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紅
希望孩子考上一所好學校,幾乎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在分數主導升學的當下,渴盼孩子考進以應試聞名的衡水中學,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完全可以理解。但當父母們為孩子“強加夢想”的時候,是否也該想想自己的初衷——是為了自己或家庭的榮耀還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很多人會說,這是當下競爭異常激烈的教育大環境使然。父母們之所以如此急火攻心,很大程度上確實是迫于現實的無奈,但這也并非是“舉吊瓶參觀衡中”的充分理由。在教育焦慮所引發的出格行為中,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父母對孩子單向的施壓,而孩子很多時候處于“失語”狀態。如果父母有權利要求孩子“必須考上”甚至“帶病努力”,那么孩子是否也有權利要求父母“尊重自己”,最起碼保證自己“健康成長”。更何況,如此重壓之下,究竟是激發其潛能還是留下心理陰影乃至壓垮孩子,不得而知。
當然,我們或許不該對這位父親苛責過多。對于像這對父女一樣的眾多普通家庭而言,衡中或許真的是一種“精神圖騰”。但我們更希望,這種命運的改變不是靠一味地灌輸、催促、指責,而是真正用心培育,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天賦潛能,按照成長和教育規律,順勢而為。
【小編說】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心愿,但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還在生病輸液就來參觀學校的做法的確有些欠妥。家長需要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從小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從而引導其在人生路上不斷奮斗、良性發展,最終實現其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