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劍
音樂教學作為技工院校踐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對于學生音樂素養以及藝術修養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指引作用。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采用填充式或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變得無趣且單調,學生只能被動和機械地接受理論知識灌輸,極大程度地消減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阻礙了教學及育人效果的提升。
通過對新課標的細致解讀我們可以了解到,音樂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視多元化方法的教學滲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活躍性,讓學生能夠更加便捷和深刻地體悟到音樂知識的內涵精髓,發展其音樂素養。所以,教師應當實現自身音樂教學觀由傳統向新式的轉變,不斷延伸和探索多元化與實效化兼備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專業教學效果,將立德樹人理念踐行于實處。
客觀地說,音樂本身就具備文化屬性。而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則指的是加強音樂文化以及知識體系的鏈接,并以此為基點進行相應的音樂教育。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必然得到有力提升,自身的內涵也會日漸豐富。與此同時,音樂作為一門素質教育學科,能夠讓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藝術修養等得到有序化培養,這對于其未來更好地進入社會以及發展都有著良好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音樂教育有著極強的抽象性特征,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教師依然秉承以往言傳身教式教學方法的話,極容易讓學生產生厭惡或抗拒心理,不但影響課堂有效性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學生音樂知識的掌握。而多元化模式下,音樂教學的形式也會得到有效延伸,課堂教學將與職業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實情相貼合,學生既可以感知到音樂的內涵精髓,也能獲得更深層次的音樂認知。
現如今,社會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較大,故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逐步成為技工院校亟待處理的問題,而音樂教育則能夠為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必要助力。特別是在多元化音樂教學下,教師不但可采取傳統形式的音樂教學,來鞏固學生的音樂新知,同時也能夠以多種趣味性、前沿性的教學模式來激起學生的探索欲和創新欲,促使其創造力以及想象力均得到有序化發展。
對于技工院校的音樂教材而言,其不但要與當前的社會審美相符合,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時代氣息,只有這樣才能展現音樂教學的育人優勢,為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奠基。當前,我國職業院校的音樂教材普遍存在功能不健全、結構不合理以及內容不豐富等特征,直接影響著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對此,院校及專業教師應當重視多元化教學內容的滲透,對以往強調體系建設或者脫離實際的教材內容加以革新。同時,要依據職業生的心理以及年齡特點,加強諸如專業知識、生活、游戲等新知的引入。這樣不但能增添教材的趣味性,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音樂教育內涵加以延伸,推動其現代化發展。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第一,重視學科交互。音樂與其他各種學科都密切相關,其并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因此,學校可積極牽線專業教師以及各學科教師,加強語言、歷史、生理、教育、舞蹈以及繪畫等多種學科知識的教學滲透,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延伸音樂教學的育人優勢。第二,貼合實際生活。學校在革新教材內容時,應當保證音樂教材的藝術性,要將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聯系融合,從而提高教材的適應性與趣味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讓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綜合能力得到良好提升,可謂是一舉兩得。
1.信息技術輔助
如今,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極富時代性以及先進性特征的教輔工具被廣泛應用于職業教育中來,并讓各學科教學取得了諸多喜人的收益。音樂教師在教學時,也要秉承現代化與信息化的教育觀,將信息技術滲入到音樂教學中,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優勢,依據教學內容,展示相應的圖片、音頻、影像,從而將抽象性的音樂知識加以形象化展現,讓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得到極強的刺激。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有效性。同時,教師還可加強微課的教學滲透,依據教學內容,制作精良的微課,并將其上傳至班級微信或QQ 群中,指引學生進行選擇性地觀看,期間教師可對學生的學習疑問進行及時性地點撥和指引,徹底消除他們的學習難點。以此來增添音樂教學的個性化特征,讓學生學習效果得到有力提升。
2.小組合作學習

音樂教師在教學時,應當立足于本學科的互動性強的特點,對教學模式加以革新,將小組合作滲入于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依據學生的音樂學習實情,秉承同組異質和異組同質原則,在班內組建多個學習小組,組內不但要有優秀生,更要有潛力生和中等生,以此來構建相互學習、相互分享和共同提升的課堂環境。然后,教師可根據音樂授課內容,為各組設置諸如團體演唱、音樂劇排練等任務,并指引各組通力協作,完成任務。其間,教師也要做好教學巡視工作,對于各組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點撥,從而以集體之力帶動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3.競賽活動滲透
諸多教育實踐證明,加強競賽活動的教學滲透,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夠營造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等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音樂教師也要對此加以借鑒,如可牽線學生會、企業等組織單位,舉辦多種形式與級別的歌詠大賽、音樂才藝展示競賽等,通過這種方式,在真正意義上將學生推至教學主位,激發其學習興致,促使其自學、競爭以及創新意識均得到良好培養。
教學評價作為技工院校音樂教學的重要環節,對于音樂教學效果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一方面,其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地認知到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有效性。另一方面,其能夠讓教師獲取一手的教學反饋和更加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實情,進而采取實效性的教學干預措施,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獲得教學效果的提升。而在多元教學模式下,教師不但要重視音樂教學內容以及方法的擴展,同時也要對音樂教評加以革新,為其貼上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標簽,從而提高育人效果。第一,音樂教師應當將課堂參與度、日常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觀念等非智力因素歸入到教評標準中來,以評價之力為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第二,音樂教師在堅持師評的基礎上,也要加強諸如自評、互評、組評以及企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的教學滲透,以此來校正學生的音樂學習方向,充實其音樂學習思路,推動其音樂素養的發展。
總之,技工院校及音樂教師應當時刻牢記自身的育人使命,將學生的實際以及發展需求當做音樂教學切入點,加強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創設趣味性、多樣性以及實效性兼備的課堂環境,進而在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學生音樂及綜合素養的發展做好奠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