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
摘要:本文圍繞服裝結構課程的教學方法展開論述,通過對高等院校服裝專業“服裝結構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整理,研究探索其教學方法。“女裝結構”課程是服裝結構類課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課程,文章以“女裝結構”課為切入點,結合服裝設計、服裝紙樣與工藝等課程進行分析,尋找服裝結構課程更加合理有效的并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只有合理設置教學結構,理清課程模塊順序,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得此門課程的課堂教學發揮更大的能量,最終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產業。
關鍵詞:服裝結構;教學方法;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245-01
一、引言
服裝結構課是服裝設計專業及服裝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重點必修課,它在服裝本科課程教育體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服裝結構課是一門審美水平和技藝能力都要求較高的課程,學好服裝結構課,不僅要求學生既有一定的藝術審美素養,又需要有理工類學生所具備的嚴密的邏輯能力,因此要想學好這門課,需要學生所具備的能力還是比較高的。由于這門課本身的特殊性,相對于純藝術類的服裝設計課程,或是理工類的服裝工程等其他課程,學好服裝結構課需要學生具備更加綜合的能力,不僅要求學生對比例,平衡協調、流行趨勢等藝術審美,也要求學生有技術層面的經驗和積累。
二、服裝結構課程教學實踐和方法
通過近幾年在服裝結構課程方面的教學實踐,也逐漸摸索出講授服裝結構類課程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總體來看,“女裝結構”課程有60左右的課時,其中包含大約40課時的課堂教學和20課時的實踐學時,使學生在女裝造型和結構設計上掌握并有所創新,是這門課的最終目的。該如何安排課堂時間和內容,讓學生喜歡這門課,使得學生通過門課有很大的收獲,既鍛煉了學生的結構設計能力,又增強結構設計的興趣?那么結合服裝結構課程的教學體系,為了探索更科學有效、更加創新的教學方法,那就以女裝結構課程為例,來談一談服裝結構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l.女裝結構課程一定要和“女裝設計”和“女裝紙樣與工藝”課程結合起來,而這種結合也恰恰是教學國際化的必經之路,比如國際一流的服裝設計院校如美國的帕森斯和英國的圣馬丁等,它們在課程設置上的共同點之一就是將服裝結構、服裝紙樣和工藝等課程緊密的與服裝設計課程打通,比如學生在上完服裝設計課后,緊隨其后的就是服裝結構與工藝等課程,結構紙樣與工藝等課程的教學目的很明確,即服裝結構類課程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為服裝設計類課程提供技術支持,讓學生在服裝設計課當中的創意和設計得到技術層面的實現;另一方面,服裝結構本身可以反作用于服裝的創意設計,因為結構本身也是一種設計,學生在做結構設計的同時可以完善和優化前期的設計創意環節。
2.服裝結構設計水平與造型的相關聯系
為了使結構課更好的與設計課和紙樣工藝課相結合,使“女裝結構”課和前期的“女裝設計”及后續的“工藝”課形成一個完整的設計流程,可以在布置作業環節提一些要求,如要求學生的結課作業要有一件實物,如布置一件成衣(大至西裝或連衣裙,小至部件設計如門襟,領子,袖子等)作業,通過實踐來檢驗學生的在服裝造型和結構方面的創作理念和技能。我們也可以把這個作業按照一個設計作業來要求,比如按照完整的設計的流程來要求,如從面料的選擇(為了突出結構上的設計盡量弱化色彩的干擾,最好選擇素色的面料或者用白坯布制作),到結構設計、紙樣制版以及最后的工藝,進行一個完整的設計,學生要與老師個溝通結構設計理念和方法。教師在講授服裝結構課時,要引導學生結構設計要體現出“設計”的概念和能力,結構設計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很有趣和靈活的,它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服裝結構課程整體教學思路上,尤其要注意以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重視實戰為基本思路。
三、結語
如今是注重創新的時代,時代需要的是拔尖創新型人才,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再是以教授知識為主,而是以教授方法和能力為中心,促進學生思考,開拓思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探究事物本質的能力。教師在講授專業課程時,除了講授大綱所要求的授課內容之外,教師也要講自己對專業的理解與學生分享,這種間接的經驗與認識可以更加生動和直接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去理解授課內容。“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對學生而言,他們要大展身手,大干一番,對于服裝設計的學生而言,就是要基于服裝的本質來進行原創性設計。對藝術類高校的教師而言,引導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其設計激情,提升設計能力,才是作為設計類課程教師的首要任務,我們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要海闊天高,以更加開闊的角度去看教育改革和教育方法,任憑學生去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