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凡
王大媽經常在飯后感到腹部飽脹、悶痛,最近疼痛更加劇烈,前往醫院就診才發現是胃潰瘍引發的疼痛。王大媽非常緊張:“為什么我會得胃潰瘍?那我日常生活及飲食應該注意些什么呢?”醫生詳細地向王大媽解釋道: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胃黏膜組織受到胃酸侵蝕而導致的表面組織嚴重受損。患者經常于飯后感到腹部疼痛。大部分患者感覺飯后腹部有燒灼感、悶痛、脹痛、饑餓痛,甚至劇烈疼痛;少部分患者有惡心、食欲不振、嘔吐、吐酸水,嚴重者會有黑便、嘔血、胃穿孔、幽門梗阻等癥狀。
致病因素
1.飲食習慣不良,三餐不定時定量,嗜吃辛辣、油膩、過冷、過熱的食物。
2.高濃度酒精會破壞胃黏液及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
3.濃茶含有鞣酸等物質,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損傷。
4.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類止痛藥等。
5.吸煙者潰瘍發病率是非吸煙者的3~4倍。
6.感染幽門螺桿菌。此病菌直接損傷上皮細胞,破壞黏液層。
日常保健
1.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可暴飲暴食,避免煙、酒、咖啡、濃茶、可樂及辛辣食物。
2.攝取均衡的營養。許多患者因為有腹痛、飽脹、惡心等不適而食欲不振或偏食,導致營養不良。
3.在治療期間不宜吃煎、炸、煙熏、腌漬、生拌的食物。
4.進餐時要細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飯后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5.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以蒸、煮、燉為主。
6.不要擅自服藥,如阿司匹林類的止痛藥,均會刺激胃黏膜。
7.治療期間與醫師充分配合,不要擅自停藥。否則,可能無法將細菌完全消滅,使其產生抗藥性而不易根除,潰瘍就會復發。
值得提醒的是,如出現類似潰瘍的癥狀,只要就醫治療,注意飲食衛生,加強生活保健,即可有效地改善或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