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曲
【摘 要】新聞報道是社會信息的真實反映。在多元化媒體時代發(fā)展過程中,新聞報道不斷創(chuàng)新,以滿足用戶需求,突出新聞報道趣味性、技術性、全方位性。本文從選材創(chuàng)新、寫作創(chuàng)新、觀點創(chuàng)新、視界創(chuàng)新角度闡述多元化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的創(chuàng)新,為新聞工作者在不斷變化的媒體環(huán)境中找到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
【關鍵詞】多元化媒體? ?新聞報道? ?創(chuàng)新
新聞報道是社會信息的篩選器和收集器。在多元化媒體時代發(fā)展的背景下,人們信息的來源越來越豐富,在同一時間內大量的無序信息同時涌入到用戶的空間中,相較于傳統的媒體報道,多元化媒體明顯占用用戶大量的時間。多元化媒體逐漸向用戶需求性發(fā)展,結合自身的特點,側重于提高新聞的價值和傳播手段,通過獨特的偏好性將用戶需要的資訊推送出去,節(jié)約用戶時間,便于用戶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到需求的信息,而在這種信息的交互過程中融合更多用戶急需的、重要的、趣味性的新聞價值信息。用戶在接收信息中會出現視覺疲勞,也越來越側重對于信息的創(chuàng)新需求,除了注重對新聞報道真實、可靠性的體現,更對新聞報道趣味性、技術性、全方位性有較高的追求。新聞報道在多元化媒體傳播過程中持續(xù)通過平面媒體、網絡、手機應用、戶外廣播等形式傳遞到用戶,更有自信力和現場感。
一、新聞報道的創(chuàng)新形式
1.選材創(chuàng)新
真實是新聞報道工作中追求的第一價值觀。作為新聞報道的現場人員,要在新聞題材選材上創(chuàng)新,追求更為貼近用戶需求的真實報道,特別是針對用戶關心的民生新聞專題。媒體記者在現場第一時間向受眾用戶傳播正在發(fā)生的新聞實況,帶領受眾感受、參與新聞事件。2017年是互聯網發(fā)展高峰期,為此羊城晚報特意針對用戶閱讀喜好增設互聯網民生專題報道,符合用戶需求。
注重對現場細節(jié)的還原是多元化媒體選材的一大亮點。傳統的平面媒體往往只能從圖片、文字等簡單的二維環(huán)境中給予用戶體驗。而在多元化媒體選材上可以采用VR攝制、立體聲采集、錄像搜集、互動訪談等多維度的現場材料,豐富現場感,將媒體工作者現場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以更為豐富的形式傳達給受眾。生動的新聞報道往往最能打動人。越豐富的細節(jié)體現,越能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寫作創(chuàng)新
寫作的豐富程度也是多元化媒體下新聞報道的一大突破。平面媒體中的平平而敘的語言往往無法吸引受眾,用戶往往一看而過,過后又無法回憶細節(jié)。而多元化媒體時代下,更為豐富的寫作表達形式,成為吸引受眾的一大方式。例如,網易新聞中一篇名為《災后再訪北川》報道,通過描述震后3年的北川現狀,試圖吸引更多受眾前往北川,振興北川旅游業(yè)市場。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創(chuàng)新地從一個北川出生的年輕人角度出發(fā),不再是用普通平面媒體中的熱情客套話作為報道引導線,也不再是“歡迎來北川”等廣告牌形式展示,而是將北川年輕人兒時的回憶通過文字、圖片形式與現在北川對比,喚醒出受眾對于北川的情懷和熱愛,表達出“再不來北川,以后很難再見”的家鄉(xiāng)情懷。這一寫作創(chuàng)新使得文字和畫面具有雙重信息,表達方式深得受眾之喜愛,同時也將受眾拉入語境當中。
3.觀點創(chuàng)新
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新聞時注重對新聞的觀點創(chuàng)新。由于用戶不在現場,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新聞過程中要更為立體,特別是將現場發(fā)生實況與互聯網報道結合,需要引用其他媒體報道觀點甚至古今中外的觀點。因此在多元化媒體下的新聞報道更加注重對其他相關報道的引用和陳述,善于運用更為豐富的多媒體現場元素,能夠使觀眾置身現場。在直播中,要善于根據現場環(huán)境及時反應。
傳統媒體報道新聞往往限制于板塊而不能注入更多的觀點或者看法。用戶在閱讀過程中有時也會產生疑惑或者不解,傳統媒體顯然不能滿足用戶一查到底的需求。而在多元化媒體應用的發(fā)展過程中,大量的自媒體平臺逐漸開放,圍繞用戶自身需求,開放查詢數據,如論壇、博客、貼吧、微信等端口。每個用戶都可以根據自身對新聞的理解進行查詢,不再單純受限于新聞報道者的觀點。每個用戶可以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者,提供更為豐富的觀點和看法,大大豐富了傳統的新聞閱讀方式,增添新聞閱讀趣味。
4.視界創(chuàng)新
新聞報道在多元化媒體下更注重對視界的創(chuàng)新,特別是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和拓展,充分利用多元化媒體自身快速傳播、互動性強、全方位報道等形式拓寬報道的視界,突出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2016年開始,全國兩會新聞報道過程中逐漸應用新媒體技術。近年來逐步普及如VR/AR實景建設、HS設備與技術、360°環(huán)繞播報等形式,通過大量真實的圖表數據等可視化報道,將全國兩會的實況進一步呈現給用戶。此外,多元化媒體還結合大數據資訊、航拍等高科技的應用,在新聞報道真實之余,提供觀眾更豐富的視覺。2017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籌備報道上針對外景的報道,新聞媒體首次實現傳統電視節(jié)目與新媒體節(jié)目的融合,利用航拍技術向受眾展現出強大的外景團隊,也體現出傳統新聞播報中內容的創(chuàng)新和技術的先進性。
二、總結
目前,在多元化媒體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的新聞報道需要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特別是針對新聞報道者,更需要在自身專業(yè)的新聞報道業(yè)務能力上進一步保持優(yōu)勢,同時積極融合當今社會的潮流和熱點,融合新型的技術,充分運用多元化媒體的優(yōu)勢和特點,進一步在不斷變化的媒體環(huán)境中找到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集團(遼寧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祁朝暉.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研究. 中國報業(yè), 2017(03): 第74-75頁.
[2]葉秀蓮.淺談新媒體下廣播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 西部廣播電視, 2016(24): 第77-78+86頁.
[3]張麗霞.扶貧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研究.2014, 暨南大學,第 62頁.
[4]王松,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我國國家領導人報道創(chuàng)新研究, 2016, 天津師范大學,第52頁.
[5]畢銘瑤.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報道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 西部廣播電視, 2017(11): 第7+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