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榮
由于受到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社會各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樂藝術修養(yǎng)日益重視。據調查,古箏是我國學習人數眾多、廣受歡迎的中國民族傳統(tǒng)樂器。因而小學興趣班教學也紛紛開設古箏課程,嘗試著傳統(tǒng)文化進課堂的素質教育途徑。
從現(xiàn)階段的小學興趣班的古箏課程教學來看,大部分的小學古箏教師還是在一味地沿用傳統(tǒng)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古箏教學,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用在古箏基礎知識的講解上,而學生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的傳授,學生在古箏課程中的參與性幾乎為零。
小學生本身并不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所以教師如果總是依賴于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方式,很容易促使學生逐漸喪失對于古箏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進而產生古箏課程本就枯燥乏味的學習認知,同時也很難進行后續(xù)技法以及實訓的學習。上述的現(xiàn)狀體現(xiàn)了小學古箏興趣班啟蒙教學的重要性,這也要求小學古箏教師在開展興趣班古箏課堂教學時要充分明確開展啟蒙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采取有效的啟蒙教學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古箏學習效率。

縱觀目前的小學古箏初級啟蒙教學實踐,大多數的小學古箏教師本身還是秉承著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沒有充分認識到提高小學生古箏啟蒙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指標而開展機械式的課堂教學,所以大多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學習差異性。因此小學古箏教師要在教學初期就要加強學生的啟蒙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古箏藝術情境的方法來對小學生進行藝術熏陶,提升古箏課程對于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所在,在課上用古箏為學生演奏他們感興趣的音樂。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新課標對于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要秉承著生本教育理念的要求。生本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
眾所周知,小學教學相對于初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向來都具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本身的心智發(fā)育和思維認知都尚未發(fā)育成熟,也不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這些因素都為小學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而小學古箏興趣班的教學同樣也為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技法的規(guī)范十分重要,這也使得古箏初級課程中的基本技能教學變得非常重要,所以促使學生在古箏初級教學中練就扎實的基本功就成為了古箏初級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比如對于節(jié)奏的掌握和演奏的姿勢以及演奏的基礎技法等基礎知識的教學。以掌握節(jié)奏教學為例,無論是在音符的時值還是在音樂的整體演奏速度上,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曲譜上的節(jié)奏表達為“滴”“嗒”的形式,讓學生聯(lián)想到下雨天時的聲音,還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進行不用節(jié)奏和韻律的展示,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加強自身的基礎技能練習。
古箏表演其實是一項表演性很強的藝術,對于表演者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而這些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長時間的知識積累和實踐訓練才能實現(xiàn),但是由于教師過于側重于學生的古箏專業(yè)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對于學生音樂感知力和自我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將古箏課程的啟蒙教學很好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總是很生硬地進行古箏課程的學習,其本身并沒有能夠充分感知到古箏的藝術魅力。因而在演奏時大部分的學生雖然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但是卻缺乏良好的自我表現(xiàn)力。音樂表現(xiàn)力是指引導學生通過古箏的演奏表現(xiàn)出音樂本身的情緒情感以及音樂意境。對于小學生的初級啟蒙教學來說,讓學生完全的感受音樂表現(xiàn)力所傳達的意境還為之尚早,所以就需要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加強對于學生演奏技術的訓練,熟練的演奏技術是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的重要前提。其次,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增加樂器歌唱性的上下滑音技巧,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古箏樂曲的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和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滲透在古箏啟蒙教學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對于作品的認識,感知樂曲傳達的思想感情,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在古箏演奏中的自我表現(xiàn)力。
綜上所述,啟蒙教學對于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學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小學古箏課程的教師要充分明確啟蒙教學對于學生古箏課程學習的重要性,進而秉承著生本教育理念,開展多元化的古箏啟蒙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藝術修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傳統(tǒng)藝術文化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