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峰
摘 要: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目前面臨著種種困惑和挑戰,營造特色鮮明的高品位的中職校園文化有利于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教學質量,能夠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根植; 沙地文化; 農村職中; 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725.8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45-001
一、課題提出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啟東海涂變化的歷程,特別是近年來的發展,用“翻天覆地”并不為過。從原來的茫茫一片咸堿地,逐漸發展成現代化的工業園區,無不凝聚著啟東歷代建設者的汗水和心血、魄力和智慧。沙地文化遺存極為豐富,江海交融的自然風物、彌足珍貴的人文景觀、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獨具風韻的鄉音俚語、古老而年輕的歷史文化,所有這些都物化在沙地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傳承于沙地的時令節俗、民俗文化風情。
二、國內外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的現狀綜述
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城鄉教育失衡,尤其農村職中校園文化建設面臨嚴峻挑戰。我國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課題研究蓬勃開展,蘇州等地學校有“開發絲綢文化地方資源構建綜合實踐活動特色課程的研究”、“絲綢文化背景下培養少先隊員創新精神的研究”等課題活動;浙江信息工程學校以學校文化引領,推出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湖州自古傳承著駱駝與絲綢文明,該校弘揚“駱駝文化”旨在弘揚湖州人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用駱駝般的健壯體格、生活習性和內在品質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教育效果都很好。但是,校園文化(尤其中職學校校園文化)的系統性研究還不夠,特別是建設目標、思路、保障和評價體系還比較少見,所以本課題研究更具有現實意義。
相對國內,國外注重校園文化的人本性質,從多方面考慮人的發展,考慮學校的長遠戰略發展。日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更多的是堅持“人化”,以人為中心,適應人的精神需要,注重開放性;德國的校園文化建設具有自己的特色:依法治校、學術自由,趨向國際化交流,吸引世界優秀人才,注重實踐性,實行人性化教育;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確立、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重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協調發展,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外來文化與高校校園自身文化高度整合。
三、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困惑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從事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型、實用型人才。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已成為職業教育的立足之本。
1.職教特色不明顯。放眼當今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其薄弱環節就是未能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沒有凸顯“職業性”。
2.沒有積極引進優秀的企業文化。中職學校的辦學宗旨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綜觀目前的中職校園文化現狀,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脫離市場辦學,忽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
3.注重應試教育,忽視文化建設。許多職業中學以提高學校成績為抓手,抓教學抓單招以提高升學率,提高學校的社會形象。這種片面的做法漠視了職業生作為人在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混淆教學工作與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這一目標的關系。
4.校園文化建設缺乏傳承。提到鄉土文化教育,相信有不少人感到茫然。當前中職學生文化知識貧乏,人文素養低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方面,他們對于自己國家、民族、歷史、社會、家鄉的基本文化知識缺乏了解,對于社會生活中要遵守的文明禮儀知之甚少,甚至對傳統文化中的人物事件張冠李戴。
基于以上因素,我們提出沙地文化背景下農村職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符合時代性和現實性。
四、根植于沙地文化的農村職中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理論價值:
1.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主導著學校每個成員的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一個成員的思維與行動,能否準確、完整地把握它的內涵并全面推進其實踐。中職校園文化是中職學校在其辦學實踐中積淀形成并被全體成員所普遍認同、內化、奉行的精神要義及通過制度構建在主體人和其他主體物上的人文化的成果體現,是表現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等層面上的校園文化。營造特色鮮明的高品位的中職校園文化有利于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教學質量,能夠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2.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中外文化不斷地交流、碰撞,我國傳統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與挑戰,人們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信仰、生活方式、行為規范乃至世界觀、人生觀都發生了變化,逐漸趨向現代化,年輕一代更崇尚主體精神的塑造,并追求個性的發展。校園文化必然帶有時代和社會的烙印,并極大影響學校教育功能的發揮與人才的培養。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實踐意義:
1.我校是一所農村職業高中,學生受社會文化影響大,但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高,喜歡標新,并易于接納社會上的一些所謂“新潮”的、“流行”的事物,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特點、言語風格、穿著打扮帶有明顯的差異性,常出現一些異常的過激的行為。另外,學校德育重傳統、重說教的方法單一,學生的思想品德參差不齊,再加上是一座年輕的學校,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多方面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很難起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我校要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園文化建設勢在必行
2.課題以沙地文化為引領一是考慮與地域文化相契合,勤勞質樸的沙地人開墾圍涂,傳承了特有的地方特色文化沙地文化;二是考慮與學生的實際相契合,中職學生基礎弱起點低,就業與創業都需要學生具有腳踏實地、刻苦耐勞、敦厚誠信、堅忍不拔、負重奮進的拓荒精神;三是考慮與學校教職員工多年來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吃苦耐勞為學校改革發展與創新創業傳統相契合。
課題組力圖把此作為文化教育資源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從而塑造出擁有健康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吃苦耐勞、敦厚誠信、堅忍不拔、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高尚道德操守的人才;它可以幫助師生共同提高德育素養,提高德育教育綜合實效,摸索出一條對農村職中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渠道,利于構建德育教育的新體系,提升職校內涵,打造職教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