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中分別應用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與傳統切開掛線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進入本單位接受治療的高位復雜肛瘺患者共84例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患者接受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切開掛線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臨床治療效率方面,實驗組42例患者中,22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優,15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一般,5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差,臨床癥治療效率為88.10%;對照組42例患者中,15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優,14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一般,13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差,臨床癥治療效率為69.05%;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與傳統切開掛線手術治療相比,在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治療的效果更顯著,可以明顯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率,推薦該治療方法的臨床廣泛使用。
【關鍵詞】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傳統切開掛線術;高位復雜肛瘺患者
【中圖分類號】R657.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53-01
前言
肛瘺是肛腸科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在病發治療后復發幾率較高,且手術治療后傷口愈合較慢[1],而高位復雜性肛瘺發生在外括約肌深部,常見癥狀有疼痛不適、流膿、病部硬腫塊、瘙癢等,據相關方面數據統計,高位復雜性肛瘺的發病率約達肛瘺病人的5%~12%,且相較于單純性肛瘺,復雜性肛瘺的治療方法更復雜,治愈率低而復發率相對高。本研究通過將采用傳統切開掛線術方法作為對照組與采用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方法為實驗組的兩種不同治療方案及臨床療效進行對比,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就其具體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進入本單位接受治療的高位復雜肛瘺患者共84例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中男性患者38例(90.48%),女性患者4例(9.52%),患者最小年齡為28歲,最大年齡為49歲,平均年齡為(35.05±2.37)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5例(83.33%),女性患者7例(16.67%),患者最小年齡為29歲,最大年齡為48歲,平均年齡為(39.01±2.12)歲。實驗組患者接受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切開掛線術治療。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及病程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切開掛線術治療。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治療。 主治醫生在治療前先了解患者對內外口的數目、具體位置,主管和分支管的方向,隨后醫生沿患者瘺道將探針置入肛內,探出內口具體位置,在對應的肛門后部正中位置開窗,做一長度為2.5厘米長的人工造口,在探針和標志探針匯合后,借助手術刀以放射的形狀切開肛門內外括約肌皮下和表面管道處,清除壞死和瘢痕組織,結扎恥骨直腸肌和肛門外括約肌深處,切除支管。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接受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治療。患者手術治療的清晨禁止進食,手術前做結腸水療腸道準備,手術前半小時行麻醉干預,麻醉效果產生后,指導患者保持側躺,使用食指探尋內口位置,之后使用探針貫穿內口和外口,所患者體內有多條瘺道,可以通過由外而內的方法切開瘺管,并將硬索條至括約肌部分剔除,之后使用甲硝唑將引流管沖洗干凈,患者術后要保證營養供給充足,手術后第四天,將患者肛管內的引流管拔除,拆除縫合線,定時更換藥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予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比較 臨床治療效率方面,實驗組臨床癥治療效率為88.10%;對照組臨床癥治療效率為69.05%;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3 討論
肛瘺是青壯年群體常見的一種疾病,研究表明[2],肛腸科中發病率第一的是痔瘡,其次是肛瘺,肛瘺主要是由肛腺細菌感染導致,肛腺細菌使得肛門及肛門周邊出現腫脹[3],而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具有更加復雜的解剖結構,患者在手術治療后難以愈合[4],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性高的手術方式對于患者術后恢復影響較大。近年來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治療高位復雜肛瘺在臨床上的運用逐漸增多,由于該方法具傷口恢復快、術后并發癥相對少、對肛門的損傷小等優勢而被更多醫術人員所注意。 結合研究結果顯示:臨床治療效率方面,實驗組42例患者中,22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優,15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一般,5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差,臨床癥治療效率為88.10%;對照組42例患者中,15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優,14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一般,13例患者臨床治療效率較差,臨床癥治療效率為69.05%;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果與鐘米娜[5]文獻研究結果基本相似。
綜上所述,與傳統切開掛線手術治療相比,在高位復雜性肛瘺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治療的效果更顯著,可以明顯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因此推薦該治療方法的臨床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鄒國軍.移管掛線配合膠管引流術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80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5,36(30):69
[2]張管平.單純性、復雜性、馬蹄形肛瘺不同手術治療方法及其療效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2015,2(3):50
[3]Sun YH,Cao YQ,Lu JG.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ncision and drainage with ultracision-harmonic scalpel and thread-drawing in children with anal fistula: a report of 21 cases[J].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6,5(2):187
[4]顏洪亮.高位復雜性肛瘺外切內掛加膠管引流術55例臨床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2(3):20
[5]鐘米娜.外切內掛膠管引流術治療高位復雜肛瘺的臨床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6,1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