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來
摘要: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教材必須適合個人的資質及能力;從教師角度來說,教材的內容與順序安排應有助于指導活動的開展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在教授語言時,必須精選并使用語言規范、措辭妥當的材料。
關鍵詞:日語;教學;教材;選用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251-01
一、課程提綱和教材
課程提綱指將某教育領域中應實施的教學內容按項目分類歸納后形成的一覽表,通常譯為“教學細則”。例如文部省制定的《學習指導要領》,按照各科目、各年級明確規定了學校課程的教育內容,這也是學校教育的一種課程提綱。課程提綱分兩類,一類是較為精煉的、某個領域的整體教育框架,另一類是根據學習的先后順序對各部分具體內容進行的編排組合。《學習指導要領》屬于前者,而教科書編者以此為基礎編寫教科書時所進行的歸納整理則屬于后者。
在語言學的教學設計中,編者往往會綜合考慮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學習者的素質能力來制作課程提綱內容。主要的課程提綱有以下幾種:(1)結構課程提綱:主要以語法和句型為中心,對語言結構相關事項及表達方式進行分析整理;(2)場景課程提綱:主要對各種場景、狀況相應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分析整理;(3)概念課程提綱:主要以語言的概念(數量、場所、時間、人物、動物、自然現象等)為基礎,對相關的表達方式進行分析整理;(4)功能課程提綱:主要根據語言的實際功能(寒暄問候、說明、提出建議、推測、要求或請求、命令、祝愿等)對其表達方式進行分析整理;(5)話題課程提綱:主要對學習者的興趣所在及關注點、學習的重點內容所涉及的話題進行分析整理;(6)技能課程提綱:主要對以語言運用4項技能(聽、說、讀、寫)為中心的課程進行分析整理;(7)課題課程提綱:主要從學習者目的在于解決什么方面的課題這個角度出發,對表達方式進行分析整理。
上述所列舉的各種課程提綱是從構成方法上區分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類型,林林總總,在進行教育時,一份課程提綱很少單獨使用,通常是參考幾份提綱,根據具體情況斟酌后再作調整。雖然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目的、要求、學習階段等可能會著重使用某一份課程提綱,但若使用單一的課程提綱,則幾乎完全無法編寫出指導順序合理的、效果良好的教科書。
其次,特別要注意的是,通用教材的使用對象并非是特定的機構或學習者,其作用應該是提供對任意發展方向和專業領域的人士都有實用價值的內容,因此在制定通用教材的課程提綱時應以“復合提綱”為指導思想,并需要注意以下三點:(1)要根據各學習階段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主課程提綱”和“輔助課程提綱”的內容;(2)要考慮到從口語到書面表達階段的轉變及各學習階段相應的表達方式;(3)要考慮到學習的難易度,保證各學習階段或各學習單元之間的難易梯度不會過大。
二、教材的選定
所用教材必須和學習者的素質能力、個人要求、學習目的、學習條件等相吻合。但是,由于學習者的能力素質因人而異,所以嚴格意義上,必須為不同的學習者準備不同的教材。說得極端些,教師每節課都要為不同的學習者分別準備教材。這種要求,若是輔助教材和練習題的話尚且有可能做到,但若是主教材,則未免過于理想化,過度的工作量有些強人所難,會給教師造成極大的負擔。另外,如果經驗不足的教師用自己制作的簡易教材進行授課,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一般來說,從巳經被廣泛使用并獲得好評的現成教材中挑選最合適的來使用才比較妥當。在選定主教材時,要準確區分它的優劣,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教育功底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
在選定關于聽說讀寫四項綜合技能學習的通用主教材時,可以參考以下思路:教材的難易度和內容是否適合目前的學習階段?是否在其中明確設定了各學習階段和各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習要點的選擇和編排是否考慮到了學習效率?每節課、每個單元安排內容的量是否符合單位時間的長度?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是否符合文體特征?是否按照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單元清楚地列出了重點語法、句型和單詞?文字表述是否符合一般的標準?當教材出于對方便學習者閱讀和接受的考慮,采用了句節之間或詞與詞之間分隔的寫法,或者有文字數量限制時,需要考慮這種方法是否恰當,漢字的顯示方法和顯示順序是否妥當?正文和練習的構成及量的分配是否合理?輔助教材(錄音材料、練習冊、單詞索引)是否齊全?教材的構成是否符合教師的教育方針及指導方法?特別當多名老師都使用同一本教材時,有沒有存在教材不適合其中某位老師教學方法的情況?
除上述問題外,選定教材時還應參考編者的經歷及成果、書的版次及價格的合理性、購買環節有無問題等細節。我們幾乎可以斷言,目前尚沒有能同時完全滿足教師以及學習者要求的教材。總之,教師應事先分析學習者的需求,把握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和資質條件等,同時也要不斷下工夫研究如何將教材和講授有機結合,摸索出更適合學習者的指導方法。
從學習效率來看,教材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覷。可以說若沒有教材,教育活動幾乎無法進行。但在某些情況下,不使用教材也并非完全無法授課,說不定反而能夠收到意外的教學效果。幾個月內,在完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習者也可以問答方式為主,通過板書和筆記來上課。不過,這要求教師以教案、記憶或其他形式確切地把握指導內容與教學方法,做到胸有成竹。