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文 齊艷
【摘要】本文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護理的有效實施、改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255-02
高血壓(HP)是一種由可治療的和不可改變的因素引起的多基因疾病[1]。研究表明,相比于中青年患者,相似程度的血壓升高,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顯著升高,高血壓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2]。心理護理在血壓控制中起重要作用[3]。長期心理干預可以作為中國人群中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4]。本文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的研究進展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護理的有效實施、改善生活質量提供依據。
1 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情緒的因素
1.1 自身因素
1.1.1 A型行為:A型性格的人性格強勢易感壓力,因此容易焦慮、緊張[5]。劉麗麗等[6]等研究發現A型性格是中老年人高血壓發病中危險程度最大的性格特征;勇琴歌等[7]等研究表明A型行為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不遵醫行為。
1.1.2 不良情緒:有學者們認為高血壓更多發生在具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人群中[8]。莊驚奇等[9]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病與心理情緒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兩者往往相互促進,互為因果;張瑞芹等[10]研究顯示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在健康行為量表中的心理應激維度得分較高,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壓抑情緒、愛生悶氣、失眠、焦慮等。HAVVA[11]研究表明高血壓與憤怒和抑郁密切相關,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抑郁程度與憤怒程度成正比。
1.2 一般人口學因素
1.2.1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思想愈加頑固,面對生活應激事件較為被動,李彥兵等[12]研究表明生活事件應激對中老年人的收縮壓、舒張壓均有顯著的影響。
1.2.2 文化程度:低文化水平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獲得的疾病相關知識缺乏,容易產生心理應激。馬麗娜等[13]研究表明文化學歷程度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抑郁情緒有獨立影響作用。
1.2.3 經濟收入:收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的物質保證。謝秀梅等[14]研究表明負性事件如經濟減少易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抑郁、焦慮的情緒,使藥物治療療效降低。
1.3 疾病相關因素
1.3.1 疾病的特質:有研究[15]指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特點表現為多病共存、病程反復,患者易產生負性心理。
1.3.2 對疾病的認知不足:研究表明[16]老年高血壓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知不足從而產生的焦慮、抑郁情緒能夠直接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通過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可能有助于緩解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
2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
2.1 正念干預 正念干預是指引導患者將注意力轉移在某一個時刻并對某個對象進行有意識的和深入的觀察。徐慰等[17]研究表明正念干預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參與者的負性情緒。繆蘇[18]研究表明正念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有改善作用。
2.2 行為療法 通過A型行為的矯正以及肌肉放松訓練、氣功等行為幫助老年高血壓患者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有效控制血壓。[19-20]。陳雪芹[21]對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得研究表明通過放松靜坐、傾聽音樂的方式、肌肉放松的方式都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降壓效果。
2.3 認知干預 張麗君[22]等人認為對于過分關注血壓變化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為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聽取患者對自身病情的看法和見解,和患者共同商定治療方案,同時充分考慮患者的經濟狀況,使用廉價高效的藥物,可緩解其心理壓力。而對疾病不予重視不愿長期服藥者,應對其講明高血壓病并發癥的危害以及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鼓勵其參與到治療中,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3]。
2.4 個體化訪談 鼓勵老年高血壓患者宣泄負性情緒。老年高血壓患者在病情得以控制后也會擔心病情再次復發,鼓勵患者正確宣泄負性情緒、放松心情。對不同的個體實行不同的鼓勵方式,消除心理負擔,避免負性情緒影響血壓水平[24]。
2.5 支持療法 研究[25]表明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能良好維護個體身心健康,應激狀態下對個體起到緩沖作用。吳敏玲等人在社會支持與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生活質量相關性的研究中表明社會支持同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3 小結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是老年高血壓患者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采取何種心理護理應根據患者的需求,結合個體化狀態,充分將心理問題的危害降低。持之以恒的心理護理是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控制血壓水平、防治并發癥、降低致死和致殘率的重要環節,對于增進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Robert D.Brook.The Environment and High Blood[J].Hypertension: A Companion to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Third Edition),2018,71-75
[2]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 版)[J].中華內科雜志,2017,56(11):885-893
[3]余建英,董再全,胡嘉玳.高血壓病常見心理問題及心理干預研究進展[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8,13(3):378-384
[4]Liu L,Li M,Song S,Shi A,Cheng S,Dang X,Chen H,Zhang H,Ziguli A,Cao L,Wang P, Luan H, Ma Y, Zhang S, Wang Z, Wang X, Gao R, Tian G.Effects of long-term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mong the Chinese working population[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2017,12;40(12):999-1007.
[5]張月華,盧少萍.老年人 A 型行為與心身疾病的關系[J].護理學雜志 2003,18(3):48-49
[6]劉麗麗,袁曉華,杜衛京.中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人格特征及與血管緊張素Ⅱ相關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0,16(1):30-32
[7]勇琴歌,秦愛梅,肖順貞,趙國紅.A型行為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遵醫行為的調查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11,21(11):3-5
[8]馬鳳茹,解今的,王竹.高血壓病相關心理社會因素的調查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148 149.
[9]莊驚奇,王晨,張曉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雜志,2011,19(3):495-496
[10]張瑞芹,勇琴歌,李湘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疾病相關健康行為調查研究[J].護理學報.2007,14(11):20-22
[11]Havva.Anger and depression among the elderly people with hypertension[J].Neurology,Psychiatry and Brain Research, 2013,19(3):109-113
[12]李彥兵,賈立輝,陳琨.生活事件應激對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影響的縱向數據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4,8(3):401-403
[13]馬麗娜,湯哲,關紹晨,吳曉光,刁麗君,劉宏軍,孫菲,方向華.影響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抑郁的因素[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8,16(11):984-986
[14]謝秀梅,余國龍,何勁,李別非.心理社會因素對老年人高血壓療效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3,22(7):389-391
[15]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老年人高血壓特點與臨床診治流程專家建議[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7):689-701
[16]李秀娜,周玉杰.北京通州臺湖地區65歲以上高血壓老人心理健康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8,39(1):112-119
[17]徐慰,王玉正,劉興華.8周正念訓練對負性情緒的改善效果[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7):497-502
[18]繆蘇,鄧小嵐,錢蕾.正念干預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焦慮抑郁水平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0):139-140
[19]耿翼玲,白月薇.行為療法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4):3283
[20]毛俊,鐘華蓀,李亞潔,等.中老年臨界高血壓病人社區護理干預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3,18(9):707-709
[21]陳雪芹,劉茜,楊君.老年高血壓病人心理干預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04,18(5):877
[22]張麗君,熊瓊,張麗忠,朱建玲,劉新娟,鐘碧群,肖慧芳.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1):4-6
[23]齊虹,老年高血壓病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1,(5):9-10
[24]張桂娟,馬民.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34-36
[25]楊娉婷,林玲,袁洪.心理干預治療對降壓療效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07(4):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