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reenbiz網站7月30日文章,原題:中國推動國內垃圾循環利用的5點經驗當中國政府2018年1月開始執行垃圾進口禁令時,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對此感到意外。其實過去10年,中國政府一直在釋放有關垃圾進口以及國內垃圾回收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的信號。
早在2000年,中國的8個城市被選為垃圾回收計劃的試點城市,以研究最有效的回收方式。今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顯示出中國對發展國內垃圾回收計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重視。
讓有價值的商品在供應鏈中循環是樁好生意。上海只是開始;未來幾年更多城市以及商業機會將會出現,這主要是以下有利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
1.市場全面參與:在優惠政策和數千億美元的支持下,供應設備、化學品以及與回收利用相關的其他服務的公司股票均在上漲。
2.私營部門關注:越來越多解決垃圾管理問題的初創公司在中國出現,其中一些已成功從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公司籌到資金。例如垃圾分類機器人、用于智能垃圾回收站或回收二手手機的App等。
3.對回收利用相關設備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由于越來越多城市開始實行強制垃圾(分類)回收,相關產品銷量將顯著上漲。京東的智能垃圾桶銷量在6月1日至13日間上漲613%。據估計,有12%的智能垃圾桶被上海市民買走。
4.可重復利用包裝將受到鼓勵:有關可持續性包裝的創新受到廣泛歡迎。
5.全新商業模式正在出現:垃圾分類實施中的挑戰,意味著全新的商業模型有望解決新的痛點。例如,已經有初創公司提供網絡預定上門回收垃圾以及垃圾分類的服務?!ㄗ髡呖死锼埂ご?,劉仲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