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連云港市教育工會 吉繼紅
教師是教育之根本,師德是教師之靈魂。建設一支思想過硬、業務精良、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教師隊伍,一直是江蘇省連云港市各級教育工會組織服務中心工作的重要職責和不懈追求。近年來,我市各級教育工會組織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精神,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特色和優勢,扎實開展群眾性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堅持多方位正面引導,選樹師德師風先進模范,典型示范引路,取得明顯成效。涌現出一大批師德師風先進模范,全市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行有規范,趕有目標,立志教書育人,崇尚高尚師德正成為全市廣大教師的人生追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第二條規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中國工會章程》指出,“教育、科研、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和機關工會,從腦力勞動者比較集中的特點出發開展工作,積極了解和關心職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推動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貫徹落實”。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切實解決當前出現的師德突出問題,引導教師為人師表,立德樹人,我市教育工會不斷提升教師在師德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的新途徑,努力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師德建設活動,實現師德教育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思考,由單純評選表彰向自我約束自我提升轉變。市教育工會經常會同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市教職工中開展活動,開展《教師美德“十要”行為規范》征集活動。將優秀論文匯編成冊印發全市中小學供廣大教職工學習。市教育工會還推薦全國模范教師、贛榆區黑林小學柏紀榮和灌南縣莞瀆小學潘平華作為《江蘇教工》封面人物,并刊發她們的先進事跡。引領廣大教師崇尚高尚師德,最終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國工會章程》規定,“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勵支持職工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推進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辦好工會文化、教育、體育事業”,是基層工會工作的職責之一。為此,我市教育工會廣泛開展調研,了解基層工會在師德建設方面的需求,組織主題培訓,重點解決師德建設中的角度、方法、渠道問題。市教育工會經常邀請知名學者作教師道德專題報告,從教師職業的規矩、良心、信仰等方面,闡述為師之要和為師之道。幫助全市教育工會干部找準開展群眾性師德師風建設的切入點和立足點。市教育工會還組織部分新入職青年教師赴曲阜師范大學開展師德教育,并組織他們在孔子塑像前開展入職教師宣誓活動,教育引導青年教師鞏固專業思想,增強了新入職青年教師的職業榮譽感。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工會長期堅持的“師說茶館”,榮獲連云港市工會工作創新獎。近年來,他們共開設了20多期師德講座,邀請校內外知名教育工作者與學校青年教師進行零距離交流,教育和引導青年教職工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增強職業道德觀念,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動性和藝術性。

《中國工會章程》明確規定了工會的性質:“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作為黨與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我市教育工會深入思考工作定位,多方開拓渠道,不斷提高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市教育工會每兩年會同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師德先進個人和師德模范推薦評選活動,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激勵廣大教師自覺踐行師德規范,提升師德水準,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工作勤、業務精、能力強、作風正、形象好、適應全市教育現代化建設要求的教師隊伍。通過層層申報,專家評審和網上投票等環節選樹師德模范和師德先進個人,在教師節前夕隆重表彰獎勵。市教育工會會同市委教育工委每年從近年新當選的勞模教師和評選出的師德模范和師德先進個人選出部分代表組成師德師風巡回報告團,開展師德師風巡回報告活動。市教育工會還充分利用《連云港日報》工會專刊,在每年的教師節前夕,推出全市中小學教師師德名人榜,集中宣傳報道近期涌現出來的師德師風先進模范,宣傳他們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充分展現當代教師的精神風貌,弘揚高尚師德,弘揚主旋律,增強正能量。
面對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師德師能建設已成為各級教育工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如何發揮教育工會的組織特色和優勢,提高師德建設的參與性、針對性和多樣性是連云港市教育工會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問題,今后我們將在《意見》精神的引領下,推動我市群眾性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