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洪 宇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本課題將哈爾濱兒童公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考察的形式了解場地有關氣候、地理位置、建設狀況和交通環境的相關內容,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圍繞其綠化、公共設施、文化、功能等方面進一步展開分析,意在探索出一套能更新改善公園環境、重塑公園活力的設計方案。
哈爾濱南崗區屬于溫帶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受西伯利亞內陸冷空氣和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冬季漫長,寒冷干燥,多刮西北風;夏季短暫,溫熱多雨,多刮東南風。一月氣溫最低,月平均-19.4 ℃,七月氣溫最高,月平均22.8 ℃。
兒童公園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北鄰大成街,西鄰河渠街,南為果戈里大街,商業氣息較濃,東鄰馬家溝,具有良好環境景觀。附近有幼兒園、兒童培訓機構等,公園兩側均有居住區,為公園提供游客源(如圖1所示)。

公園占地面積17 hm2,外形猶如一個古堡,園內現有兒童火車、碰碰車、逍遙球等22項游樂設備。在園內有各類活動分區,例如空竹區、廣場區、乒乓球區等。不僅為兒童提供游樂空間,也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空間。公園內部栽種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植被,公園前部中心主軸路選擇了用白樺當作行道樹,同時景區也大量選用了旱柳、松樹等作為裝飾樹種。
公園周邊交通情況見表1。

表1 公園周邊道路及交通情況展示
優勢:公交優先的出行方式為公園旅游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公交交通以及自行車、私家車不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同時也拉動公園人流量。
通過幾次實地考察,切身體驗相關設施以及觀察場地環境、測算場地相關數據,并開展相關問卷調查,問卷主要采用自填式問卷調查法、個別訪問法和觀察法。最后綜合整理資料,分析思考得出相關結論以及導出相關設計理念。
4.1.1 綠化占地
兒童公園中綠化占地達到60%以上。
4.1.2 植被種類
主要采用哈爾濱常用設計樹種:毛白楊、紫薇、旱柳、榆樹、落葉松、忍冬、白樺、懸鈴木、云杉、杉松、楊樹、松樹、沙棘、麻黃等等。
4.1.3 優勢
公園綠化面積比較大,植被種類較為豐富,植被種類充分考慮哈爾濱市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特征,生長狀況良好;植被構成較為合理。
4.1.4 不足
公園綠化缺乏專人管理、保養、部分植被病害蟲現象未能及時解決;公園綠化建設缺乏個性和特色,植被種類相近,布置形式相仿;市民綠地保護意識有待提高。
4.2.1 游樂設施
兒童公園內可供兒童游玩的娛樂設施許多都已經較為陳舊,部分設施已經存在表面生銹、部分零件松動的現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此類游樂設施通常具有較大的時令性,只在夏季營業開放,而冬季停運管理方面投入不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游樂設施的損壞以及空間資源上的浪費。
4.2.2 衛生設施
調查考察中發現公園內部垃圾箱設置距離比較大,一定程度上對游人處理自身垃圾雜物造成了不便。在調查中也發現景區近入口處一主要公廁暫時停運,而公園中央附近另一公廁內相關衛生狀況不佳、照明不良、設施不夠完善,同時公園部分地區也未設有其導向標志。
4.2.3 休憩設施
公園內利用了樹木圍壇以及花壇處提高了休憩場所面積、增加了可供夏季乘涼的場所。同時公園內部也設置了一些路邊長椅供行人聊天休憩。但座椅等休息設施形式單一并且由于公園冬季寒冷,應考慮增設相關室內休憩場所。
4.2.4 安全設施
夜晚照明不良、視線受阻,給在公園內游玩以及穿行路過的行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大大增加了犯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同時許多體育健身設施以及游樂項目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夠完善。
由圖2可知居民主要到達公園的使用工具為公交,便捷的交通為增加拉動公園人流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園為保障園內安全禁止汽車、自行車、寵物入內。園內道路以一條主軸來連接公園各個功能區,由于是一條從南到北的直行道,而通向各個區域的輔路若不明顯容易錯過忽略公園相關景觀,但是公園道路設計還是較為清新明朗的。園內小火車的主要運行路線為環繞公園一周,而在公園西側鄰小火車鐵路一側栽種的植被區已被游人走出了一條小道。因而根據行人行為習慣可像靠近馬家溝河一側增設可供行人行走的道路。

通過參與公園功能的人群數量分析(見圖3),可以發現居民進行的最多的活動是飯后散步。同時也有較多居民利用開放式的兒童公園進行交通穿行。由此,兒童公園對居民具備交通導流的功能,與此相對,這項功能也為兒童公園增大了客流量。另外,由于氣候條件的限制,游樂設施功能的使用頻率出現明顯的時令性分布。即在春夏季使用頻率較高,秋冬季使用頻率顯著降低。
通過現狀公園的功能劃分分析(見圖4),公園自身功能分區不明顯,不同運動區域沒有劃分,同時現狀公園功能單一,主要為觀賞休閑,缺乏趣味性和益智性等,吸引性不強,整體環境品質不高。園內部分地區也未設各個功能區域的導向牌,例如空竹區就僅僅只是游人自己在場地后方公廁的墻上自行寫上了空竹區三個字。冬季沒有可供兒童游樂玩耍的游樂設施及專門區域,同時冬季沒有很多能為游人提供活動的運動項目和場地,與夏季相比較為冷清。

兒童公園建設之初,就秉承著“兒童”這一主題,園內最具特色的便是那一輛環繞公園的小火車。小火車的運營則是兒童自己經營管理,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兒童公園。而近幾年來,兒童公園已經不再完全是“兒童”公園了,目前兒童公園接納的游人中極大部分已經變成了中老年人,他們在園內散步、運動、跳廣場舞。兒童除了在暖和季節運營的游樂設施以及小火車中尋找樂趣以外,很難再在公園其他地方中尋找到樂趣了。因而使兒童公園回歸最初建造主旨──以“兒童”為中心就顯得極為重要。

根據調查中發現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不足之處(見圖5),現提出改進建議如下。

綠化環境和美化空間是更新創建兒童友好型公園的基本要求,公園內應該盡可能的體現生態,增加綠化面積,對于有限空間可考慮垂直綠化,確保夏日戶外活動有綠蔭,冬季有太陽;同時植被的選用應考慮公園氣候環境以及季相變化的豐富性。
游樂設施應該更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公園更新改造要基于兒童生理特點和情感需要,在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兒童鉆爬、蹦跳、攀巖等需求,充分利用場地條件,對游步道、路燈、指示牌子、亭廊座椅進行趣味性設計,激發兒童的創造性和探索性,讓兒童在游戲中感受樂趣,收獲知識,提高創新和協調能力。
兒童公園東部比鄰馬家溝,是天然的景觀資源,但是現狀公園對于這一資源利用不佳,游人親水活動受限。因而在更新改造過程中,應該加大對于馬家溝這一景觀資源的利用與協調,在保障兒童安全的情況下,建立類似親水平臺的活動場地。在園內也可加設小水景觀,進而加強兒童對于有關水資源的教育與學習作用。
由于兒童公園是以兒童為主要服務人群,因而確保兒童在游樂過程中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更新改造兒童公園時,應該加強防護設施的建立,例如在兒童一些較為頻繁的活動場地選用軟質鋪地以及地面防滑、避雨遮陽等措施。同時照明設施應該更加完善,減少公園存在的照明死角問題,預防犯罪事件的發生。
現狀公園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健全,可增設直飲水設施,增加垃圾箱的數量,增設功能導向牌、改善公廁衛生環境同時加強這些服務設施的維修維護管理。
可根據哈爾濱冬季冰雪特色拓展兒童公園冬季的活動類型,引入冰雪元素,可加設滑冰場,滑雪橇場或是開展類似堆雪人、琢冰雕等比賽活動,豐富公園活動內容,使公園在一年四季都能充滿活力與樂趣,進而傳承發揚哈爾濱所特有的冰雪文化。
營造與創建兒童友好型公園,需要規劃設計師等各個行業人員及兒童在內的公眾的積極參與合作,需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使兒童公園真正成為對兒童友好,為市民充分享用的美好場所。兒童公園改造設計的關鍵是要因地制宜,尊重區域精神,優化功能結構、倡導綠色環保。為兒童創造更加安全、和諧、快樂的戶外活動空間,彰顯出城市的獨特魅力,凝聚城市的精神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