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啟迪
摘 要:在瑞吉歐環境創設中,教師的做法是:幼兒園不能有一處無用的空間;校園環境要跟著幼兒的需要變化,讓幼兒與環境“對話”。幼兒園孩子年齡小,知識經驗少,對探索周圍環境有著極大的興趣,這就使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變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當把教育意義隱含于環境中,讓環境去說話,讓環境去引發幼兒應有的行為。
關鍵詞:幼兒園; 班級環境; 班級墻面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21-001
“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所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蒙臺梭利認為環境是兒童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成人要為孩子提供有準備的環境。活動室墻面環境是幼兒園環境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幼兒園應十分關注幼兒園活動室墻面環境的創設,努力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活動室墻面環境。
幼兒園班級墻面的創設作為集教育性、實用性、參與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開放的“環境”,應該如何充分發揮其作用呢?讓環境去說話,說些什么呢?說給誰聽呢?我就以自己的班級為例來談一談。
一、班級墻面環境創設的誤區
每當走進幼兒園班級,豐富多彩、色彩鮮明的班級環境就映入眼簾,讓人眼花繚亂,但孩子們總是開始驚奇,接下來就“視而不見”,為什么孩子不喜歡這些“漂亮”的環境布置呢?
誤區一:創設=教師獨秀,幼兒主體性難以體現
心靈手巧的幼兒園教師特別擅長藝術性的裝飾、美化環境,也體現在班級墻面環境的創設中。老師們往往是精心設計,最后在主題墻上貼上一些孩子的作品,對于小班中班幼兒來說,由于年齡特點,更是失去了參與環境布置的機會,班級環境的布置等同于老師的創意角,幼兒沒有成為班級環境創設的主人,幼兒成為了旁觀者,老師們則是費盡心力仍得不到幼兒們的喜歡。
誤區二:創設=作品展示,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方式單一
班級墻面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互動,激發靈感,獲得多元經驗的過程。大部分教師擔心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會各說各的,意見不能達成統一,所以總是先創設好環境,再讓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剪、貼、畫等工作,所以在班級環境中只能千篇一律的看到幼兒的美術作品、剪紙作品。
誤區三:創設=鋪陳材料,環境與幼兒缺少“對話”
為了追求班級環境內容的豐富、形式的多樣,進行知識的拓展等,班級的環境中使用了一些文字,例如區域活動規則、活動主題名稱、一日作息時間表等。在創設主題環境中,教師請家長幫助收集相關材料,收集的資料中,有些文字多過于圖片,有的雖然圖片多、文字少,但是孩子對里面的內容仍是一知半解。教師沒有進行引導,孩子對班級布置的材料失去興趣、不了解,所以這些資料在孩子們的眼中就成了裝飾品,失去了本該有的意義。
老師們重視班級環境的創設,但是對于布置的內容缺乏主動的引導,導致班級環境與幼兒缺乏互動,班級環境的教育功能缺失。顯而易見,僅靠材料本身的吸引力來發揮班級環境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適當的鼓勵、支持、引導,引發幼兒對環境的興趣,才能發揮環境真正的價值。
二、返璞歸真:師幼共同參與環境創設
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教師應充分重視幼兒的參與過程,抓住教育契機,使幼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獲得發展。首先,教師應充分相信幼兒有能力,也有必要對班級物質環境發生影響,多關注幼兒、觀察幼兒的興趣點,觀察幼兒的需要,傾聽幼兒的所思所想,激發他們創設環境的積極性。其次,在不斷更新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參與活動和表現的機會,營造氛圍,創造有利條件和物質支持。如:提供豐富的創設材料,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和建議,發動幼兒討論等等,增強幼兒的表現欲望,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例:春天到了,幼兒園里到處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大班開展了以“春天”為主題的活動。為了配合本次主題,教師要更換主題版面的內容,老師只在墻面上用報紙做出一根樹桿,接著告訴孩子們要共同布置好這個名為“春天的密碼”的主題墻面,同時為孩子們準備了各色的卡紙、彩筆、膠水等材料。面對一整塊空白的主題墻孩子們討論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怎么布置?應該布置些什么?老師和孩子們經過討論決定把能夠代表春天的景物布置在墻面上。“先想一想春天有什么?”老師問。孩子們帶著問題認真觀察,發現春天樹葉是嫩綠的,于是他們用折紙、畫畫等方式為大樹添上了綠葉,孩子們還發現,春天有暖和的太陽,五顏六色的小花和嫩嫩的小草……他們還分工合作,有的畫太陽,有的剪花,老師則在一旁幫助孩子把完成的作品貼在指定的位置。孩子們每天都有新發現,墻面每天都在豐富著……
這是一次成功的師幼合作創設班級環境的案例,在案例中,教師是任務的提出者、材料的提供者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幼兒作為重要參與者真正參與到班級環境創設中,并在創設班級環境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交往的技巧,體會到了共同協作的快樂。
三、潤物無聲:讓幼兒在與環境的“對話”中成長
班級環境對于幼兒發展與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還體現在幼兒對環境創設的內容、結果的關注。因此,教師除了要為幼兒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的內容和材料,充分發揮在環境創設中的主導作用,還應主導創造多種條件和機會引發幼兒與環境的對話,使環境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充分體現。教師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借助班級的環境,引導幼兒回憶、交流、分享、表達,在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獲得發展。
一面真正有價值的班級墻面創設,不僅應該具有裝飾、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應同時具有教育價值,反映的是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墻飾應有助于提升和促進幼兒的關鍵經驗,成為幼兒之間、師幼之間交流的重要紐帶和幼兒表達、分享經驗的重要平臺。因此,我們要把幼兒能看到、接觸到的墻面都按照幼兒發展的身心特點裝飾起來,并不同程度地與幼兒互動,使墻面變成一位會說話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