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阮清和
中國政法大學的?;找宰锨G紅為主色調,以白色為輔色,象征著崇尚自由與公平,?;罩邪麆?、天平、橄欖枝等元素,分別寓意懲惡揚善、公平正義、和諧生機,體現法大人“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圣潔”的莊嚴承諾。

中國政法大學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重鎮”,它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1952年11月23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北京政法學院”校名,周恩來總理簽發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令,任命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錢端升為學院院長。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
校訓,是大學精神和價值的集中體現。中國政法大學“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訓是政法精神的凝練表達,集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學精神和公共精神為一體。校訓中的“明法”,它不僅是對法科師生的要求,而是對所有政法人的要求?!懊鞣ā?,意味著要有法治信仰、法治理念、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其中法律人還要有法律職業技能和職業倫理。在政法大學,法學教育和法治氛圍很濃,入學誓詞是“我自愿獻身政法事業……揮法律之利劍,持正義之天平,除人間之邪惡,守政法之圣潔,積人文之底蘊,昌法治之文明?!?/p>
政法大學校園內塑有法鼎、法鏡,還有鐫刻著“法治天下”的石碑;有憲法大道、婚姻法小徑,還有鑲嵌著《世界人權宣言》全文的法治廣場……具有法治精神是法大人的特質。正是在“明法”校訓精神的激勵下,一代又一代法大人走向社會,在各行各業恪守信仰,踐行法治,為法治中國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一所高校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和道德情操。而理想信念則是立德樹人內在邏輯與建構原則的理論精髓和精神實質。中國政法大學將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崇高志向。通過開展“我的中國夢”系列主題黨日活動、主題教育和專家宣講報告、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通過參觀展覽、開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化學生對“四個自信”的認識,并在實踐、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你姓鞏,就得把我們都‘拱’起來?!边@是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瓦廠村村民對從中國政法大學走出去的“博士書記”鞏宸宇的一句玩笑話,也是對他扶貧工作的充分肯定。鞏宸宇是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專業博士生,在校期間,他自愿申請休學一年,去最高檢定點扶貧村掛職。
同學們獻身基層的熱情,得益于學校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鼓勵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學校連續多年舉辦“榜樣法大”“感動法大”等品牌活動,積極樹立學生典型,發揮榜樣示范引領作用,塑造大學生的價值共識。近5年來,學校已有1084名畢業生選擇去西部基層就業,有百余名學生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其中8人次榮立三等功。
近年來,學校加快推進本科生國際化培養,努力打造以高端國際合作為特色的國際交流模式,推進本科生國際交流的批量化和常態化,旨在提升學生國際化交流能力,豐富學生國際化經歷,培育學生國際化視野。
學校先后與53個國家和地區的258所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其中有實質合作的世界五百強高校占比60%。每年通過各類合作交流項目派出千余名師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聘請數百名長短期外國專家來校講學。
2008年建立的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是中國政府和歐盟在法學教育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學校從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學校培養國際型人才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2012年以來,學校先后在英國、羅馬尼亞、巴巴多斯、挪威共建立了4所海外孔子學院。

政法大學一角
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20多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幾乎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國家所有的立法活動,引領國家法學教育的創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時,學校多學科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人才培養的生力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5月3日視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指出,“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法治人才培養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笨倳浉叨瓤隙朔ㄖ稳瞬排囵B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并明確了培養“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要求,為中國政法大學的建設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