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銀花
摘 要:對孩子來說,怎么樣的學習才是最好的?兒童是一個特殊的觀眾群體,有其獨特的學習方式。站在兒童視角的班級博物館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通過愉快的游玩和各種體驗學習,更好地了解世界,培養創造性、可能性、發展個性。
關鍵詞:兒童視角; 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G61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31-001
班級博物館,一個“在游戲中學習”的地方。它提供了各種極其豐富的可能性,為幼兒創設真實、直觀、體驗、自由的學習空間,促使他們主動學習、探究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兒童的學習是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來進行的,創設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滿足兒童需要的班級博物館正是落實這一精神的重要途徑,引發孩子的好奇好問,讓他們用快樂體驗學習。
一、發現,追隨孩子興趣點
幼兒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在他們的眼里,處處充滿著新奇。為什么人是猴子變的?恐龍為什么消失了?天上什么會下雨、打雷、下雪……在他們的秘密寶盒里藏著各種的糖紙、小球、卡片、紐扣、瓶瓶罐罐,可別小看這些小玩意兒,都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珍愛的,可以供他們擺弄、欣賞、研究。幼兒喜歡直接親近、觸摸自己喜歡的事物,春天到了,小小的昆蟲也有許多的秘密,他們可以花一下午的時間去“研究”蜜蜂是怎么采蜜的,蠶寶寶是怎么變成蝴蝶的,螞蟻是如何搬食物的。興趣是孩子探索學習的原動力,當他們對某一現象或事物感興趣時,我們只需靜靜的作為一個旁觀者蹲下身來關注,傾聽他們的想法,洞察他們的言行,抓住有價值的問題,引發孩子主動的思考和行動。“我和紙的故事”“昆蟲總動員”“我的蛋寶寶”等博物主題內容的產生,都是立足在兒童主觀興趣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家長的支持互動,來促進幼兒對某一事物或現象進行持續關注、探究的活動。
二、收集,讓展品豐富起來
在班級博物館逐步深入開展的過程中,我們嘗試引導幼兒在其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其感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事物進行收集和開發利用。
1.做直接的參與者,萌發博物意識
開辟班級博物角,每個孩子都是博物角的小主人,在參與收集、整理、觀察、體驗和探索的過程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能夠獲得鮮活的、完整的經驗。博物館里的藏品豐富多樣,有玩具類的、生活類的、自然類的等等,如“傘的博物館”,吊頂上懸掛著孩子們收集的雨傘、透明傘、工藝傘等,每一頂傘的造型以及圖案又是不同的,豐富多樣、精彩紛呈,儼然是傘的博物世界。“昆蟲博物館”里收藏著蠶寶寶、天牛、七星瓢蟲、螞蟻工廠等,還擺放著孩子們收集來的玩具昆蟲、昆蟲的繪本,以及便于觀察的工具。一系列藏品收集的過程,讓幼兒有了進一步去感受和探索其中奧秘的積極性,也增強了博物意識。
2.整合資源利用,建立家園密切合作
博物館主題活動如能吸收家長的力量,兩方達成一致目標,并獲得支持與共鳴,收集活動就能取得很大的成效。鼓勵和聘用家長志愿者,與教師共同研究活動內容,制定計劃,開展宣傳等活動,全程性的參與互動,促使博物活動開展的豐富多彩。在“我的鞋子”博物主題中,向爸爸媽媽了解各種鞋子的名字和特點,與他們一起收集各種不同鞋子的資料,合作完成“我想知道……”調查表,有了這些前期經驗的鋪墊,幼兒對鞋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結合收集的材料以及完成的調查表信息展開討論的過程中,還涌現出許多新的學習資源,例如不同的鞋子有特殊的用處嗎?鞋子可以防火嗎……這些問題的提出,成為學習的新資源。
收集已成為幼兒園孩子和家長的一種習慣,孩子們帶著博物意識,收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探索多種收集和分類的方法,由此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家長們通過收集則更加了解感受了幼兒園的博物館主題活動,感受到孩子在活動中的發展。
三、探究,置學習于游戲中
創設是以幼兒為中心的、適合幼兒操作活動的班級博物館,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言:“博物館的核心是觀察和操作。”我們通過還原和設計適合幼兒操作活動的場景,讓幼兒參與其中,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幼兒在互動區操作游戲中提升他們的感性認識,充分享受探究的快樂,獲得有益的經驗。“我的汽車博物館”源起于一次區域游戲,抓住孩子感興趣的點,發起了這次的博物主題活動。從調查活動開始,收集豐富的資料,整理分類,感知探索。走進汽車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海報,上面展示了各種汽車發展的歷程,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并能簡單講述汽車的構造、發展變化以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等,“大型智能停車場”中陳列的是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收集的各種車模,他們通過觀察、擺弄,了解汽車的種類及性能。“我酷我是賽車手”提供了各種不同材質的材料,有紙板制作的賽道,薯片罐、積木以及其他輔助物,幼兒可以自主構建賽車道,在賽車過程中感受車輪在不同材料、不同坡度的地面上以及受力不同的情況下的行駛狀態。“我行我是設計師”展示著親子合作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汽車,形態不一,功能不同,凝聚著孩子們與家長們的智慧與創意。
“我的汽車博物館”是一個能夠充分挖掘汽車奧秘的教育資源,開展自主學習的場所。它具有游戲性、可操作性,幼兒不再是單純的觀看者,而是直接的體驗者,更是博物館的設計者和維護者。
四、記錄,讓課程看得見
“我的……”博物館建設中,更多的是關注幼兒的自主意識,強調的是幼兒的參與性。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及興趣所在,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某一事物或者現象來深入地進行觀察、追蹤和記錄。在博物館開展的過程中,支持幼兒主動計劃、積極探索、體驗記錄、反思評價。這是一個發現、探索、建構和分享的快樂過程,融入了動態的內容,體現了孩子的思維,呈現了整個課程內容的發展趨向。記錄的方式有調查表、計劃書、記錄表、幼兒作品、活動照片等形式,活動中充分留下了孩子們活動的痕跡。
班級博物館是天然的學習空間,我們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關注孩子的興趣,通過收集、展示、拓展等活動,和他們一起創建自己的博物館。發現孩子的力量,做孩子需要的課程,讓他們在微小的視角中發現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