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桂四 張勁松 晏紹禮
(中南勘察基礎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81)
三峽庫區自然地質條件復雜,加之暴雨、洪水頻繁,是我國滑坡災害的多發區和重災區[1,2]。其中,巴東縣城由于受到多處滑坡的影響,如黃土坡滑坡[3,4]、黃蠟石滑坡[5]等,歷史上經歷了多次搬遷及相關的工程治理[6]。因此,分析該區域內的滑坡穩定性一直是庫區防災減災的工作重點問題。庫水位波動和降雨是庫區滑坡最主要的影響因素[7,8],前人對此已經進行了較多研究,如在影響因素的作用機理[9]、單個因素對滑坡的影響程度[10]及兩種因素的聯合作用[11]等方面都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過多的注重于多因素的聯合影響,忽視了單一因素的作用。同時,現有研究多以大型滑坡為例,鮮有對小型、普通滑坡的分析,這對于庫區后續的滑坡災害防治是不利的。因此,本文選取了巖灣橋滑坡作為研究案例,它位于滑坡災害頻發的巴東城區,體積雖然小于黃土坡滑坡等大型滑坡,但由于居民很多,因此非常有必要進行其穩定性分析。由于該滑坡屬于土質滑坡,降雨對穩定性的影響更為顯著,因此,本文僅選取降雨因素作為變量,通過傳遞系數法計算不同工況下的滑坡穩定性系數,從而進行滑坡的穩定性評價,旨在為庫區滑坡災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依據。
我國目前在線的病理學慕課平臺均為X型慕課,均是由國內優質高校的優秀資源自發搭建的公益平臺,政府投入極少,但就注冊人數來看,遠遠低于醫學院校上百萬的醫學生,說明對這些慕課平臺的宣傳、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巖灣橋滑坡位于巴東縣長江右岸信陵鎮,前緣緊靠長江,高程182 m,后緣高程250 m,坡度20°~35°;滑坡寬度約130 m,縱長160 m,面積約2×104m2,體積約22.6×104m3,屬典型的中型土質滑坡。滑體物質主要由殘坡積物及少量人工堆積物組成,包括了大量的碎石土及部分塊石土(見圖1)。地表局部為耕土、雜填土。下伏基巖為巴東組第三段(T2b3)泥質灰巖,產狀為351°~15°∠20°~30°。滑坡沿巖土交界面產生滑移變形,滑面傾向NW~NWW,滑帶厚度一般0.20 m~0.50 m,少部分厚度達1.0 m。滑帶土性不一,有含礫粉質粘土、含泥角礫土、含泥碎石土。具有如下特點:粉質粘土,飽和,以可塑狀為主,具擠壓揉皺痕跡,遇水后易軟化及泥化;角礫和碎石的磨圓度較好,形如橢圓的卵石、圓礫,表面具有磨光性、油脂光澤和擦痕,定向排列(見圖2)。
根據近年的滑坡調查,可發現滑坡的變形較為明顯(見圖3)。主要體現在滑體后部眾多建構筑物出現開裂,裂縫或陡立或以大致45°傾向北西,裂縫寬度為幾厘米。后緣公路地表拉裂沉降,形成長達130 m~140 m、略具弧形且與滑坡縱軸線近于正交、寬數毫米至3厘米的裂縫。公路南側交通賓館的漿砌片石擋墻也產生了裂縫,呈階梯狀,傾向約305°,傾角大體45°,縫寬1 mm~3 mm。前緣四道溝剪出口及基巖滑床明顯可見,伴有泉水流出。同時,部分土體曾因連日暴雨滑動,造成滑坡前緣地面及巴東縣排污泵站擋土墻開裂,城區排污溝破壞,排污管道拉裂滲漏。
中更新世晚期至末期,鄂西地區大面積隆升,長江急劇下切,在臨近現代長江一線形成高陡臨空面。同期,暴露地表的T2b3泥質灰巖等軟質巖形成緩坡谷地,灰巖、白云巖等硬質巖層形成陡壁。
該詞常用作為調侃自嘲自己要倒霉了、很衰的意思。《涼涼》原本是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片尾曲。“一首涼涼送給某某”源自于有些網絡主播在直播玩游戲失敗時,觀眾就會在彈幕上刷“一首涼涼送給主播”,從而走紅網絡。
綜上所述,巖灣橋滑坡變形破壞方式為:雨水下滲在增加土體重量的同時,更使土體飽和軟化,使土體與基巖之間或碎塊石土之間的粘性土抗剪強度降低,產生順基巖面或滑帶向下的蠕動變形,如遇連日暴雨,誘發顯著變形甚至滑動。


當立體倉庫本身結構穩定性較好,存儲貨物質量適中,且生產物流對立體倉庫的存儲效率要求較高時,可采用存儲效率優先原則占主導的復合貨位優先級,即在符合存儲效率優先原則的前提下,出庫時間相等的貨位根據其所在貨架中的行數,按照結構穩定性原則設定優先級,圖2c所示為存儲效率優先原則占主導的復合貨位優先級示例圖。

本文采用“傳遞系數法”進行滑坡穩定系數(K)計算。巖灣橋滑坡為不涉水滑坡,不涉及水庫運行工況的組合,僅涉及暴雨及地表荷載工況的組合,巖灣橋滑坡的防治工程等級為Ⅱ級,根據湖北省相應的勘察技術要求,其設計暴雨強度重現期為20年。本滑坡地表荷載按建筑物和公路分別取值,建筑物按15 kN/(層·m2)計取,公路10 kN/m2計取。同時,由于滑坡區的地震烈度為6度,不考慮地震荷載。根據巴東縣氣象資料,自1954年至1992年的38年間,滑坡區5月至9月間日最大降雨量為193.3 mm,三日最大降雨量達500 mm,參考這一數值等比例折減為170 mm/d,以此作為滑坡區汛期20年一遇5日平均降雨量。
在各種軟弱結構面、垂直層面裂隙、斜切陡壁裂隙及巖石風化剝蝕的共同作用下,長江強烈深切使陡壁巖石不斷的破碎崩塌堆積,在長期崩塌搬運作用下,形成了目前的松散崩坡積斜坡現狀。
據勘察取樣室內試驗,結合工程地質類比分析,利用滑坡4號剖面的穩定現狀進行的反演,綜合確定巖灣橋滑坡的各項參數,見表1。
據鉆孔、淺井揭露及沖溝剖面調查,殘坡積物在垂向上顆粒有一定的分選性,接近基巖0.1 m~0.5 m粘性土成分含量一般較多,之上為碎石、塊石土,碎塊石土中局部也存在粘性土含量較高或為夾層的情況。粘性土中含有較高的親水粘土礦物,遇水易膨脹。由于大氣降雨長期下滲搬運,大部分細顆粒粘土被搬運到山坡中下部,使坡體碎石土中的空隙被充填。粘性土含量較大,降低了土層的滲透性,雨水下滲遇阻在一段時期內于該帶相對富集,使粘性土飽和軟化,降低土體的抗剪強度。如遇長時暴雨,下滲的雨水快速飽和土體,除了增大坡體重量外,土體的抗剪強度也會顯著降低,從而誘發滑坡的產生。

表1 穩定性計算參數
滑體前沿臨四道溝,沖溝切割至滑床,另外前沿切坡修路、建房,這些致使滑體前緣臨空,減小甚至失去支擋力,產生新的應力場。巴東縣是一個山城,建設用地非常緊缺,加之城鎮布局欠合理,絕大部分建筑物集中分布在斜坡體中~上部,給滑坡體增加荷載。滑坡前緣臨空,中后部加載,也加速滑坡體的變形。
根據上述內容提供的計算方法、參數和工況,得到所有情況下巖灣橋滑坡的穩定性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工況下滑坡穩定性結果
由上述的滑坡定性分析和穩定性計算可發現:1)滑坡在工況一狀態下穩定系數為1.120~1.129,滑坡整體基本穩定。2)滑坡在工況二狀態下穩定系數為0.974~1.050,滑坡穩定系數下降較大,其中北部2—2′剖面小于1.00,中部主剖面1—1′為1.032,南部3—3′剖面為1.056。因而滑坡北部處于不穩定狀態,中部和南部處于欠穩定狀態。兩種不同工況條件下的試算表明:巖灣橋滑坡目前處于基本穩定狀態。滑坡對暴雨較敏感,當出現長時間的連續暴雨時,其安全系數將明顯下降,滑坡北部可能失穩,中部南部將產生變形。總之,巖灣橋滑坡的穩定系數與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存在距離,無論哪種工況組合,其安全儲備都不足,對其進行治理勢在必行。
3.3 生產模式的效率問題 由于受到技術、材料限制,3D打印相對傳統假肢矯形器制作過程效率偏低。很多情況下,3D打印暫時還無法獨立完成假肢矯形器制作,需要傳統工藝過程進行補充,導致效率偏低。比如,3D打印制作小腿假肢,掃描打印出整體結構以后,還需要通過傳統石膏取模修模方式制作內襯套,整體所需時間比傳統裝配時間有所增加。
1)巖灣橋滑坡是中層中型土質滑坡,由碎塊石土組成滑體,主要以巖土界面粘性土及含泥碎石(或角礫)為滑帶,巴東組第三段泥灰巖為滑床。滑坡的破壞機制屬于蠕滑拉裂模式,雨水下滲在增加土體重量的同時,更使土體與基巖之間或碎塊石土之間的粘性土抗剪強度降低,產生順基巖面或滑帶向下的蠕動變形。如遇連日暴雨,誘發顯著變形甚至滑動。2)滑坡目前整體上處于基本穩定狀態,但無論哪種工況組合,滑坡的安全儲備都不足,尤其遭遇暴雨時為不利,在工況條件下滑坡可能變形失穩,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治理。3)建議對主滑坡和次級滑坡均采用抗滑樁進行治理,同時,在滑坡治理施工期間前后,對該滑坡建立動態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