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龍城匠心筑夢砥礪前行,匯名家集思廣益共話會計。2019年7月6日,由中國商業會計學會主辦,《會計之友》雜志社、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承辦,瀘州老窖懷舊酒類營銷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商業會計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新時代財務與會計創新發展論壇在龍城太原隆重召開。中國商業會計學會會長、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謝志華教授,中國商業會計學會副會長關曉光以及來自中國商業會計學會的理事、常務理事、會員單位、地方商業會計學會的負責人,全國知名的學者、會計名家、校長、副校長、會計學院院長、系主任、經管院院長、黨委書記,高校的教師學生,全國會計領軍人物、山西會計領軍人物、企事業單位的總會計師、財務總監、財會人員,出版社、期刊社主編和編輯等200多家單位的50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新時代財務與會計創新發展”。
《會計之友》雜志社總編笑雪主持開幕式并致歡迎詞。他在致辭中指出,高質量會計對高質量經濟有顯著支撐作用,高質量經濟也倒逼和促進高質量會計的進一步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從思維方法、職業意識、專業知識、核心技能等方面注重會計人素養的提升,汲取傳統文化營養,補齊會計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短板,更多地培養具有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實現政產學研融合匯通,挖掘財務與會計新價值,助力財務會計轉型與變革,增強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陳凱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年會和論壇的舉辦,恰逢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火熱開展之際,注定有著不一般的意義——不僅為財會專家、企業家、投資者搭建了交流平臺,也為學術研究與管理運用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為產學研融合和理論創新提供了明確的實踐方向,更為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在財會管理和創新方面,牢固樹立“資金為命”的理念,搭建了財資云平臺、財務共享平臺、閑置資產管理平臺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強化資金集中管控和預算管理,健全資金預警機制,加快推進資產證券化,著力財務人才梯隊建設,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謝志華教授致辭并以“變革中的會計”為題做了主旨演講。他指出,未來會計變革的本質是實現信息的一體化。在信息整合和業財融合的條件下,會計變革的本質是如何把企業所有的資源與無差別化的信息有效地整合,從而實現共享。而共享的本質是信息的共享,通過信息共享達到資源共享,最后實現利潤共享。同時,在國家治理與發展進程中,會計的宏觀管理作用同等重要,國家預算同樣離不開會計,會計使世界舞臺的治理標準變得更為有效,這就是會計的價值,是當今會計需要完成的偉大使命,也是一種新時代的呼喚。在新時代條件下改變的只是會計的過去,而不是會計的消亡,會計永遠在路上。
主題報告由山西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山西財經大學前校長郭澤光教授,銅陵學院校長倪國愛教授,山東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王愛國教授,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副校長陳美華教授,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彭曉潔教授,天津財經大學田昆儒教授分別主持。
南京大學會計與財務研究院首席教授朱元午做了題為“會計基礎理論研究:對會計本質的再認識”的主題報告,認為會計本質是會計學中最基本的基礎理論問題,繼續研究這個問題的意義在于為會計改革創新發展尋找符合學科本質的基本方向。會計是一個同時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這兩種本質屬性的人造信息系統,會計改革創新發展應按照科學性和藝術性這兩個基本方向進行,脫離這兩個方向的研究和做法,很可能最終導致相關研究和做法迷失方向。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兼職副主席、廣東省管理會計師協會名譽會長、廣東財經大學前校長王華教授以“會計理論的發展:過去和現在”為題闡述了會計過去的“七個特征”和會計理論發展過程及現代會計亟需解決的若干問題,建議要重新構建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
浪潮集團企業管理信息化首席咨詢專家王觀政以“數字化轉型成就智慧企業”為題做了主題報告,簡要介紹了新一代云ERP平臺和浪潮集團近期的發展情況,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打造智慧企業,數字化轉型旨在提升企業戰略引導、服務共享、生態協同、智能決策四大管控能力。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王竹泉教授從實體經濟上市公司整體、企業層面和內部資本市場三個方面分析了“資本效率與財務風險信息的扭曲與矯正”,認為嚴重低估的資金效率和嚴重高估的財務風險使處于轉型升級艱難時期的實體經濟“雪上加霜”,嚴重損傷了資本市場投資者對實體經濟的投資信心和投資意愿,金融資本“脫實向虛”在所難免;上述扭曲和錯判無疑將造成實體經濟的行業、企業之間資本錯配的發生,從而嚴重影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從實體經濟上市公司內部資本市場來看,導致實體經濟上市公司在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之間資本配置方向的錯誤,加劇了企業內部資本市場嚴重資本錯配的發生,這一發現為實體企業“金融化”和“脫實向虛”提供了新的解釋。
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吳秋生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審計、協同監督與國企資產保值增值”的心得體會,認為理論研究的特點是旨在創新知識,強調客觀嚴謹,需要高度抽象;提出理論研究選題的三個基本要求,應研究真問題、好問題、新問題;指出理論研究需要解決的最基本問題就是變量的選擇問題。
吉林大學總會計師杜莉教授以“雙一流”建設為目標,從政府層面和高校層面提出了高校財務治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的具體建議:轉變觀念,變過程管理為績效管理;轉變職能,落實“放管服”改革措施;回歸專業化管理,有利于風險防控的總會計師制度;統一認識,健全社會參與監督機制;明確職責,理順校內財務治理關系;講求效率,完善校內財務治理機制。
天津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苑澤明教授以“無形資產與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為題做了主題報告,認為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既包含宏觀經濟層面,又涵蓋微觀企業層面,微觀企業層面經營質量要變革,必須加強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創新。無形資產作為技術創新的載體,是企業的“隱性”資源,對企業追求高水平、高層次、高效率的經濟價值創造,塑造卓越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價值創造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浪潮集團財務共享領域首席咨詢顧問楊劍介紹了浪潮財務共享實踐與創新發展的情況,指出企業ERP平臺建設的關鍵問題就是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眾多的中國企業以財務共享中心作為切入點,引領未來企業管理的模式創新。共享中心的建設由原來的大型企業集團向中小型企業集團延伸,信息化建設也由原來的單一報賬模式向業財異構系統融合轉變,并提出了系統融合、共享中臺、數據服務、智能應用四大未來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趨勢。
南京財經大學前副校長、中國會計發展研究中心首席教授王開田做了題為“國際會計計量人民幣化的研究——基于‘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的思考”的主題報告,分析了國際會計計量及其演進,國際會計計量人民幣化的意涵及動因,提出通過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快經濟共同體形成,不斷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和結算系統效率,擴大人民幣與外幣的“貨幣互換協議”,依托人工智能,優化人民幣直接結算,實現國際會計計量人民幣化的路徑。他認為,中國會計發展將從中國會計國際化向國際會計中國化轉變,會計計量人民幣化將成為國際會計計量的必然趨向。
安徽財經大學科研處處長盛明泉教授以“‘營改增對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研究”為題做了主題報告,認為與未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生活服務業相比,生產性服務業在“營改增”后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顯著上升;在生產性服務業行業中,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營改增”政策影響下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幅度相對更大;“營改增”能夠通過增加企業人力資本投入進而提高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
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王海兵教授做了題為“我國傳統文化嵌入企業內部控制的機制和實現路徑研究”的主題報告,認為文化是重要的社會經濟資源,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需要優秀的內部控制文化的指引,而優秀的內部控制文化必須與本國的社會國情和意識形態相得益彰。以儒、法、道、墨等學派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管理智慧。對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內控思想去蕪存菁,從人本文化、風險文化和績效文化三個維度考察傳統文化嵌入內部控制的機制。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個要素,探討儒、道、法、墨等多學派思想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啟示,提出傳統文化嵌入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實現路徑,推動內部控制建設,且使得傳統文化在古為今用中做到日久彌新。
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王少華博士從實證的角度探究了企業金融化適度性影響創新的路徑與機理,發現企業金融化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并非是單純的“擠出效應”,而在于其適度性。企業金融化適度性與創新呈顯著的倒U型關系,過度金融化會擠出創新,適度金融化則有助創新。同時,在金融化主動性不同的企業中,二者關系存在異質性。此外,金融化適度性會通過融資約束、金融渠道獲利、現金流約束等路徑對創新產生影響,且在不同適度性情形下其傳導路徑有所不同。
圓桌論壇環節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湯湘希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助理田高良教授,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山西分所負責人王小寶,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會計師常勝周,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卜華教授,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恒松博士,晉能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晉能天津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葛琳娜圍繞“新時代會計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展開討論,并結合自身的研究和工作經驗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一致認為,新時代會計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賴于思想觀念的轉變,有賴于穩定的會計準則體系,有賴于優惠的稅收政策,有賴于企業管理方式的轉變,有賴于人才培養方式的轉變。
安徽工業大學前副校長林鐘高教授主持閉幕式。本次會議共征集論文95篇,經中國商業會計學會學術委員會專家評審,評選出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和優秀獎各3篇。中國商業會計學會常務副秘書長黃國成宣布優秀論文獲獎名單,山東財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畢秀玲教授、河北經貿大學會計學院院長袁振興教授、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會計學院院長陳增壽教授、西安財經大學會計學部主任趙栓文教授分別為獲獎論文作者頒發了證書和獎金;同時,內蒙古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曉芳教授為《會計之友》雜志社頒發了優秀核心期刊證書,為笑雪總編頒發了優秀主編證書;黃國成常務副秘書長為《會計之友》雜志社頒發了感謝狀,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山西分所負責人王小寶為山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頒發了優秀組織獎。
最后,林鐘高教授對會議做了全面總結。他指出,本屆年會名家云集,聚焦前沿,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會議體現出四個特點:風格轉換明顯,閃現思想光芒,緊貼時代脈搏,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規范研究,兼顧實證研究,點亮的是會計的思想,尋求的是會計研究的原點,撥動的是會計本真這顆心弦。建議論文要寫在實踐上、研究做在流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里。
新時代、新經濟、新會計,是挑戰,更是機遇。此次會議的召開,正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喜迎新中國七十華誕,順應時代潮流,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財務與會計創新發展的主題,立足財務與會計的自身稟賦和深度融合,探討新時代財務與會計轉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探索創新發展的趨勢和改革路徑,實現財務與會計從“需求側的拉動”到“供給側的推動”的根本轉變,開創會計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新局面,厚植政產學研協同化發展之路,推動和引領我國新時代財務與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創新,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