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桐
【關鍵詞】結腸膠囊內鏡;結腸癌;炎癥性腸病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55-01
據報道,結腸癌的發病率在所有癌癥疾病中排名第三,世界上每年因結腸癌死亡的人數高達50萬,占所有癌癥死亡人數的8.4%。傳統的結腸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結腸腺瘤等癌前病變,并阻止其發生結腸癌的可能性。然而,結腸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有創檢查,結腸鏡檢查具有出血和穿孔等并發癥。由于結腸過長或扭曲,急性轉向可導致結腸鏡檢查失敗,結腸檢查完成率約為90%。結腸膠囊內鏡(colon capsule endoscopy,CCE)是一種新開發的結腸鏡檢查技術,已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是結腸疾病篩查的重要手段。
1 結腸膠囊內鏡技術特點
結腸膠囊內鏡系統是一種非侵入性技術,用于檢查整個結腸,以非充氣狀態捕獲腸道和粘膜的圖像。與CCE-1相比,CCE-2有以下變化:(1)攝像機的視角從154°延伸到172°,雙面攝像機可以覆蓋結腸直腸粘膜360°;(2)自適應幀率模式,膠囊自適應拍攝頻率從4F/s到35F/s不等。該模式的實現取決于CCE-2系統中數據記錄器的圖像識別功能和膠囊內鏡與數據記錄器之間的“雙向通信”功能。DR3數據記錄器可以接收膠囊捕獲的圖像,實時分析圖像,并調整圖像捕獲頻率。當DR3數據記錄器意識到膠囊處于靜止狀態時,它會將射頻降低到4F/s;當感知結腸膠囊的運動狀態時,射頻將被調節到35F/s。此功能可節省電池并減輕冗余圖像的負擔。當DR3識別出膠囊在胃中時,它將保持6F/s的射擊頻率。如果膠囊在1小時后仍然在胃中,它將向傳感器發送振動信號以通知患者服用促運動藥物。當結腸膠囊內窺鏡檢測到小腸絨毛時,DR3將振動并發出吱吱聲以提醒患者繼續腸道準備程序,通知患者服用瀉藥以通過小腸加速膠囊。
2 結腸膠囊內鏡檢查的適應證
2.1 結腸息肉與結腸癌 CCE-1對結腸息肉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僅為中等,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受腸道清潔度的影響。Van Gossum等[1]在2009年進行的一項前瞻性多中心對照研究顯示,在328名受試者中,CCE對結腸息肉大于6mm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64%和84%,對于晚期腺瘤,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3%和79%,對結腸癌的敏感性為74%。
2.2 炎癥性腸病 CCE在炎性腸病中的主要作用是評估疾病活動監測期間的粘膜恢復狀況。由于CCE無法進行組織學活檢,因此監測炎癥性腸病的數據還不夠充分。Sung等[2]應用CCE1進行一項大型研究數據顯示,與傳統結腸鏡相比,CCE探測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9%和75%。
2.3 在結腸鏡檢查不完全患者中的應用 在結腸鏡檢查困難的患者中,結腸鏡檢查未到達盲腸的可能性高達1%至43%。在34例不完全結腸鏡檢查的前瞻性研究中,CCE以接近常規結腸鏡檢查的85.3%的比率完成,58.8%的患者在檢查后有治療計劃。2014年,FDA批準在不完全結腸鏡檢查的患者中使用CCE-2。
2.4 禁忌證和并發癥 結腸膠囊內鏡檢查的禁忌證與小腸膠囊內鏡類似。吞咽障礙者不能進行CCE檢查。CE微波傳播可能存在潛在致畸風險,因此懷孕人群為相對禁忌證人群。有腸梗阻或可疑腸梗阻者不應行CCE,避免CCE滯留。心臟起搏器和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可能會和CCE產生干擾,不應行CCE檢查。CCE是一個相對安全的檢查過程,CCE并發癥主要來源于腸道準備。Tal等[3]總結了11項CCE檢查的研究,包括1600例檢查者,統計發現輕中度并發癥的發生率達4.1%,包括惡心、嘔吐、頭痛、腹痛、乏力、由電極膠帶引起的過敏性皮疹等;重度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49%,如低鉀血癥、心力衰竭、膠囊滯留、腸穿孔等。
3 腸道準備方案研究
研究發現,膠囊內鏡對結腸病變診斷的敏感性與腸道準備的清潔程度密切相關。CCE的腸道制劑不僅限于改善腸道的清潔度,還通過向腸腔填充清潔液體以擴張腸壁并促進膠囊的運動,從而確保膠囊在電池生命期間可以完成檢查。在CCE開發之初,使用與傳統結腸鏡檢查相同的腸道準備計劃進行制備,結果顯示病變的診斷率非常低。隨后的研究進一步探討了藥物的時間和劑量,包括飲食、栓劑使用、促動力學和不同的外排劑。研究發現:(1)間斷攝入PEG(2L+2L)對于提高結腸清除率具有較高優勢;(2)使用磷酸鈉促進劑可以提高膠囊排出率,低劑量磷酸鈉攝入可以明顯提高CCE的排出率,且無急性腎損傷、電解質紊亂等副反應。
4 展望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結腸膠囊內鏡的以下幾個方面將成為未來的熱門研究課題:(1)準確測量病變大小,如使用膠囊軟件準確測量息肉大小;(2)光譜成像,色彩增強技術已包含在給定的膠囊內鏡讀取系統可用于結腸圖像分析;(3)開發了計算機主動學習圖像解釋、輔助分析和演示功能;(4)體外實時操作膠囊和實時成像。在結腸中,已經證實了磁控膠囊內鏡技術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并且預期它在不久的將來在結腸病變的檢測和監測中具有更好的應用。
參考文獻:
[1]Van Gossum A,Munoz-Navas M,Navas MM,et al.Capsule endoscopy versus colonoscopy for the detection of polyps and cancer[ J].N Engl J Med,2009,361(3):264-270.
[2]Sung J,Ho KY,Chiu HM,et al.The use of Pillcam Colon in assessing mucosal inflamma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a multicenter study[ J].Endoscopy,2012,44(8):754-758.
[3]Tal AO,Vermehren J,Albert JG.Colon capsule endoscop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4):16596-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