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or IVANOV,Valerian BALAN,Ananie PE S,TEANU,Sergiu VAMA S,ESCU,Petru BALAN,Vasile S,ARBN
優質櫻桃的生產取決于品種、砧木、栽植密度、樹形、樹勢、樹齡、果實著生位置、果樹負載量、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的使用等環境因素和農業技術管理措施。在櫻桃的栽培管理中,應選擇正確的授粉品種結合適合的砧木、樹形和栽培密度。
摩爾多瓦共和國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櫻桃高密度栽培,但現在很多櫻桃果園仍然是傳統栽培模式。摩爾多瓦共和國政府為建立現代櫻桃園的果農提供有吸引力的補貼,鼓勵選擇適宜的品種、砧木和樹形,以實現果園現代化生產。
試驗地選擇在摩爾多瓦共和國南部果樹產區,該果園于2009 年春季建園,砧木為‘吉塞拉6’,品種分別是‘布萊特’‘法萊薇婭’‘拉賓斯’,每個品種分別按照株行距1.5 m×5 m、2 m×5 m、2.5 m×5 m 栽植,每個處理選取8 棵具有代表性的樹,進行4 次重復。研究比較了自然圓冠形(對照)和改良細長紡錘形在不同株行距栽培模式下的產量。
栽培中采用扇形雙修剪法控制樹形,增強樹勢,對生長過旺的枝條進行疏剪,以利于優化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平衡,促進掛果。根據比色卡和可溶性干物質含量判斷果實成熟期,稱量每個處理32 棵樹的全部果實重量,并單獨建立每株的產量記錄。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 處理, 使用Docpexov 描述的方差分析法驗證了研究結果,確定了5%概率的極限差異(LSD)的統計差異的顯著性。
試驗結果如表1~3 所示,在‘吉塞拉6’砧木上嫁接的櫻桃品種 ‘布萊特’‘法萊薇婭’和‘拉賓斯’,在第4 年即2013 年開始結果。‘布萊特’‘法萊薇婭’和‘拉賓斯’初果的產量分別為0.4~0.6 kg/株、0.7~0.8 kg/株和0.5 kg/株。

表1 不同株行距和樹形‘布萊特’(砧木‘吉塞拉6’,樹齡4~7 年)單株產量 單位:kg/株

表2 不同株行距和樹形‘法萊薇婭’(砧木‘吉塞拉6’,樹齡4~7 年)單株產量 單位:kg/株

表3 不同株行距和樹形‘拉賓斯’(砧木‘吉塞拉6’,樹齡4~7 年)單株產量 單位:kg/株
櫻桃樹在種植的第5 年開始產生經濟效益。2015 年產量比2014 年約翻了1 倍。‘布萊特’ 品種自然圓冠形的產量為8.56~10 kg/株,細長紡錘形產量為8.93~12.75 kg/株。不同株行距栽植的櫻桃產量差異顯著。 ‘法萊薇婭’和‘拉賓斯’的單株產量與栽植密度成反比。自然圓冠形‘法萊薇婭’株行距為1.5 m×5 m 時產量是9.54 kg/株,而株行距2.5 m×5 m 時產量為14.12 kg/株。‘拉賓斯’的果實產量與樹形、株行距密切相關, 采用細長紡錘形株行距2.5 m×5 m 與株行距1.5 m×5 m 和2 m×5 m 的樹木相比,單株產量更高。‘布萊特’和‘法萊薇婭’與其有著相同的規律。
2016 年產量較前一年有明顯增加。3 個品種不同樹形和株行距的產量分別為13.49~19.54 kg/株、13.62~21.13 kg/株和13.92~21.92 kg/株。可以看出,同一栽植株行距,自然圓冠形的櫻桃樹單株產量明顯低于改良細長紡錘形的單株產量。
櫻桃樹栽植株行距對果實產量有著顯著影響。‘布萊特’經自然圓冠形修剪后樹冠體積較小,株行距為2.5 m×5 m 時果實產量為18.27 kg/株,而株行距為1.5 m×5 m 時產量僅為13.49 kg/株。細長紡錘形櫻桃樹種植距離為2.5 m×5 m 時單株產量最高,顯著性為22.4%~27.3%。
櫻桃品種‘法萊薇婭’和‘拉賓斯’,隨著株行距增加, 產量也逐漸增加, 株行距為2.5 m×5 m 產量達到最大值。經自然圓冠形修剪的‘法萊薇婭’和‘拉賓斯’,在株行距為2.5 m×5 m 時產量分別為19.21 kg/株和20.19 kg/株,株行距為1.5 m×5 m 的產量僅為13.62 kg/株和13.92 kg/株。
在‘吉塞拉6’上嫁接的3 個品種在種植后第4 年開始掛果。隨著栽植密度的增加,櫻桃生長量和產量逐漸減少。例如,自然圓冠形的‘布萊特’果實產量從27.12 kg/株(1.5 m×5 m)到33.32 kg/株(2.5 m×5 m),而細長紡錘形的產量則從28.29 kg/株(1.5 m×5 m)到38 kg/株(2.5 m×5 m)。
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法萊薇婭’和‘拉賓斯’上,即在結果的前4 年,栽植株行距越大,單株櫻桃總產量越高。

表4 不同株行距和樹形‘布萊特’櫻桃(砧木‘吉塞拉6’,樹齡4~7 年)產量 單位:kg/hm2

表5 不同株行距和樹形‘法萊薇婭’(砧木‘吉塞拉6’,樹齡4~7 年)產量 單位:kg/hm2

表6 不同株行距和樹形‘拉賓斯’(砧木‘吉塞拉6’,樹齡4~7 年)產量 單位:kg/hm2
在結果的第1 年,果實的產量與品種和樹形無關,與栽植密度量成正比。‘布萊特’的果實產量從320 kg/hm2(2.5 m×5 m)到799 kg/hm2(1.5 m×5 m)。在接下來的3 年中,果實產量隨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如細長紡錘形修剪的‘法萊薇婭’,在1.5 m×5 m 的株行距時,2016 年的果實產量為18 942 kg/hm2,而在2.5 m×5 m 的株行距時僅為15 632 kg/hm2。在本研究的品種和樹形中,株行距為1.5 m×5 m 的櫻桃產量與株行距為2.5 m×5 m 的櫻桃產量差異明顯。
從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在結果的最初幾年,所有參試品種,栽植密度越大,單株櫻桃樹產量越低。而單位面積內櫻桃產量,高密度栽植的高于低密度栽植。在結果后的幾年里,同一品種和同一栽植密度下,細長紡錘形的櫻桃產量高于自然圓冠形的櫻桃樹。
例如,在結果后的第4 年(2016 年),自然圓冠形的‘法萊薇婭’櫻桃的產量為15 368~18 155 kg/hm2, 而細長紡錘形的櫻桃產量為16 904~20 074 kg/hm2。‘拉賓斯’的最高產量在細長紡錘形時。
生長和結果期的櫻桃樹,單株樹和每公頃的產量存在很大差別。‘布萊特’單株樹的最高產量(33.32~38.0 kg)在株行距為2.5 m×5 m 時產生,最低產量(27.12~28.29 kg)在株行距為1.5 m×5 m 時產生。以公頃計算時,最高產量(36 153~38 201 kg/hm2)在株行距為1.5 m×5 m時產生,最低產量(26 658~30 403 kg/hm2)在株行距為2.5 m×5 m 時產生。‘法萊薇婭’和‘拉賓斯’也得出相同的結果,在栽植密度小時單株產量最高,而栽植密度大時每公頃產量最高。
在‘吉塞拉6’上嫁接的‘布萊特’‘法萊薇婭’和‘拉賓斯’3 個櫻桃品種,在種植后的第4年開始掛果。4 年結果期中,株行距2.5 m×5 m的單株產量最高,株行距1.5 m×5 m 的每公頃產量最高。細長紡錘形樹形有利于提高櫻桃產量,相比之下自然圓冠形樹形產量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