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查成績,當看到自己離二本分數線僅有幾分之差時,雖然也沒對自己能考上大學抱多大的希望,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大哭了一場。
高三模擬考的時候,我的成績一般在二本分數線上下浮動,偶爾發揮好時能超過往年的二本分數線,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差了十幾分。所以對于高考我是抱著僥幸心理的,心想著萬一我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呢?可事實證明,那種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是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
家里人和朋友都勸我復讀,說我只差了一點點,再努力一年肯定能考上。可是這話說起來容易,真要去做起來卻很難。我像是走進了一個迷宮,覺得自己怎么走都是錯。面對未來的分岔路口,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既迷茫又無措。
就這樣猶豫糾結到了8月底,朋友們開始啟程去大學報到,我心底突然被一股巨大的恐慌和空落擊中,心下一橫便決定去復讀。我的確害怕把高三的路再走一遍的艱難,那些深夜里獨自咽下的失意和彷徨,我再也不想體會,但既然現實如此,我發誓自己要走出一條和曾經的高三完全不同的“高四”之路。
高三的時候我是寄宿的,但復讀時我決定在學校附近租一個房子。家里人都很支持,但是擔心我一個人在外面住不安全,于是媽媽決定暫時放下工作陪讀,這樣她心里也會踏實一些。
我到學校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去晚了,復讀班已經開學一周。教室里坐滿了人,實在找不到位置讓我插進去,老師只好在講臺旁邊放了一個課桌,說以后我就坐到那里。我本來心里是不樂意的,坐在講臺邊不僅要吃粉筆灰,還要承受老師們的近距離壓迫,但是轉念一想,坐這里的話問老師題很方便,而且也能督促自己上課專心,立馬就滿心歡喜地接受了。
復讀班的作息安排比以前高三時的還要緊湊一些,但和高三不同的是,“高四”更加鍛煉個人的自控和管理能力,因為除了白天的八節課,剩下的時間都是自習課,由我們自己支配。可能因為大家都是二戰,身上各自背負了太多東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特別濃烈。自習課時大家都各做各的事情,鮮少看到有互相討論題目的,每個人都很獨立,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個人,這樣也能夠為自己節省出很多時間。
剛開始我挺不習慣的,有些題苦思無解,便厚著臉皮去問第一排的同學,得到的回應卻是寡淡而疏離,漸漸地便不再去問了。這樣也挺好的,有些路總是要學會一個人走,路上遇到了荊棘也不要怕,最多也就是繞點遠路,很多事情都應該學會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而在勤操實練下,成長的速度也會比預想中快很多。
我思考過自己高考失利的原因,發現是因為自己的理綜太差了,班里有考280分的學霸,也有考230分的普通學生,只有我每次的理綜都是倒數。我仔細分析了一下,其他科目考得都不差,單科甚至能排到前幾名,就算之后再努力,考的分數最多也就往上漲個50分,但在理綜上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以去拼一把,所以我決定復讀這一年把重心放在最薄弱的理綜上。
前兩個月我理綜基本還沒入門,一道題目看完了,字都認識,但也僅僅是認識字了,對于解題還是沒有一點思路。于是我只能勤快地去問老師題目,從講臺追到辦公室,不把問題的思路想清楚就不準自己去做下一件事情。那兩個月三個理綜老師看到我就直喊頭疼,不過打趣歸打趣,他們講起問題來卻從不含糊。那是我遇到過的三個最有耐心的老師,不僅課講得好,而且對學生也是實打實的好。
到了11月中旬,學校的桂花都謝了,我終于磕磕絆絆地把全部理綜試卷做完了,錯題集也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一本。可對我來說試卷上面的很多題目依然很陌生和困難,于是我又買了套一模一樣的試卷集重新做。只是這一次我要求自己要獨立完成。重做的過程中果然發現自己還有很多題不會,之前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好像是已經弄懂了,但其實自己并沒有融會貫通。
我一邊對照錯題集,一邊努力開發自己的大腦,盡量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安慰自己不能急躁,告訴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會有回報的,只是這些回報有快有慢,再說,學習本來就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付出的過程。
有時候理綜做得累了,我就會寫張英語試卷集或是看會兒滿分作文放松心情。雖然之前說要把重心放在理綜上,但其他三科也同樣不能松懈。我每天早上會堅持背40分鐘的英語語法,課間背從英語閱讀里摘抄下來的生僻單詞,晚上做一張數學卷子,語文則是好好聽課,課后多看看滿分作文積累素材就可以了。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等到把那套理綜試卷全部消化完,已經是第二年的三月份了。這個時候學校開始每周都組織一次模擬考試,還會給我們發從各個學校收集來的資料和押題。每天跟著大部隊的步伐走,一天就在不知不覺的忙碌和充實中結束了。
無論多晚回到家,房里的燈光總是亮著的,那種感覺讓人覺得踏實和滿足。原來不管我走了多遠的路,哪怕風塵仆仆滿面倦容,在我的身后,都有一盞燈為我留到深夜,一直有一個人為我等到黎明。每個人都有需要背負的深情,它是鎧甲也是武器,讓我即使在每一個漫漫難挨的日子里也依然篤定來日可期。
5月份的日常節奏依舊很快,從來都很嚴肅的校長也突然活躍起來,每周的星期日晚上,他都會把“高四”生聚集在教學樓前的小操場開會,本以為校長開會說來說去都是那些耳熟能詳的陳詞濫調,沒想到卻意外地十分受益。
6月高考,我幸運地被分到了去年高考的學校,景還是去年的景,只是我的心境已經大有不同了。匆匆的時光劃過歲月的鬢角,但它總會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跡。或深或淺,或可見或不見,它都會融于人的思想和認知里,幫助我們在之后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人生一路太長了,在十七八歲的年紀,失意和失落都算是輕的,青春最美的地方就在于,從何處摔倒,就可以在何處站起來。沒有人會因此笑話你,相反,所有人都會為你的勇敢和執著鼓掌。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孤身一人,但環顧一周就會發現,有無數的追夢人在與我們同行,還有老師和家長在默默地為我們吶喊,我們只管朝前走,路的盡頭總會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