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平
摘 要:語文課堂上,無需學生意志努力的教學活動充斥著課堂,一堂課上,孩子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因此,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需要教師明確學生學習目的與任務,巧設學習活動,鼓勵參與,適時表揚等,這樣,才能切實地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
關鍵詞:有意注意; 學生參與; 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93-001
心理學上,根據注意的產生和保持有無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而現在我們的小學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們往往大量地利用鮮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形象的實物以及簡單的、無需意志努力的提問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一堂課下來,看似熱熱鬧鬧的場面,學生真正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技能卻模糊不清,難以琢磨。因此,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使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在課堂上相互交融,提高課堂實效就顯得刻不容緩。我在課堂上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中,做了如下嘗試,效果略顯一二。
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的與任務
老一輩語文教育家早就指出,語文教育“少、慢、差、非”現象十分嚴重,筆者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對學習目標和任務不明確,不只是教師授課信馬由韁,還在學生對學習任務不明,思維缺乏對目標的指向性。
1.明確個人學習的目標
語文課堂上,如何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目標猶如大海上的一盞明燈,引領學生前進的方向。課堂上,讓學生聽什么,說什么,讀什么,寫什么都要向學生明確的傳達,切忌含糊不清,模棱兩可。
例如《云房子》這篇課文,在第二自然段教學設計時,我明確提出“你們去看看小鳥們造了哪些云房子?你喜歡哪一座,讀給大家聽。”同學們個個興趣高漲,都奔著這個目標去找,去讀。當他們提出哪一幢云房子時,我積極鼓勵學生去說小鳥造的云房子好在哪里。然后,我提供他們兩個句式:有的……有的……和有……有……也有……去寫。這三個學習步驟,目標清晰明了,環環相扣。
2.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往往趨向于口頭交流。但我覺得真正讓學生集中注意,努力思考的,卻是要學生動筆寫下來。在小組交流中,你一言我一語,當達到一定共識時,大家動筆寫一寫,這樣更能達到鞏固之效。
例如在教學《雨點》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題。“雨點落進? ?、? ?、? ?和? ?里。”我讓同桌各自思考并合作完成。先由同學自己動筆寫,由于學生能力層次不一樣,能力差一些的學生需要幫助,再與小組里的同學合作完成,這樣,能力層次不一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二、培養學生與分心作斗爭的習慣
在教學中經常看到這類現象,在上課開始一段時間里學生學習興趣較濃,注意力很集中,可時間一久,便開始分心。但適時的表揚、盡情的讓學生參與能有效提高學習興趣,注意力能得以保持。
1.適時的表揚
我班上有這樣一個女孩,她沒有出色的外表,書寫能力欠佳,但是她卻有高超的朗讀技能,獨特的理解能力。當別人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經常請她示范讀;當別人不能理解的地方,時常請她談上幾句。她經常能表達出自己精辟的見解,令同學們大為贊嘆。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是自信滿滿的坐著,眼睛里流露出來的是自信。因為她這時已經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對她的贊揚。
2.學生的參與
例如在上《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那石子丟進去,水怎么會慢慢升高啦?”我找來一個瓶子和一些石子,和同學一起演示了烏鴉的做法。我裝了半瓶水,我丟進一顆石子,就用筆畫好一條水位線,再丟一顆,再畫一條……,學生在丟、畫的過程中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緊鎖的雙眉慢慢展開了。參與了,興趣也就來了,課上怎么還會分心呢?
三、積極的智力活動,促進有意注意的保持與集中
學生進行智力活動的積極性越高,就越能保持有意注意。現代心理學已開發了許多促進有意注意的方法。
1.邊讀邊思考
古人云: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回想以前的課堂上,通常是老師在疑,而學生在解答老師的“疑”。這樣的教學方式,如何讓學生“大進”呢?之前,我不是不想讓學生來質疑,只是心中一直擔心學生年齡小,不會提問;或者怕他們瞎提問,說的意思與我相違背。為了省時省心,常以我提問的教學方式在進行。有一次,在聽一位老師上《水鄉歌》的公開課時,令我大大改觀。我發現孩子們都是善問的天使,問題提的有質有量。
例如在學習“千條渠,萬條河……”這句時,就有學生提出:老師,“渠”是什么?(現在大多數學生沒有見過水渠,不知道水渠的樣子及水渠的作用)老師抓住這一問,引導學生觀察水渠圖片,講解水渠的作用。學生有疑,在聽解答時特別用心,效果很好。
2.邊看邊作標記
在教學過程中,我著力指導學生去認真讀書,邊看邊作標記。教《九寨溝》一文時,課文主要抓住了那里的自然景物與珍稀動物寫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圈動物,如:金絲猴、羚羊、大熊貓和小熊貓。點景物,如:雪峰、湖泊、原始森林、五花海、五彩池和瀑布。還有劃優美句子等形式讓他們讀,讓他們想。
3.邊討論邊作適當記錄
一堂語文課,就是學生說,老師說,大家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平常看一些優秀教師上課,經常羨慕他的學生怎么那么能說會道,使得整堂課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而自己的學生怎么總是捉襟見肘,說不上幾個字就啞口無言了。現在看多了,聽多了,總結出一點經驗:要給學生說話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就是邊討論邊作適當的記錄。
例如我上《鳥島》的時候,課文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我放手讓學生閱讀討論:你在此段中收獲哪些重點詞,并記錄下來?他們討論出這些:各種各樣、鳥的世界、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窩里窩外、到處。能不能看著你們記錄的重點詞練習說這段話呢?
學生看著這組重點詞語,連一些學困生也不覺得難,看得出練習的時候充滿信心,最后在發言的時候舉手的同學特別多,收效甚好。
總之,要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老師得先了解兒童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思維方式。接著再在教學策略上,給孩子們鋪路架橋,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意志努力,收獲成功的體驗。最后,在教學中,我們要把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結合,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更加靈動,更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