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博
[摘? ? ? ?要]數字化時代下的藝術設計服務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并且滲透在各個領域之中,無論從生活的便捷程度還是視覺美感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從而推動了藝術設計的發展。
[關? 鍵? 詞]藝術設計;數字化;新媒體
一、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AI)的推廣,其與藝術的各個領域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例如關于各種藝術類型的APP使用、線上的網絡教育以及現在的人工智能教育讓許多人感受到技術的進步。還有移動支付手段的不斷完善和更新,大大地提高了支付的效率。數字化大數據時代是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標志。它從原先意義上的傳統設計變為現代化的模式,最終通過網絡以及其他的智能技術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表現效果和表現形式。同時數字化讓產品的商業價值和藝術設計的表現力完美融合,提升了新媒體下藝術設計平臺的高度。從虛擬設計到現實設計的應用與推廣,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相互結合,使高質量高效率的藝術設計以大眾化的形式進行著傳播。
二、數字科技與藝術相結合
藝術是一種關于美的設計,它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空間環境。藝術與科技的結合,硬件軟件更新的速度之快,使人們更加愿意去接受在科技下引領的藝術潮流。像當今的視覺傳達藝術不僅僅表現在書本、畫冊、雜志等紙質產品,更多的是在PC端,或是移動客戶端的推廣與應用。宣傳的方式像H5或是可視化的動態效果分析讓大眾更加直觀地感受產品的信息,從而實現更好更全面更有深度的推廣。但是在大數據環境的背景下,我們并沒有放棄傳統的優秀藝術設計,而是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像扎染、精雕、版刻等傳統的表現手法,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節省了煩瑣的傳統加工程序,用現代的技術將傳統的東西進行多元化再創作。現代的藝術在創作手法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新突破,比如在平面設計類的包裝設計,無論是從材質、樣式、便捷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視覺傳達設計,現在不僅僅給人視覺的沖擊和造型美感方面的設計,而是綜合考慮客戶的各方面需求,這樣就會加強作品在有美感的同時且具有實用性。
三、數字化下藝術的利弊
隨著現代設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數字化下的藝術設計的確對傳統設計有一定的沖擊,許多人們可能不愿意去繼承那些老舊的傳統工藝手法。有些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即使可以用現代科技來表現但韻味已相差甚遠。設計講究的是內涵的東西,是各種元素的疊加積累,將身邊的環境、文化因素也要融入其中,這樣設計的東西才能與之相匹配。傳統的工藝設計都是附有一定的情感在里面的,表達的是設計者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這期間一定是設計者經過反復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后所得的結果。藝術設計的傳承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缺失,但只要有其感情色彩在,有藝術的靈魂在,即使表現形式千變萬化但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深深地根植其中。
四、數字化設計與現代生活
現代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數字化的藝術設計,身邊隨處可見,可稱得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雖然告別了傳統藝術設計的束縛與不便,但是也呈現出新的問題。人們對數字化生活的依賴性愈發嚴重,比如公交車上、地鐵上的“低頭族”。人與人之間缺少了交流溝通,只是用簡短的文字去回應對方。數字化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這種趨勢將會一直延續、優化、更新,一直為更多的人更多的群體服務。通過人們的不斷探索與實踐以及對各種數據的分析已經將藝術設計走向一種高端與時尚,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生活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已經被其包裹和充斥著,同時也被“監視”著,像每日的閱讀數據都在“低頭族”不停的刷屏中產生,每日的購物數據都被我們日常實時使用的智能手機支付時產生。其實,在大數據下的數字媒體信息技術就是將數字化的信息愈發轉化為人類可感知的信息,這些信息通過新媒體時代下設計師的精心設計使它們更加煥發出活力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視覺感知的享受,也伴隨著信息的交互。
五、藝術設計的推廣與發展
藝術設計應該被廣泛地傳播,應該給更多的人更好的體驗,應該有更好的發展方向和用更多的媒介去推廣,應培養具有潛力的設計性人才。藝術設計也需要“引進來,走出去”,多去選擇性地借鑒優秀創意靈感和思路,再結合自己的創意去發展,使設計的作品內涵得到擴展。在這期間不僅提升了設計師的思維敏捷度和表達能力,也培養了設計師的工匠精神。藝術設計的傳播是無止境的,在任何一個角落都會有它的存在。小小的一個設計匯聚著設計師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合理的服務性功能。藝術設計的宗旨始終是以人為本,適應環境,適應自然,只有遵循這一宗旨,設計才能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何其興,張燾.淺談數字化時代的主流文化與前沿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