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寧
在書畫的圈子里待了幾年,認識了不少的名人、大師,也見到了不少初出茅廬的學徒、新人。學徒想要成為大師,大師想要名垂青史,而這一切,都要靠創作精美的作品來實現。一件精美的書畫藝術品,在創作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有精湛的技藝、豐富的經驗,更要將強烈的情感和自身的精神融入其中。技藝和經驗讓書畫作品獲得華美的外表,情感和精神則讓書畫作品擁有強大的靈魂。在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強大靈魂的作品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因為它們不僅美,而且美得有情有義,有骨氣,有神韻。這樣的作品,品讀起來,讓人心生萬千感慨,自己的靈魂,以這樣的作品為渠道,才能與創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書畫創作者的首要使命,是傳承文化。所謂傳承文化并非刻意為之,而是融于創作的過程之中。書畫創作者生長于中華文化的文化氛圍之中,追慕先賢,臨習古體,文化的血脈,便在這學習的過程中悄然延續。先賢的作品,便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品讀先輩的作品時,書畫創作者不僅要以欣賞者的眼光,去體味作品的美好,去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精神,更要以同是創作者的眼光,去解讀其表達情感和精神的方法,去學習其展示文化元素的技巧。然后將這些方法和技巧吸收、改進,用以表達自己的內心,這內心,同樣是在中華文化的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同樣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是師法古人,還是開拓創新,只要所表達的情感和精神,是誕生于中華文化之中的,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那么,創作出來的作品便是傳承中華文化的載體,傳承文化的腳步就不會停歇。
書畫圈子里每天討論的,以前是技術、師承,現在則是市場、聲望,卻很少有人談文化,談傳承。這是不可取的,雖說傳承文化不需刻意為之,但卻依然需要每個書畫創作者將其放在心中的首要位置。正如佛家所云,心中有佛,便能為善。心中有了傳承的信念,便不會被“名利”二字迷了心竅,筆下所寫所繪的,便是承載文化的佳作名篇。
學古法,創今法,全無一定法;將人心,比自心,都是中國心。書畫創作是一次漫長的旅途,載你前進的是法,而指引方向的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