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報道吉林白城洮南市危房改造房屋質量問題,指其危房改造應付檢查,改造時甚至只是在土房外面包層磚。(4月14日《新京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對貧困群眾居住的危房進行改造,是脫貧攻堅的舉措之一,也是一項惠民暖心工程,更是檢驗基層干部工作作風、服務質量優劣的一塊試金石。
常言道“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資金一分一毫都來之不易,傳遞著黨和政府對貧困群眾的關懷與溫暖,按說應該毫厘不差地用來真扶貧、真助農,特別是危房改造必須實打實,不能流于形式摻雜使假。
那些讓貧困群眾憂心忡忡的危房,從外邊包上一層磚、從房頂蓋上彩鋼板,經梳妝打扮看起來面貌一新,實際上卻中看不中用,非但沒有得到實質改造,反而因弄虛作假讓扶貧資金打了水漂,以致怨聲載道,損害了群眾利益,傷害了群眾感情,敗壞了黨和政府形象,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假危改真騙人。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應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全過程,不斷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既要揪出該領域滋生的蛀蟲和蠅貪,防止扶貧資金跑冒滴漏,更要堅決遏制欺上瞞下坑騙群眾的歪風。
——劉奐明
□5月11日,華農珠江學院外院畢業生答辯現場,一位男教師嚴批臺上學生并將論文扔向學生。學校宣傳部人員稱,起因為學生答辯準備不足,該教師素來嚴格,已約談。(5月12日澎湃新聞網)
本科生論文答辯現場,教師怒扔論文被校方約談,筆者以為,這位教師沒有做錯。
現如今,高校里對本科生的論文要求并不高,論文答辯流于形式的并不鮮見。教師一般簡單問一兩個與論文有關的問題就算過了,而華農珠江學院外院的那名學生進場答辯時竟然沒有攜帶論文,這種極其敷衍的做法,著實讓人看不下去。更讓教師不能容忍的是,論文內容涉及到專八,該學生沒有過專八,基于這兩個情況,答辯教師氣不打一處來,怒扔論文,表達的就是對這一學生的強烈不滿。正所謂“嚴是愛,寬是害”,怒扔論文的教師無疑是一位愛崗敬業的好教師。如果教師對這一現象聽之任之,或睜一眼閉一眼,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2018年6月中旬,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近日,部分高校發通知,從嚴檢查本科生論文,這說明“混四年也能順利畢業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這種語境下,高校要提高本科生培養水平,需要更多負責任有擔當的教師。
——維揚書生
□日前收到一通知,說為了落實中央今年“基層減負年”精神,特出臺本地區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細則N 條。但細看這N 條的內容,卻與前些年“反四風”“落實八項規定”等整治活動的內容基本相仿。且都無一例外地要求各單位成立領導小組,安排專職人員,制訂工作方案,落實專項經費,開展監辦督查,建立工作臺賬,事后能追責問責等等。
如此以文件“落實”中央精神,難道不是以新的形式主義反對舊的形式主義嗎?
中央三令五申,群眾深惡痛絕,但這“形式主義”的東西卻為何總是陰魂不散,隔三差五地換一種形式卷土重來?看來,什么時候能真正讓基層的群眾來對我們的工作進行評判,而不是讓干部們在自己的圈子內相互評功擺好,才是根治形式主義作風頑癥的根本出路。
——錢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