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云
東小莊鎮地處涿鹿縣城東部,總面積58.23平方公里,耕地4.5萬畝,是典型的農業鄉鎮。近兩年,該鎮主導種植的玉米和酒用葡萄等農產品市場持續低迷,農民豐產不豐收。
農業鄉鎮如何走出困境,實現跨越?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深挖內力,廣尋外力,舉全鎮之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緩解了秸稈禁燒壓力。
東小莊鎮是涿鹿縣酒用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是全市糧食主產鄉鎮和全縣蔬菜生產的主要鄉鎮。近兩年酒用葡萄市場低迷,全鎮酒用葡萄種植面積由2014年的2萬多畝銳減至目前的不足5000畝。農民沒有新的種植方向,唯有種植管理簡單的大田玉米,全鎮玉米種植面積由2014年的不足2萬畝激增到3.5萬畝,玉米秸稈焚燒帶來的環保壓力逐年增大,玉米價格走低更令農民種植收入連年下滑。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各家承包地成為農民的“雞肋”,留守種地收入極低,外出撂荒又覺可惜。
面對嚴峻形勢,東小莊鎮黨委、鎮政府立足鎮情自我審視,挖掘優勢探尋出路。通過鎮村廣泛的座談討論,該鎮明確自身兩方面比較優勢。一是土地優勢,有涿鹿縣較好的耕地。東小莊鎮北依洋河,南臨桑干河,是典型的河川區地貌,境內地勢平坦,渠系完善,是涿鹿縣農業生產條件較好的鄉鎮,素有“城東糧倉”美譽。二是區位優勢,是涿鹿的東大門。該鎮西鄰涿鹿縣城,張涿高速涿鹿互通及縣城外環線位于該鎮西部,與鎮域內軒轅路東延線、一干路、二干路等主干道形成通聯縣內外的交通網絡。且隨著涿鹿縣城東擴,位于該鎮西部的部分村進入大縣城規劃范圍,與涿鹿縣城的融合更為緊密。
圍繞以上優勢,結合鎮域實際,東小莊鎮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思路,即: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把發展苗木栽培、改造提升酒用葡萄和擴大蔬菜種植作為農業發展方向,按照做優品質、做強品牌的理念推動農業園區建設,力爭把東小莊由農業大鎮建成農業強鎮。
肥沃的耕地,便捷的交通,一定的產業基礎,又該如何利用起來推動發展?
一是對內問診問計。組建由鎮副職領導帶隊的8個宣講團進村入戶宣講全縣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文件精神及土地流轉政策;帶領村干部、種植大戶到沽源等地外出取經;組織各村黨員群眾多次座談,大家想法尋出路。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氛圍濃厚。2018年全鎮大蒜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為推廣尹文屯紫皮蒜知名度,尹文屯村成立了東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蒜農從籽種、種植管理到銷售提供全程指導服務。還確定荷蘭豆、辣椒、西紅柿等錯季菜3000多畝,新發展春秋棚24畝,嘗試中藥材、樹莓、花卉、水果玉米等120畝。目前,全鎮洪大蔬菜、紅廟農莊、辛興堡春秋棚等設施蔬菜800多畝,各類蔬菜瓜果種植總面積近6000畝。
二是對外爭跑招商。動員鎮村干部深挖各種人脈資源,下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和項目建設,做足“土地”文章。2017年引進種植公司在界牌梁村落地1000畝果品苗木基地項目,以栽培架式蘋果等新技術苗木為主。積極承接北京外遷項目,從北京昌平遷進1400畝綠化苗木基地落地下太府村。改造提升鎮內酒用葡萄基地,引進霸州客商在辛興堡村落地2000多畝葡萄酒莊園項目,實施新品種酒用葡萄精細化栽植及管理,打造采釀一體的高端葡萄酒莊。
為了使更多的農業項目在東小莊落地生根,為了使落地生根的項目在東小莊茁壯成長,該鎮做好內功,力爭拓寬發展空間。
一是獎勵引導。對引進項目的下太府、辛興堡兩村評為實績突出單位,并在鎮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拿出資金給予每村2萬元獎勵,在全鎮營造起獎勵實干,創業光榮的氛圍。
二是流轉土地。農業項目,季節不等人。為了使爭跑來的園區項目能夠開春進地,該鎮攻艱克難,在春節前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從3個村近1700戶農戶手中流轉出3300畝承包地。由此,該鎮還摸索出“工作推進、政策宣傳、糾紛調解”三頭并進的土地流轉工作法,雖然參與流轉的1700戶占到二輪土地承包戶數的1/5,但全鎮沒有發生一起由此引發的上訪事件。
土地流轉工作的及時完成,確保了項目順利開工。目前三個苗木基地全部栽植。
三是搞好服務。該鎮從鎮到村對確保項目落地有著高度共識,凡落戶鎮內的項目,不分項目大小,投資多少,鎮黨委、鎮政府一律負責協調配合,竭盡全力搞好水、電、路、辦公住宿等各項服務。同時,要求各村向群眾搞好宣傳,對落戶村內的項目一定要愛護,不欺生不排外。村委會還甄選勤快實干的勞動力到園區務工,確保為園區提供優質的勞務服務。截止目前,全鎮已有近300名勞動力參與到園區建設中。
(作者系涿鹿縣東小莊鎮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