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小乾
很多人問,口腔潰瘍都與上火有關嗎?在中醫看來,發生口腔潰瘍的原因確實與“火”有關,但是這個“火”有虛實之分。
生活中,很多人都把口腔潰瘍當作上火的一種表現。其實,口腔長潰瘍不僅僅是“上火”那么簡單,要提醒的是警惕癌變。尤其是經久不愈、大而深的舌頭潰瘍,有可能是癌前病損,極易癌變。良性口腔潰瘍十分疼痛,而惡性口腔潰瘍早期疼痛不明顯,但發展卻非常迅速。
口腔潰瘍,是現代醫學的癥狀和病名,學名“口腔黏膜潰瘍”,說得通俗些就是口腔表面那層黏膜“破了個洞”。口腔潰瘍是口腔內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癥,就像傷風感冒一樣,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口腔潰瘍在中醫里分為“口瘡”(發生于唇內側、頰黏膜、前庭溝、軟腭等)和“舌瘡”(發生于舌頭、舌腹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記載有“口瘡”“口瘍”“口糜”(指潰瘍范圍較大、病情較重者)。
有些人只是偶然長一兩個口腔潰瘍,最多一星期就能愈合了。但是有些人的口腔潰瘍反反復復,長期不愈,西醫稱為“復發性口腔潰瘍”,常見于慢性胃腸道疾病、營養缺乏、免疫功能紊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還有些婦女口腔潰瘍伴隨月經而周期性發作。
很多人問,口腔潰瘍都與上火有關嗎?在中醫看來,發生口腔潰瘍的原因確實與“火”有關,但是這個“火”有虛實之分。實“火”包括兩種:一是飲食失節,嗜食辛辣煎炸肥甘或飲酒,導致脾胃積熱;二是思慮過度或情志不暢,氣郁化火,導致心火上炎。虛證包括三種:一是勞倦、久病導致脾胃虛弱、虛火內生;二是腎陰虧虛、陰虛火旺;三是腎陽虧虛、虛火浮越。后兩者都與久病體弱、勞傷過甚或房事不節等有關。

可見偶發的口腔潰瘍可能與一時的飲食、情緒有關,多屬“實火”,復發性的口腔潰瘍則大多與素體體質或者基礎疾病有關,多屬“虛火”。兩者病證相差甚遠,治療更是南轅北轍,切不可混為一談。口腔潰瘍按照證候分型,可分為以下幾類:
脾胃積熱:多與飲酒或過食辛辣煎炸有關,潰瘍周邊紅腫疼痛,多伴有口臭、口干、便秘,舌色紅,舌苔黃厚。
心火上炎:與精神因素有關,潰瘍多發于舌部,尤其是舌尖,伴有睡眠不安、夢多、小便短黃,舌尖紅。
脾胃虛弱:多伴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便秘等胃腸道疾病,潰瘍反復發作,瘡面反復不愈,瘡口下陷,伴有四肢倦怠、氣短懶言,舌淡,苔薄白。
腎陰虧虛:瘡面長期不愈,伴有咽痛口干、腰酸、耳鳴等,舌紅而少苔。
腎陽虧虛:瘡面長期不愈,伴有腰膝酸痛、肢冷畏寒,舌淡,苔薄白。


很多口腔潰瘍的患者都知道用點漱口水、喝點涼茶,有些能好,有些卻覺得治標不治本。說到底,還是中醫證候的問題。屬于“實火”的,喝點涼茶之類就能好,甚至不用藥,清淡飲食幾天自己就好了。但是,如果屬于“虛火”,往往喝涼茶能好一些,但是不喝又發作了。不少患者因為口腔潰瘍常常喝涼茶,弄得經常口淡、腹脹、大便不成形,但是口腔潰瘍還是反復發作。這其實就是錯把“虛火”當作“實火”來治,無異于“雪上加霜”,甚至“飲鴆止渴”了。簡單來說,長期的口腔潰瘍往往不僅僅是口腔問題,最好還是及時找醫生就診。
如果是“實火”,可選用大家熟悉的涼茶、清熱消炎寧、眾生丸等,同時注意清淡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如果是“虛火”,則需要找中醫醫生辨證論治、開具中藥處方。脾胃虛弱者需要補中益氣湯或理中湯加減,如果夾有濕熱的,還需要同時清化濕熱,常用半夏瀉心湯;腎陰虛者可以用知柏地黃湯,陰虛夾有濕熱者可用甘露飲;腎陽虛者可以用封髓丹、四逆湯等。

外治法則相對容易掌握:不管虛實寒熱,都可以用淡鹽水含漱,早晚一次,各15分鐘;同時可以在潰瘍表面涂上珍珠粉,或喉風散、西瓜霜噴霧劑等。虛證的口腔潰瘍還有一個妙招,就是用中藥吳茱萸適量,搗爛,用醋調成糊狀,熱敷足心(涌泉穴),這對潛降虛火療效甚佳。
要避免口腔潰瘍加重和復發,必須改正生活中的壞習慣。首先,保證情緒舒暢,睡眠充足,因為焦慮、擔憂、生氣等不良情緒以及過度勞累、熬夜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誘發口腔潰瘍。其次,少吃麻辣燙、紅油火鍋等“辣味”及煎炸油膩、海鮮等發物,戒煙少酒,保護消化道黏膜。最后,有慢性消化道疾病、月經失調、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治療基礎疾病的同時也有利于治療口腔潰瘍。出現口腔潰瘍時,不可因疼痛而不刷牙,起潰瘍期間仍要保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習慣,可用加鹽涼白開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防止因食物殘渣而加重繼發感染。
經久不愈、大而深的舌頭潰瘍,有可能是癌前病損,極易癌變,必要時要做活檢以明確診斷。良性口腔潰瘍是十分疼痛的,而惡性口腔潰瘍早期疼痛不明顯,但發展卻非常迅速。良性口腔潰瘍患者較少出現全身癥狀;惡性口腔潰瘍患者則相反,可出現發熱、頸部淋巴結腫大、食欲不振、消瘦、貧血、乏力等表現。此外,反復發作的、長期不愈的口腔潰瘍還可能是其他全身疾病的一種表現,應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