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馮紅
摘 要:復習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課型,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與提升,是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過程,是培養學生分析、整理、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上好一堂復習課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本文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分析提煉數學課程重難點,輔以思維導圖整理分類,發散思維探討重點題型等探究如何上好一門數學復習課。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69-002
一提到復習課,教師覺得無奈,學生覺得無聊,不就是反復把學過的內容來“炒一炒”。每到期末復習,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會感到困擾。每個知識點、每個單元、每個模塊的學習完成后,需要進行整理復習。有效的復習既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重難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也可以培養學生整理分類的技能,分析比較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數學素養。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復習呢?
一、深入研習教材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應仔細研讀數學課標和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應用自如。數學復習課也是如此,教師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每個知識點的聯系與區別,在整理復習時才能給學生明確的指引,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處理復習重難點和延伸拓展,避免簡單的“過一遍知識點”。
二、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提煉重難點
復習課上教師總是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復習,不能準確把握復習知識的重難點,歸根到底是學生沒能體會到復習的要領。一次數學早讀時間,筆者發現學生復習知識時,是把課本的每一個字、每一段話,甚至連一個發問“你知道嗎?”都列入復習行列。這不僅讓筆者吃驚,很明顯,這群孩子不知道重難點是什么,所以眉毛鼻子都抓了。
當前信息技術應用廣泛,很多時候技術的便利化和生動化使得教師過于依賴課件,而忽略了原生態的課本。課本是基礎知識的載體,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源于課本。因此,復習時教師必須教授學生如何利用課本進行復習。與文章閱讀類似,學生能在厚厚的課本上提取重難點,這也是閱讀能力的體現。復習課不僅要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要滲透基本技能的培養。
如何引導學生抓住知識重難點呢?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整理復習》為例,引導學生根據課本對應的內容進行分析,提煉重難點。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四則運算的第一課時學的是什么?”
生: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師:請你根據課本,說一說這節課復習的重點是什么。
生: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生:用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進行驗算。
生:什么是加法。
師:那么,這些知識點中,你認為哪些更為重要呢?
學生顯得十分積極,還給出充分的理由說明某個知識點是重點。
復習中多鼓勵學生根據課本的關鍵字詞來判斷重難點,并嘗試說一說理由,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有依據地提取重難點。這樣,既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又能逐步培養孩子閱讀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分類
思維導圖從全腦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來分析,都是很好的一種教學策略。它是一種思維工具,分析工具,有效地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同時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整理復習》為例:
教學過程:
情景激趣——不一樣的數學故事小視頻(簡便計算)。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來看個小視頻(播放視頻)。
師:視頻上提到哪些數學知識呢?
生:加法交換、乘法交換律和乘法分配律。
師:不僅加法乘法有運算定律,減法和除法也有運算定律,在計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我們學過的有哪些運算定律呢?
生: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小組合作整理分類定律——復習運算定律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運算定律,這么多的知識點,能否把它們整理得更有條理些,復習起來更加清晰呢?生:能。
整理分類——現在每個小組有一張透明的紙張和寫著運算定律的卡片,請每個小組把它們進行整理分類。
合作要求:(1)把這些運算定律進行整理分類,并將結果貼在透明紙上,可以用你喜歡的圖案/方式讓整理分類結果更有條理。(2)寫出每個運算定律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筆者授課時先通過學生個體回顧知識點,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智慧借助思維導圖工具,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圖案梳理知識點,使整理的結果有條理,可視化。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無限的潛能,把思維導圖融入數學復習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創造空間,也尊重個體的差異性,方便學生個體的復習,使復習更有效。
四、以學生為主體分析探討重難點題型
傳統的數學復習課,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梳理的重難點題目,導致學生復習的積極性不高。何不轉換思維,讓學生以教師的角色來探討題型。學生是有智慧的個體,平時的學習經驗足以讓他們在眾多應用題目中篩選出重點題目或易錯點。從學生自己的角度出發,引導他們體會哪些是復習的重點,哪些是學習應用的關鍵信息,形成一種內化的學習行為,不僅提高復習效率,還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比教師的直接講授更有效果。
教學過程:
如筆者在整理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時,問:同學們,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檢驗哪些重點呢?
學生爭先恐后,有的說:“我會這樣出題目——5.47里面有()個0.01”;有的說:“我會出小數的性質,比如判斷題——去掉小數點后面的0,小數的大小不變”……
學生幾乎都能說到重點題型,這讓筆者非常欣喜,整節課學生的興致也很高。復習課,不單是為了鞏固知識點,還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引導學生去反思自己的易錯點,加深知識的理解,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激勵他們去創造發現。
參考文獻:
[1]楊荷蓮.思維導圖在高中數學總復習習題課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
[2]王彥飛.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OL]學周刊,2019(15):55[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