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湛齡
摘要: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5000年以前的中國古代就出現一種用身體來完成各種語境表達的表演藝術——舞蹈。作為文化發展的記錄與載體,舞蹈尤其是少數民族舞蹈更是蘊含了每個民族的歷史進程,地域生成以及人文宗教。因而,學習一個民族的舞蹈不止淺層學習該舞蹈的形態和舞蹈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這一系列的語匯動作學習去感知這個民族的靈魂和文化內涵。所以將少數民族舞蹈融入幼兒舞蹈的教學中不僅可以增強幼兒舞蹈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從小培養幼兒的民族意識和認同感,增強其未來綜合素質的養成。
關鍵詞:少數民族舞蹈;幼兒舞蹈;文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250-01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言已達意,少數民族的舞蹈除了和他們的生活環境,生活背景以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同時也是他們審美意識的投射。它是一個民族的特色所在,是這個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亦是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髓的非物質載體,并且在發展和傳承之中不斷融合新的時代元素,賦予新的活力,兼具經典和潮流的審美價值和意義。我國作為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世代襲傳與發展的具有自己本族風格特色的舞蹈。因此,本文將如何把少數民族舞蹈融入幼兒舞蹈教學應用與其背后的實踐意義作為切入點,就此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
一、把少數民族舞蹈融入幼兒舞蹈教學的現實意義
正如前文所言,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族是我國的主體民族,而其余的五十五個民族均為少數民族。我們來自于同一個祖先,是一脈相承的。特別是黨和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歷史背景的浪潮下,我們國家民族關系的主旋律基調就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這是國家安邦強盛,社會安定進步以及各民族安居樂業與時俱進的基礎。因此,我們從小培養幼兒的民族意識和民族團結精神是符合時代主旋律與價值觀的。但是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講,心智年齡尚未成熟,如何將這種思想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感知到這種概念且產生一種親近感,舞蹈就是一種很好地傳遞方法。因為一個民族的舞蹈是這個民族的文化精髓與特色傳統的載體。以廣義而言,通過學習少數民族的舞蹈,不僅可以有助于他們擁有少數民族的這一概念,同時也能夠加強他們對不同民族文化的認同與理解,從而培養出他們民族團結的時代精神。以狹義而論,學習少數民族的舞蹈也可以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活動,促進幼兒的綜合發展。利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交流和互相進步以及互相傳承。
二、把少數民族舞蹈融入幼兒舞蹈教學的方法
孩子們的天性與生俱來,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活潑多元性很強,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但有一些孩子的性格又較為內向,對未知事物帶有一種天然的畏懼感。因此,想要把少數民族舞蹈融入幼兒舞蹈教學中,并讓所有孩子都能夠很好地消化這種“新事物”,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引起他們對此事的興趣,具體來講,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在教學當中,任課老師應該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上課氛圍,因為這不同于學生平時的文化課內容,這不需要一個特別緊張專注的氣氛,而是應該提高學生的興致與參與度。只有這樣,學生的興趣提高了,他才會愿意積極主動地跟著老師的節奏走,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水平質量和學習效率。
第二,可以通過“輔助工具”來提升幼兒的學習趣味。譬如,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找一些適合幼兒的心智和性格的舞蹈樂曲或者是音樂視頻。通過多媒體工具播放出來,讓孩子產生興趣,然后跟著視頻去模仿學習,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積極性。
第三,老師根據幼兒心理給予其鼓勵。很多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持續時間不長。這本不是一個好習慣,但是對于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講又是無可厚非的。因此,為了幫助他們盡量克服這種學習問題,家長和老師應該敏銳的去觀察孩子們學習中的心理變化,當孩子對舞蹈失去熱情或者開始表現出厭煩學習時,老師應給予孩子鼓勵或者心理上的引導。讓孩子發現新的學習樂趣,繼而有了繼續學習下去的欲望。這樣不僅有助于幼兒學習舞蹈,同時有助于他們養成持之以恒的好習慣促進未來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舞蹈作為一個民族文化內涵的記錄與傳承的載體,在促進我國各個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與發展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將少數民族的舞蹈融合進幼兒舞蹈的教學中就如同在這一系列舞蹈言語之中又注入了一種新文化的力量。既能夠引導孩子從小就感知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讓他們對少數民族的文化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同時亦能夠從小培養他們多元化興趣愛好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促進他們日后的綜合素質的培育與發展,有利于他們審美價值觀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