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栓文 簡潔
【摘 要】 互聯網、大數據等的迅速發展,使共享商業模式逐步盛行。共享商業模式以其獨特的平臺交易機制,打破了傳統固有線下交易方式的禁錮,降低了交易成本,實現閑置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此同時,破產、下線等現象也接踵而來,以其代表性產業——共享單車來看,其發展快、壽命短所表現出的風險問題,再次引起理論與實務界對共享商業模式風險的深層次探索。鑒于此,文章試圖通過對共享商業模式風險的識別,利用風險矩陣分析方法,為共享商業模式的風險管理找出新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共享商業模式; 風險管理; 風險矩陣
【中圖分類號】 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16-0018-06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共享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在眾多的共享商業模式中,共享單車打破傳統公共單車停放固定的模式,以更為先進、方便的出行方式備受矚目。2017年下半年開始,多家共享單車平臺倒閉。實際上,共享單車在一線城市的投放其實已經飽和。2018年,摩拜被美團收購,滴滴接管小藍,ofo將車輛抵押給阿里借款17億元。在共享單車之后,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共享商業模式也一個個倒下,眾多共享產業都只是曇花一現。共享經濟發展迅速,共享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然而如何減少損失,保證其長久發展才是現在需要重視的問題。因此本文對共享商業模式進行風險管理研究與探索。
一、共享商業模式風險管理的特點
(一) 共享商業模式運營分析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終端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共享經濟的新型商業模式應運而生。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共享商業模式以其獨特的平臺交易,拉動著經濟的發展,緩解產能過剩的矛盾。共享商業模式打破了傳統模式中時間、空間的束縛,以平臺為中介,第三方支付為依托,它將最大限度地利用人類資源,改變使用觀念,使得綠色發展的意識深入人心。共享商業模式即通過互聯網平臺連接著供給側與需求側,而平臺本身并不擁有這些資源,共享平臺將線下的閑置資源進行整合,暫時轉移其使用權,并且借助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等手段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與服務,從而實現供需兩側的對接,將經濟形態從工業革命后的集體供需形式轉變為個別匹配形式[1]。如圖1。
(二)共享商業模式風險的特征
1.傳播速度快
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顛覆性創新的推動,共享商業模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共享商業模式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實現了共享的便捷化,例如共享單車的GPS定位,將單車的停放位置及時準確地傳輸到用戶端,在信息傳播迅速無礙的同時,風險問題也以難以預測的速度擴散,如今網絡終端逐漸多樣化,一個微小問題在互聯網平臺上都可能被無限放大。互聯網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同時也加快了風險的傳播。
2.涉及行業廣泛
共享經濟及其商業模式加快了經濟前進的節奏與步伐,是中國經濟和中國的傳統商業模式得到改變的重要戰略性武器。傳統商業模式不斷被顛覆,共享商業模式是許多創業者的最佳選擇,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共享住房、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等,共享商業模式幾乎滲透到各行各業。共享理念貫穿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資源與產業的多元化融合,各產業之間的摸索與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產業創新與轉型升級,同時對未來風險資本的籌集方式、分配與部署影響極大[2]。
3.影響因素復雜
互聯網經濟體系下,由于消費群眾不受控制、區域禁錮也被打破、影響因素復雜,市場變化難以掌控。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模式固有的界限范圍,對出資者、運營者、消費者多方產生連鎖性影響,線上線下依賴著平臺進行交易,經濟活動都在線上。同時由于平臺不占有資源,服務質量難以控制,難以確認具體的衡量標準。標準的產品加上難以標準化的服務供應者,最終導致安全、管理、信用等一系列問題。
(三)共享商業模式下風險產生的原因
1.信息不對稱以及平臺間的惡性競爭
共享單車以門檻低、起步融資快形成了眾多的共享單車企業,在其初入市場時,投資者盲目自信,只追求市場的需求,而沒有在意市場的需求量,并且所占市場份額不明確,存在著某些地區車輛供給不足,而另一地區供過于求的現象。信息的不對稱造成共享單車產能嚴重過剩,閑置破損車輛過多堆積,使得共享并非“盤活存量”而在“創造增量”。
在這個壟斷市場中,先導企業更是調控著市場的價格與發展,對于不同情況區別定價,操控著市場的良性發展,使得壟斷者獲得超額的壟斷利潤。平臺間惡性競爭導致資源過度浪費也讓其商業模式難以形成閉環。摩拜單車和ofo在開發之初為了比競爭對手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資源,都不惜花重金進行客戶競爭,然而卻使企業面臨更大的融資問題。在壟斷體系下,共享經濟平臺對于交易結構和交易關系都具有決定性作用,涉及到定價合理和公平競爭問題,當形成壟斷者并產生壟斷優勢時,在與新進入者進行競爭時便利用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形成市場壁壘,造成市場的壟斷,阻礙產業的進步與創新發展。
2.委托代理與信息安全問題
共享平臺隱藏著信息不透明、虛擬賬號、委托代理、系統失敗等安全漏洞,如果平臺出現問題,服務雙方的交易便失去聯系,資金的流向更是不為所蹤,消費者與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市場秩序紊亂。共享商業模式涉及到重大的個人隱私問題,客戶通過注冊平臺賬號,輸入個人相關信息繳納押金,然而一些機構卻將這些信息作為商業資源二次變賣,嚴重侵犯了客戶的隱私,威脅著信息的安全。
共享商業模式以網絡平臺為載體并依賴平臺連接著服務關系雙方,第三方平臺的參與導致責任分擔的糾紛,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及時性、準確性、嚴謹性都要求嚴格把控交易的每一個環節。例如引起巨大反響的滴滴順風車事件,造成這一惡性事件的原因正是對于行業準入人員身份背景調查制度的不完善。滴滴平臺對于司機的審核粗略,人車不符的現象更是不勝枚舉,司機的信息得不到確認,用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由此暴露出監制管理、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