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文雪梅
母親已經滿頭銀發,可作為一名老黨員,她時刻不會忘記自己的職責,經常回到老家參加黨員生活會、繳納黨費。
我的母親是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也是名共產黨員,迄今已有幾十年黨齡。
我小時候,母親擔任村里的婦女主任。臨近“三八”婦女節,村里給幾位生活貧困的婦女買了節日慰問品——一盒護膚品和一條毛巾。在當時,這樣的禮物已經很不錯了,令很多人羨慕。村會計來家里告訴母親要送我們家一份節日慰問品。我暗自高興,但母親一臉嚴肅地對會計說:“這東西我不能要,給王妞家吧!”結果,那份禮品被窮得叮當響的王妞家領走了。事后,我埋怨母親:“還是婦女主任呢,連這么點權利都沒有,況且是村干部送咱的。”母親聽后,拍著我的腦袋說:“我是共產黨員,不能有特權作風。切記!”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黨員的崇高和偉大,也是第一次對母親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時,父親在外地工作,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落在了母親和年邁的奶奶肩膀上。母親為村里的事情忙得不可開交,雖然是“小女子”,卻干著“大男人”的事情。她從天蒙蒙亮,一直忙到熄燈,為了“大家”顧不上“小家”,家里洗衣做飯、照顧我們兄妹三人的事情大都落在了奶奶身上。
為此,父親也時常嗔怪母親:“你一個女人家,在家安安穩穩種莊稼看孩子就行,當什么村干部?瞎折騰!碰到好事情了全讓給別人家了,咱沒得一分利益!別干了!”每每這時,母親總是笑笑:“村里的工作本身就是為大家服務的,總得有人干吧,誰讓我是名共產黨員呢!俗話說得好‘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這個頭一定要帶好!”
母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當了幾十年的婦女主任,為了村上的事情,常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面對問題,敢于站出來為老百姓說實話、辦實事。為了帶領村里的百姓發家致富,大字不識幾個的母親帶頭養奶牛、種藥材、栽葡萄,鼓勵年輕人外出務工。她一心一意想著法子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這樣一來,母親自然贏得老百姓的良好口碑和尊重,就連村里那些惹不起的人在母親面前也畏懼三分。好多次,老百姓和鄉上的干部都推舉母親當村支書,母親都婉言謝絕了。大家知道,母親是想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隨著我們三個兒女長大成人,我們全家也搬到了城里居住。雖然母親早已退休,但偶爾還有村民來家里找母親幫忙。記得有一年,村里的德娃來家里,說母親當了一輩子婦女主任,認識領導多,讓母親給他家辦份低保。母親聽后,沉思了一會兒說:“低保是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你看你家住的是新房,騎的摩托車,一年光烤煙收入就不菲,這明明不符合條件的,找關系,那是不可能的,領導都知道我是很講原則的老黨員,你這不是給我出難題嗎?”母親的一席話說得德娃臉紅撲撲的,只好悻悻然離去。
如今,母親已經滿頭銀發,可是作為一名老黨員,她時刻不會忘記自己的職責,經常回到老家參加黨員生活會、繳納黨費。“七一”那天,我不經意間翻出母親當年的獎狀和證書,感慨萬千。我心里有個愿望,那就是我也要像母親一樣努力工作,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