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喬雅妮
面對旗下老礦資源枯竭、開采成本高等問題,龍礦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煤炭去產能政策,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在對本部洼里煤礦、北皂煤礦和外部盤道煤業3對礦井關井閉坑過程中,分流安置員工4200多人,做到了隊伍不亂、精神不散、文化不斷、士氣不減,實現了企業5年來首次扭虧為盈。
堅持員工為本和問題導向,創新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載體和方式方法。圍繞“礦井去產能,員工最關心”的問題,在形勢任務教育的內容上,堅持“員工想了解什么,就宣講什么”,抓住員工需求的“興奮點”,直奔主題,講清講透;在教育時間上,利用班前班后會與員工面對面交流,簡短截說,每次不超過10分鐘;在宣教頻次上,把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一日一題,抽絲剝蠶、深入淺出,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在北皂煤礦去產能過程中,圍繞“當前形勢怎么看”“危中求機怎么辦”“聽聽上級怎么說”“看看別人怎么走”“衰老礦井怎么闖”“明確任務怎么干”等幾個方面小問題一日一講,既說明問題,又便于員工消化吸收,得到了員工的廣泛認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堅持超前疏導化解和針對性消除疑慮,做實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員工思想動態分析制度”,對員工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責任到人、限定時間,同員工溝通解決,確保“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應”,使員工的抵觸情緒和畏難心理得到及時舒緩和化解。針對有員工擔心在人員分流中暗箱操作的問題,集團公司和礦進一步完善礦區兩級民主管理體系,健全以職代會為基本載體的四級公開網絡。凡是礦井重大問題,一律堅持由礦職代會審議通過;礦井人員安置分流、外出創業等相關規定,均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公開,做到公開透明、員工滿意。
把網上思想輿論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通過微信、網上論壇等途徑暢通思想表達渠道和利益表達機制,及時回應干部和群眾的思想關切。龍礦集團在去產能期間開通了網上“民情通道”,對員工提出的問題及時予以回復,抓好正面引導和輿情疏導化解工作。集團公司注重發揮新聞監督作用,對員工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實行全過程監督,公司電視臺、《龍礦集團報》公開刊登國家去產能政策、規定要求和集團公司相關決策等,全過程公布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及其結果,保證員工政策清、思想通、情緒穩。
宣傳好去產能的頂層設計方案,用美好藍圖鼓舞人心,用戰略安排催人奮進。圍繞集團公司對去產能礦井的人員分流安置方案、關井閉坑礦井綜合利用方案等各項戰略安排進行宣傳,讓員工掌握政策,心中有底。例如,北皂煤礦在去產能過程中,實施“四個一批、八個去向”的人員安置方案。
“四個一批”是指自然減員一批、依法清退一批、外出創業一批、自謀生路一批;“八個去向”,一是集團內部雙向選擇,內部安置、轉崗分流;二是通過承攬集團內部外部開發單位工程,對外開發、轉型轉產;三是鼓勵職工自主創業等等八個分流方向。龍礦集團采取視頻、圖文介紹、發放調查表和組織轉崗人員談體會等形式,集中向廣大員工及員工家屬宣講政策,讓員工明白政策、知道去向,根據自己和家庭情況自主選擇,實現平衡有序流動。
宣傳好外部開發創業的成功典型和先進事跡,鼓舞人、感召人。組織專兼職通訊員深入外部開發單位開展聯合采訪,實地采訪展示龍礦集團對外開發、轉型發展的亮點和廣大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閃光點,激勵員工走出去進行二次創業。北皂煤礦在去產能時,成立對外開發項目部,組織職工到龍礦本部以外礦井承攬工作面安撤工程,廣開創收渠道。聯合采訪團深入北皂煤礦對外項目部,組織基層區隊長、班組長、員工代表進行座談,從多角度挖掘和反映對外開發的成功經驗和員工創業奉獻的感人事跡,同時走近外部開發的員工和家庭,講述創業者故事,通過企業內部電視臺、報紙、官微等進行宣傳,使更多員工看到了希望,堅定了走出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宣傳組織好員工安全生產技能知識培訓,為員工轉崗分流助力。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為員工隊伍流動、人員轉崗分流提供安全與技術支持。一是嚴格落實各類培訓計劃,突出抓好轉崗人員的業務培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確保員工素質滿足實際需求。二是開展“素質提升工程”,加大對各級管理人員和員工應知應會、操作技能培訓考核力度,將培訓考核結果與收入掛鉤,激發員工學業務、提技能、保安全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促進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三是拓展教育培訓渠道,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鼓勵各專業員工鉆研業務、崗位成才,爭做學習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保證了去產能期間安全生產經營的順利平穩推進。

山能龍礦龍泰熱電公司黨員走進敬老院,敬老愛老過端午(攝影/蓋文靜)
以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尊嚴文化建設,倡導“快樂工作、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為關井員工解除后顧之憂,讓外出創業的員工有奔頭、有希望。
以“忠員工之事、解員工之難、暖員工之心”為宗旨,針對去產能引發的各種疑惑,及時開展勞動爭議調解、法律援助、困難幫扶等工作,解除去產能員工的實際困難;針對外出創業員工家庭的“空巢老人”,推行“虛擬社區”“代理兒女”等做法,為留守老人送醫療、送家政服務,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文化娛樂活動;針對困難員工家庭,實行“網格化”管理服務,開展幫扶走訪活動,成立志愿者服務隊,通過入戶走訪、分類幫扶,加大對低保員工、困難員工、留守家庭、孤寡老人救助力度,得到對外開發員工和廣大離退休人員的肯定和支持。
針對困難員工和弱勢群體,充分發揮扶貧解困基金、員工互助互濟基金和員工補充保險的作用,救助困難員工和寒門學子,在全礦區營造了文明祥和、安居樂業、人心思進的良好環境。同時,圍繞關井離礦的員工隊伍的創業情況、安置員工的生活情況、關閉礦井的資產盤活情況等,加強后續宣傳和跟蹤報道,凸顯人文關懷,做到“人走茶不涼”“去產能不去動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