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嶠
【摘要】目的:探究絕經前后不規則陰道流血診刮后的病理情況。方法:臨床醫生選取在我院接收治療的不規則陰道流血病患80名,根據是否絕經將病患分為兩個小組。將還沒有絕經的病患分為一組,稱為實驗組,將已經絕經的病患分為一組,稱為基礎組,兩組病患人數相同。臨床醫師分析兩組病患的病理特點。結果:臨床醫師對絕經前后婦女不規則陰道流血情況進行了分析,發現病患診刮后的病理大多屬于良性,占總數的96.25%。臨床醫師對絕經前與絕經后病患的子宮內膜癌、不典型增生進行了對比,發現絕經之后的婦女,這兩項疾病的發生率明顯較高。如果病患絕經已經超過了5年,并且出現了陰道反復出血的情況,那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幾率將在80%以上。結論:臨床醫師一般會利用分段診刮術對絕經前后婦女不規則陰道流血進行診斷,但是使用該技術之前,臨床醫師需要對病患進行相應的婦科檢查,了解病患的絕經年限、年齡以及出血時間等,根據病患的具體情況科學的選擇診刮檢查,從而使診刮檢查的準確率逐步提高,使漏診問題得以避免,并且可以使過度治療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關鍵詞】絕經前后;不規則陰道流血;診刮;病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25-02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患資料
臨床醫師選取了在我院就診的不規則陰道流血病患80名,選取的病患均給予分段診刮術進行診斷以及治療,選取的病患是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的治療。未絕經的病患組成實驗組,已經絕經的病患組成為基礎組,基礎組與實驗組的病患均有40名。80名病患中年齡最大的病患是66歲,年齡最小的病患是27歲,病患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的時間在7天至60天之間。臨床醫師在挑選病患時對病患進行了相應的婦科檢查,選取的病患不存在盆腔包塊的問題,并且不存在宮頸病變。
1.2 方法
臨床醫師選取的病患需要接受分段診刮術,利用該技術將病患宮頸、宮腔內的分泌物刮出,然后對這些分泌物進行病理學檢查。通過病理學診斷研究人員發現,病患患有的疾病主要為:子宮內膜息肉、萎縮性子宮內膜、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過長等。
2 結果
2.1 基礎組病患不規則陰道流血及病理類型基礎組的40名病患通過病理學診斷為功能性內膜的有8名,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有5名,功能失調性內膜的有6名,萎縮性內膜的有7名,內膜炎的有5名,內膜息肉的有4名,而子宮內膜癌病患有5名。
2.2 實驗組病患不規則陰道流血以及病理類型情況在絕經以前出血的40名病患當中,通過病理學診斷發現子宮內膜癌病患有1名,內膜不典型增生病患有3名,內膜息肉病患有4名,內膜炎病患有3名,功能失調性內膜病患有13,功能性內膜病患有16名。
3 討論
臨床醫師在對絕經前不規則陰道流血的病因進行分析時,已經排除了青春期功血這一可能性,因此在對這類疾病進行診斷以及治療時可以不用實施分段診刮術。本項研究中臨床醫師對絕經前不規則陰道流血病患實施了診刮術,通過診刮術判斷對病患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診斷,其中大部分病患屬于炎癥息肉、子宮內膜以及子宮內膜良性病變等,主要是因為病患的分泌功能出現了異常,而宮內長期處于慢性炎癥的狀態當中,從而使子宮內膜的自限機制出現了問題。在絕經之前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的病患中患有子宮內膜癌、不典型增生的人數相對較少,如果不是通過診刮術進行診斷,可能難以發現這兩種疾病。為了將診刮術的病理陽性率提高,使病患的痛苦以及創傷降到最低,臨床醫師可以將B超檢查與診刮術有效結合對病患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根據病患的病史判斷病患是否需要接受診刮術,通過這樣的方式使診刮術的準確率逐步提高,并且使延誤病情等問題得到有效避免。如果是絕經之前出現了不規則陰道流血,并且病患出現了反復流血的情況,可以測量病患的子宮內膜情況,或者給予病患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沒有明顯的效果,而子宮內膜的厚度在15毫米以上,可以實施診刮術。
病患在絕經之后出現陰道流血的病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點,如果病患存在惡性腫瘤會導致病患陰道出血,因此病患在發現陰道流血之后,需要對惡性腫瘤的可能性進行充分考慮;第二點,內分泌異常。婦女在絕經之后,雌激素水平會逐漸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陰道內部的抵抗力,使細菌感染幾率逐步提高,從而導致陰道出血;婦女在絕經之后,陰道中會分泌卵泡刺激素,該激素會刺激卵巢皮質間質,使其分泌定量的雌激素,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的長期影響,會使子宮內膜出現增生,并且導致病患機體內雌激素不穩定,從而引發出血問題。病患在絕經之后如果出現了陰道流血,需要充分考慮是否存在子宮內膜惡變的情況,如果排除了這種情況,需要對病患的流血情況進行相應的觀察,并給予一定的藥物治療。絕經后的病患中病理學診斷結果中以良性病變、萎縮性內膜為主,其中有5名病患出現了子宮內膜癌,有4名病患的年齡在56歲以上,并且病患絕經的時間均在5年以上,部分病患還存在合并其它內科疾病的情況??梢姴』冀^經的時間越長,陰道流血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可能會導致病患患上子宮內膜癌。因此,婦女在絕經之后需要對不規則的陰道流血情況提起重視。為了使診刮術的診斷準確率逐步提高,臨床醫師可以對絕經后病患采用陰道B超監測,根據檢測結果判斷婦女的子宮內膜厚度,并根據子宮內膜的厚度情況判斷病患是否需要使用刮宮,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使疾病的診斷率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可以使誤診、漏診問題得到有效避免。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臨床醫師在對絕經前后不規則陰道流血的病患進行診斷以及治療時,需要對病患的超聲檢查、年齡、絕經年限以及婦科檢查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具體的分析結果判斷病患是否需要進行診刮檢查,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診刮檢查的準確率逐步提高,使漏診問題得以避免,為病患的進一步治療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瑞,高芬霞.宮腔鏡在絕經后48例婦女宮腔積膿患者的診斷價值[J].名醫,2018(12):1-2.
[2]程麗.不規則陰道流血在不同年齡段的病因及發生率的差異[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08):58+60.
[3]郭豪,周淑敏,鄭庚唐,任小青,蘇勝紅.絕經后陰道流血172例臨床及病理分析[J].廣西醫學,2012,34(09):1147-1148+1151.
[4]曾春梅.陰道不規則流血患者子宮內膜病理特征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4):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