尿病病人除控制好血糖外,均應接受足部護理以及如何預防糖尿病足的教育,包括增強糖尿病足的預防意識、識別感覺缺損和循環不足;避免足部損傷及足部傷口的護理等。并應爭取得到家庭、社會的支持。[8]
4 糖尿病的臨床護理
4.1.1 飲食護理:
口味宜淡,盡量采用低鈉飲食,防止高血壓的發生。一般每日限制食鹽在10g以內為好。切莫大量吃。大量吃可能造成血糖迅速升高,而高血糖持續時間長的話,則會加重胰島負擔。高血糖持續2個小時,加重高血糖的細胞毒作用,會使胰腺損傷、水腫等。
4.1.2 傷口護理:
對感染、潰瘍、壞疽部位的創面應根據情況做相應處理。及時對瘡面進行治療和清理,對于較為嚴重的潰瘍、壞疽,及時使用于氏糖疽康之類的良藥進行治療。[9]
4.1.3 心理護理:
護士和病人做好有效的溝通,給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措施。同病房患者之間可以分享自己的治療經驗,提高患者的認識度,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家屬也可以和病人做好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可攙扶患者下床活動,加強肢體的功能鍛煉,防止肌肉僵硬萎縮。
小結
糖尿病病足的預防與控制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患者一旦出現病足,在護理上一定要細心,預防感染以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就需要臨床護理人員的耐心細致的護理以及與臨床醫生的積極溝通,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糖尿病病足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周瑩霞,汪新等。糖尿病足的防治及護理研究的進展。上海護理,2002,5:46-47
甘俊麗.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護意識的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11):842844.
王愛紅,趙湜,李強,等.中國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調查及醫學經濟學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6):496499.
朱禧星.現代糖尿病學.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345-349.
文靜,劉敏.糖尿病足的護理進展.護理研究,2006,20(35):3199.
李小燕,宋民喜,徐琳.糖尿病足部病變的危險因素探討.海南醫學,2007,18(10):91.
謝麗芹,張連瑞,姜琳昭,等.糖尿病足的預防.哈爾濱醫藥,2006,26(1):35-36.
Egioton MT,Brown KR,Seabrook GR,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dressings for diabetic foot wounds.Ann Vasc Surg,2003,17:645.
許樟榮,敬華,糖尿病足國際臨床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